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蘇文 叢明明 韓鎮遠
摘 要: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江蘇的新使命,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起點。通過對自身存在問題的分析,借鑒相關研究,從政府的宏觀調控合理規劃到企業的整合創新要素,合理利用資源,力求解決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加快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使其真正發揮創新示范作用。
關鍵詞:蘇南地區;創新示范區;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6-0061-03
引言
2006年,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了推動標準化自主創新12項措施。2009年起,批準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張江高新區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4年11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支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昆山、江陰、武進、鎮江等8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蘇南地區已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和豐富的科技資源,但經濟發展方式還不夠集約、經濟與科技結合程度不夠高、科技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科技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如何解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將各地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獻綜述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范的區域。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于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將發揮重要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影響深遠,因此對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選擇尤為重要。解佳龍、胡樹華從載體支撐力、自主創新力、國際競爭力和集聚輻射力四個維度,設計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四力”甄選指標體系,并采用均衡判別模型和威弗組合指數構建了綜合甄選模型來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否有承擔示范重任加以評價[1]。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第一資源應屬人才,李錫元、付珍運用AHP分析法了解了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的高科技企業人才需求及其滿足情況,從中發現其對科技人才的主要激勵因素并通過分析結果提出相關改進意見,完善高科技企業的人才激勵機制[2],以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代利娟、張毅主要在科技金融方面對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行了分析,通過對現存的金融漏洞分析,借鑒美國硅谷銀行、杭州“科技支行”等案例成功的經驗,從信用貸款、資本市場、組織體系、制度創新四個方面提出意見,完善金融創新體系[3]。
本文將借鑒已有的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研究,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和優勢,解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建設能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示范區。
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存在的問題
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傳統模式的依賴性強,自主創新意愿不足
蘇南地區經濟主要依靠加工制造及技術引入的傳統模式,產生此依賴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人才問題。盡管江蘇省出臺了人才引進計劃且有眾多高校人才輸出,但人才對接成功率低,高校過于重視理論,缺乏理論實際的結合,學術成果轉化利用率低。同時,因為缺乏對企業中層人才的政策補貼等配套政策,導致了中小企業的人才流出。因此,企業仍難以培養引入核心技術人員,從而缺乏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2.成本問題。中小型企業注重企業的利潤率以及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率,為提高企業利潤,保證企業能夠正常持續的運行,企業會選擇盡量降低成本。因此,企業對于自主研發創新這種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的投資興趣不濃,而更加傾向于引進技術。
3.產業問題。創新示范區內的企業多為新興產業,其產業的核心技術較難以掌握,不少企業處在產業鏈低端,選擇從事附加值環節的加工。
4.環境問題。創新資源配置率低,缺乏以產品利用為目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平臺,缺少國家級研究機構[4]。
(二)企業獲利空間減少,融資難度較大
蘇南地區中小型加工制造企業居多,提高企業自身創新能力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企業融資問題。而近幾年來,加工成本快速增長,造成制造企業獲利空間大幅縮減;銀行在基準利率之上進行調增,加大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過快的產業轉型使得一些企業放棄自己的主營業務迅速投降第三產業,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安排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政府部門缺少與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致使一些企業沒能真正充分享受政府出臺的金融支持政策等種種原因加劇了企業融資難題。
(三)各地自由發展,配合度不高
各個地區的融合力度不足,建設出現分歧。蘇南地區建設是對多個開發園區的融合發展,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嘗試,其建設成功的關鍵在于地區之前能夠相互配合。然而各個城市的自主管理,難免會產生分歧,在監督協調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甚至還會造成區域范圍內的利益犧牲。各地區間的分割與矛盾造成產業雷同、重復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違背了“1+1>2”的發展初衷。
三、對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對策意見
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本文認為可以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著手解決。
(一)政府方面
第一,提供資金支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引進大量資金用于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要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出效率,擴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政府應制定有利于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法規和實施辦法,如增加政府財政對科技的投入,進一步加大對各類科技項目資金的引導力度;同時,政府對企業研發活動提供科技補貼、稅收減免,以及政府采購等優惠政策;此外,實施寬松的信貸政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人力資源在現代企業創新與競爭起到關鍵作用,政府要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發揮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在產業升級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和專業園區建設。通過建設一批重點科研機構和創新基地,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度。可成立江蘇省科技創新研究院,集中培養人才,形成“人才助創新,創新帶項目”的新格局。依托長三角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經濟、政策優勢,政府還應啟動“人才智力引進”“海外人才引入”等計劃,提高蘇南自主創新能力,助推戰略新興產業。
