張翠翠
【摘 要】本文建立在對于民辦學校學生特點的分析上找出毛概教學的創新性所在。通過情境性、實踐性、互動性的教學創新,來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教育教學成果,并為我國民辦學校的毛概教學活動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 民辦學校 毛概課程 創新性
民辦學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極其重要的增長點和進一步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新時期新常態下,對于民辦學校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國家和相關部委給予了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持,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民辦機構教育教學質量,壯大民辦教學規模,更好地鞏固民辦教育機制在全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地位做了積極的探索。
一、新時期的民辦學校學生特點
民辦學校學生在思想上由于受到現實社會的影響,故而富有多元化的特征,對于事物的可接納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選擇,這是一個需要有主流價值觀去引導和教育的群體。同樣,按照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的觀點,學生群體的需求也是具有一定的梯度性的,在教學方面也需要選擇有層次的教學方式。同時,這些學生的思考性一般比較強,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是比較快的,并且傾向于對于舊事物新形式狀態下的接受。簡而言之,民辦學校的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上面一般比較強。
二、毛概課程的教學意義和現狀
(一)教學意義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毛概)是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必須要進行學習的政治理論必修課,其地位可見一斑。毛概課程是全面系統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完善過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門課的最大教學意義就在于讓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充分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全過程,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核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進一步強化執行黨的基本思想路線和綱領的堅決性。
(二)教學現狀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的高等學校幾乎全部開設了毛概課程,一些高等學校還設置有專門的課程教學部,并結合各個學校所處地區的相關情況,開設有毛概課程的實踐環節,在教育教學方面實現了高水平、全覆蓋、多角度的教學網絡,并有一整套考試的相關體系,被納入學生的最終考核中。
但是目前的教學因為教師素質的參差不齊,學校要求的不一致,導致學生對于毛概課程的學習興趣比較小,大部分學生認為毛概課程都是一些淺顯的東西,基本上可以用高中政治的學習內容進行解答,考試也主要是靠死記硬背,缺少一些基本的思考環節。除此之外,教學的互動性也有待提高。
三、創新性研究
(一)情境化教學
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非常鞭辟入里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說:“我們要以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一個好的教學環節的設計需要源自學生的最基本、最熟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經驗包括認知和生活兩部分。教學情境的創設自然需要與日常的生活相關聯,這一點其實和馬列主義的與時俱進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生活環境中,我們不難發現可作為教學素材的地方,比如在介紹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時候,完全可以和情境的創設聯系在一起,教導學生在看問題的時候要學會辯證地看待,將教學放入生活,特別是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鼓勵學生不要沉默,要敢于說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利用學生對外在事物關注的特點基礎之上,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他們的毛概知識和生活貫穿的基本技能。
(二)實踐性教學
毛概課程中的知識體系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一些最為關鍵的知識點的掌握還必須要教育學生從實踐中尋找答案,很多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就算在自己的課堂上有這樣的環節也只是一帶而過,不能真正地深入進去。其實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之中,實踐性的教學就要貫穿進去,民辦學校的學生一般在高中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系統,一些最為基本的理論體系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高中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也有所體悟,所以實踐性教學必不可少且勢在必行。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們的實踐意識。在講述一些理論的應用時,可以針對學生們來自不同專業的特點,開展毛概和自己專業的關聯的展示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毛概知識的學習在自己的專業中找到對應的地方,這樣不僅能讓他們更為全面地掌握毛概知識,還可以換一種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和問題叢生的社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適當組織學生去參觀一些紀念性質的場館,感受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設過程中的種種艱辛,從而堅定學生學好毛概的信心。
在教學中,教學不僅僅是刻意地舉辦教學活動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在活動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感悟毛概思想和體系,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和自己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三)參與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是最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現在很多老師沒有辦法做到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顧著自己在講臺上講,學生們的聽課回饋也不能及時地被授課教師所掌握,所以就會導致教師在臺上越講越投入,而學生卻越聽越無聊,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
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必須要學會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將課堂的主導權留給自己,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去,開展一種對話式的教學,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之中不斷地啟發學生思考,形成一種良性的課堂互動,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強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玉霞.高職院校毛概課教學體系構建策略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154-156.
[2]李曉華,王穩.淺談大學生對《毛鄧三概論》課的學習態度[J].科技創新導報,2008(2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