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泉
摘 要:創新是民族前進與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是促進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為此,需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各種影響因素,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獲取語文知識,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創新能力;策略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社會市場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把語文教學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要隨時關注社會市場動態變化,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優化教學方法,多角度培養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不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以此,改變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整體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自主學習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是創新能力的組成元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身心發展,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關鍵性時期,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日漸形成。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逐漸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更好地進行發散思考,學會運用創新的眼光客觀地看待、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升自身各方面技能。同時,在小學階段,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標提出的客觀要求,必須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為其輸送更多這方面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最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主要是因為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優化利用各種新方法、新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其首要前提。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的水平、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迅速融入其中,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發現、探索問題,逐漸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特點,巧妙地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并合理設置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一種真實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識點。以“第一場雪”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利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圖文并茂的特點,借助圖片、視頻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眼球,感受雪景的美麗,把握文章脈絡,逐漸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提供有利的保障。
2.注重興趣、知識的整合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基礎知識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埋下伏筆。但需要在學生能夠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否則便會出現偏差,阻礙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地進行創新。以“鳥的天堂”為例,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比如,你們都喜歡動物嗎?愿意保護它們嗎?比如,如果你也是一只小鳥,在媽媽出門找食物后,你是否盼著媽媽可以早點回來?在這一系列問題中,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極大提高,和周圍的小伙伴積極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例舉一些他們熟悉的捕殺鳥類事件,使學生更好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達到想要表達的主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愛護身邊的鳥類,不隨意捕殺他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他們熟悉的事物,進行創造性學習。由于創造和想象緊密相連,而創新是建立在想象基礎上的,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可以先以“我與小女孩比童年”為題,讓班級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聯系自己的童年,開展“說話”訓練。童年是學生為之熟悉、感興趣的話題,能夠迅速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不斷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逐漸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核心位置。教師要隨時關注社會動態變化,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優化教學方法,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從不同角度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多鼓勵學生發現和質疑問題,積極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同時,要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符合素質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以此不斷促進新時期小學教學事業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韓普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