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
摘 要: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靈魂,它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手段,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題材廣泛、語句優美,文章字里行間還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進行情感的教育。結合教學經驗,簡單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處理好教學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與審美情趣。并且,積極向上的情感教育使學生對事物懷著極大的熱情,對生活積極樂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必然選擇。
一、挖掘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豐富,學生能得到多種情感體驗,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引導學生思考并感受課文中隱含的情感。比如,《這里危險,讓我來》這篇課文,學生不僅要通過課文內容了解葉欣在抗擊“非典”戰場上的動人事跡,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無私奉獻、舍己救人的高尚風范;在學習《瑞恩的夢想》時,要讓學生感受并學習瑞恩為了實現夢想而堅持不懈的可貴精神;在學習《迷人的九寨溝》時,讓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感受九寨溝的神奇與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對大自然和祖國的熱愛之情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文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迷人的九寨溝》這篇課文,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九寨溝的圖片,讓學生先入為主,有個視覺感受,然后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對九寨溝的美景有更加細膩的情感體驗,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
情境教學是現在教師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情感,便于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比如,在學習《高山流水》這篇課文時,在課堂上我先為學生播放了《高山流水》的樂曲片段,美妙的音樂瞬間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帶動起來,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美,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并讓學生總結:“高山流水”指代什么?“知音”又指代什么?學生在熱烈的學習與討論中,慢慢明白課文所講的內容與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為了讓學生對課文中所表達的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我還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子期與伯牙,將他們之間的故事表演出來,并用多媒體為其配樂,學生在切身的實踐中能夠真正體會到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從而激活學生的情感。
三、展開聯想,升華學生的情感
語文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語言。由于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他們在朗讀中能夠憑著直覺去聯想和體會,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經常讓學生進行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真實而具體的畫面,從而有助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比如《松坊溪雪景》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并一邊讀一邊想象,將想象中的美景描繪出來,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運用,能夠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再比如學習《田忌賽馬》時,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并在朗讀時展開聯想,將課堂想象成賽馬場,學生可以更容易了解賽馬的情況,理解田忌用同樣的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從而體會到“勝不驕敗不餒”的課文主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學情景交融,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得到升華。
四、品味重點詞語,誘發學生情感
文學作品的語言既簡短精練,又富有內涵。因此,學生要想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可以通過對重點的詞語進行研讀品味。但是在品味重點詞語時,學生不能將其孤立出來,而要將其放在課文的語境中,聯系上下文,從而正確地領悟文章的主旨。比如《生死攸關的燭光》這篇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讀伯諾德夫人換蠟燭時說的話與做的動作,學生會找出“連忙、輕輕、吹”等詞語,通過這些細節描寫,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和勇敢。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味“生死攸關、絕妙、從容”等這些文中詞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他們母子三人對祖國的熱愛和機智勇敢的高貴品質。學生在分析中,情感體驗也會一層比一層深,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誘發學生的情感。
總之,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社會進步對學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培養學生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文章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讓小學生不僅增長知識與技能,還能增強情感體驗,從而發展成為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武贊.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