第二,省級統一宏觀調控,地方成立管理機構。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跨度較大,會出現協同性差、資源難以共享等諸多問題。綜合各方考慮,省級成立綜合規劃委員會,負責宏觀調控及戰略規劃的指導,地方成立聯席委員會,對產業規劃、資源共享、行業發展等共性問題達成協議,并最終由地方政府進行實際操作,增強規劃的實施力度。省級、地方委員會及地方政府的協調配合將有效解決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中的問題,并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創新力。為解決行業間同質化競爭的現象,可成立行業協會,便于指導行業可持續發展,有效配置資源,協調內部矛盾,并根據各地區某一行業發展情況差異,搭建平臺,定期舉辦活動,便于行業內企業的學習和交流。
第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是做到資源配置公平化,盡管同一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同一行業間發展存在差異,但為了防止惡性競爭、打壓式競爭等現象的發生,省政府必須在融資扶持、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在創新示范區內實行公平化資源配置。二是科技資源集中化。針對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一批新興產業在地域上的分布差異,要抓住主要優勢特色,整合科技資源,最大程度地提高產業效率,增強原始性、突破性創薪能力。三是城市定位差異化,不同城市在區域內定位不同,所以各市政府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促進產業朝規?;?、體系化方向發展。四是要做到重點產業傾斜化。有些戰略新興產業需要較為綜合的資源整合,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的依賴程度較大,對于這種產業,政府應在保證資源配置公平的前提下,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設施及政策支持。
(二)企業方面
第一,廣聚優秀人才,集聚發展資源。創新需要人才和資源。蘇南地區有著比較充足的人才,這里的大學城較多,企業應當注重人才的招聘,以及對人才的培訓,使得企業能有新鮮血液的補充,逐漸加強企業的競爭力。集聚資源要先整合蘇南地區已有的資源。因為蘇南各個地區不同的優勢行業,資源分布也有明顯差別,所以這就讓蘇南地區的資源能夠集聚且各地區的企業能共享資源,而不是激烈競爭搶奪資源,從而各個地區的企業也有了合作的可能,彼此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廣召人才、集聚資源,從而有了開拓創新的動力,進一步去發展資源,形成以企業自己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
第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企業轉型。工業園區、高新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等各類經濟園區是蘇南地區經濟發展一大特色,也是蘇南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因為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只有不斷創新、進步才不會被淘汰。首先是優化企業的產業結構,加強區域性產業分工合作,重視企業發展的方向,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骨干企業幫助拓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從而使得整條產業鏈優化完善。其次是加快企業的轉型,蘇南地區雖然不乏新興產業,但也有比較老化的企業,而這些企業應該在政府和政策的幫助下實施轉化,努力追上新興企業發展的步伐,保留其優秀的經營理念的同時去除老舊的生產方式,跟上時代的發展。最后是各類企業可以圍繞自身特點在引進國內外先進的企業創新理念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的情況下,在企業內外部發動創新改革,進一步打破地區的封鎖,培育出創新產業新布局。
第三,注重地區產業的聯合,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在蘇南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背景下,企業要結合自身創新優勢,找準突破口,積極做好蘇南地區創新聯動連通。蘇南地區不同的行業優勢(南京的智能電網、鎮江的碳纖維、常州的智能制造、無錫的物聯網、蘇州的納米和生物醫藥)也為企業彼此之間的發展與協作減少了阻礙。注重地區產業的聯合:一是要注重與其他企業的錯位發展,突出自身企業的發展優勢,以此為抓手帶動蘇南地區其他產業創新發展;二是企業要加強與其他地區企業溝通,打破地理位置和行政分割的限制,建立蘇南自主創新體系,實現蘇南區域內創新要素、資源共享;三是積極各類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共享各地創新實踐經驗,努力改善和提高蘇南地區自主創新環境,為蘇南地區企業的更好的發展提供助力。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可以從貿易、資金、科學技術等方面進行。因為蘇南地區的優勢行業的明顯區分,雖使合作有些不易但也帶來潛在的機會。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資金的籌集與流通,蘇南地區的產業集聚,也為資金的流通增加了助力。現代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任何地區都不可能獨自研究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所有技術,這時就需要利用其他地區科技進步的成果。
結語
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有利于蘇南探索出一條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的新途徑,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區域性的協同發展將利用各地的發展優勢,互相競爭,又互相合作,更好地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因此自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以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建設示范區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和重大任務。本文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現存的問題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提出意見,以將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成為產業技術創新核心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和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
參考文獻:
[1] 解佳龍,胡樹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四力”甄選體系與應用[J].科學學研究,2013,(9).
[2] 李錫元,付珍.基于AHP的高科技人才需求及激勵研究——以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例[J].科技與經濟,2013,(2).
[3] 代利娟,張毅.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金融創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6).
[4] 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激發民企活力[N].中華工商時報,2015-07-03.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