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艷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近年來提出的職業教育理念,是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教育方法。校企合作、師傅的聯合傳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基于將頂崗實習融入到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分析學徒制的內涵,以及對現代學徒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6-0101-02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要求,嘗試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職院校與企業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培養出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學徒的培養為核心,實行招生與招工、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學徒的結合,企業的深度參與和師傅指導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我國高職院校的現狀,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該模式是推動校企深度融合的新舉措。
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
(一)培養目標
近幾年來,職業教育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技能的培訓,雖然實訓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比重在逐漸加大,但是實訓多以學校內的實訓基地為主,缺乏社會上實踐體驗。現在的職業學校的教師多是大學畢業的學生直接進入學校,缺少實踐操作的經驗。現代學徒制的培養目標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但重視學生的知識素養,更重視學生的技能學習。使學生能夠很快地融入到工作之中,適應經濟轉型的需求。
(二)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模式采用學校到企業,企業再回到學校的學習模式,改變了以往前期在學校集中學習,大三的時候再集中去社會上鍛煉的模式。學生在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后,緊接著到企業進行鍛煉,跟著師傅學習,取得師傅的考評認可后,再回到學校進行學習。知識的難易程度隨著教學進程的開展逐步加大,直至完全能勝任工作,這種模式使高職教育的學生就業更加容易。
(三)教學內容改革
現代學徒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主要有兩大類課程:職業知識的積累和職業技能課程。職業知識積累主要是學校開設的相關理論課,大一的時候開設基礎會計、財經法規和會計電算化,完成這些課程后直接進入企業掛職鍛煉,最后完成師傅的技能考核和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要求。大二的時候開設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會計、經濟法和稅法的知識,在開課的時候要告訴學生,如果理論沒有學好的話,到企業掛職鍛煉時師傅的考核也是過不了關的,相應的企業也可以設置技能的考核,這將影響到他們的畢業。這樣不斷循環反復地學習和實踐,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也增加了他們社會實踐的經驗,為更好地適應社會或者專轉本都提供了幫助。
(四)師資隊伍建設
現代教師隊伍基本上都是雙師型的人才,每年學校也會讓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教師在企業學習期間,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和運行機制。教師實行導師制,從學生在學校的理論學習到學生進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期間,要積極解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積極聘請企業的專家和有工作經驗的人士參與學校的課程建設,特別是學校的實踐課程。讓這些專家盡量給學生開設講座等方式,讓他們了解社會的職業需求。企業中實行師傅負責制,學生到企業要根據需求進行分配,師傅負責教會學生實踐方面的技能,并進行最后的實習考核。這要求師傅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根據所帶學生的人數,給這些師傅相應的報酬,并根據學生最后的成績給師傅相應的榮譽。
(五)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我們要將學校的實訓基地和校外的實習企業相結合,校內的實訓基地要緊靠企業的實訓要求,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管理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真正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根據課程的情況設置實訓內容,為學生進入企業掛職鍛煉提供基礎。
三、推行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存在的問題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參與企業的機會逐漸增多,然而學生并不是企業真正的員工,因此,學生沒有辦法獲得相應的報酬。也會出現企業的師傅們懶散對待實習的學生,因此需要企業對帶實習生的師傅進行考評和獎勵。避免出現校熱企冷的現象,政府要對這樣的企業進行政策傾斜或者進行財政撥款,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
(二)學校存在的問題
1.現在的校企合作很多流于形式,很多高職院校開展了校企合作,但在實際教學中缺乏與企業的溝通和協調。主要表現在:企業未真正參與到企業的教學設計的改革,學校也沒有對相應的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仍然是在大三的時候學生才能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但大多數是從事流水線之類的簡單工作。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不扎實,很難用于實踐,師傅難以教會這么多的學生。其次是學生太多,愿意進行校企合作的企業太少,學生不能全部參與到企業的鍛煉當中,造成現在的校企合作難以推廣和實施。
2.學校無法提供合適的師資保障。現在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們雖然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但是缺乏社會實踐的鍛煉。雖然現代高職院校一直強調雙師型的隊伍,但是雙師指的是具有中級會計職稱和講師職稱,這個與實踐型教師素質存在差距。而且學校的考核多是以教師的科研能力為標準,教師也更加關心職稱的晉升、評選評優等工作,忽視了企業頂崗實習能力的考核。過分關注教師科研能力的考核無法激勵高職院校的教師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難以為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三)企業存在的問題
企業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由于學生離真正的實際操作上手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企業不愿意花精力去培養這些學生。往往出現一個師傅帶著許多學生的現象,而且骨干師傅比較忙碌,企業一般會安排資質一般的師傅進行培訓,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出現校熱企冷的現象。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理解,因為企業沒有義務花時間去培養學生,這就需要有力的資金支持,學校需要在這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同時,企業沒有對實踐的學生進行考核,導致學生不重視實踐,實習期結束就馬上回到學校。在對學生的管理問題上,企業需要與學校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考核制度,不然不利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四)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由于現代學徒制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教學改革模式,學校的宣傳力度不夠,社會上的負面新聞,導致學生認為到企業進行鍛煉就是做苦工,半工半讀的教學模式浪費了他們在學校考證或者是專轉本的時間。針對這些誤區,筆者覺得可以先讓一些準備畢業后直接工作的學生進入到企業進行鍛煉,讓他們為其他學生帶來良好的信息反饋。最后擴大到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進入企業進行鍛煉,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將進入企業鍛煉的時間進行調整。
四、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
從上述現代學徒制實施存在的各種問題可以看出,要想成功推行現代學徒制的運行,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出臺具體政策
我國雖然已經明確提出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計劃,但是沒有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和制度,首先制定具體的現代學徒制用工關系條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實施辦法等政策,明確政府、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關系和位置,從政策和經費上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打下基礎。政府出面協調當地的勞動部門和財政部門為校企合作提供合作的單位,可以實施先試點、再推廣的方式,將學校招工和企業招工有機地結合,將職業教育打造成為終身教育,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創造條件
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建立配套的激勵和考核體系。為了保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必須制定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考核和激勵制度,不單單是科研能力的考核。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在課程設置上,對一些作用不大的考查進行改革,可以設置更能運用于企業的課程,比如銀行企業會計、證券基礎、宏觀經濟學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會計類學生進入銀行和證券行業提供一定的幫助,擴大就業面。
(三)企業積極參與,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提供重要保障
企業獲得政府的支持后,學生參與到企業鍛煉也節約了企業的用人成本,為企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須對師傅的選拔和聘任提供適當的方法,對參與實習的學生的考核和師傅的考核進行綁定,并給予激勵,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五、小結
現代學徒制是處于國家的戰略要求,涉及職業院校和企業,同時職業教育也關系到地方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大部分學生的就業,提高了高職學生的素質。職業院校和企業是現代學徒制實施的主體,這兩方要相互合作與溝通,為現代學徒制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何定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1,(19).
[2] 張迪.職業教育頂崗實習環節現代學徒制實施條件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11).
[3] 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2,(8).
[4] 謝俊華.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執教論壇,2013,(16).
[5] 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