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明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孩子們的合作精神與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闡述了合作學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內涵、兩者之間的關系、引導的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合作;適應;能力;關系
合作與團隊精神,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人類社會已經走進了知識經濟時代。任何發明與創造都離不開集體的合作。在這種大背景下,體育教學必須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逐步使孩子們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而合作學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渠道之一。
一、合作學習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合作學習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進展。這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方式。因為它在改善課堂內的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小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年來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二、合作學習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基本內涵
1.合作學習的含義。合作學習以現代社會心理學、社會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的大面積提高;能增強小組內合作心理的感染與熏陶的效果;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基本知識技能。以此被譽為是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2.社會適應能力的含義。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動能力;選擇并從事某種職業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用道德規范約束自己能力。其中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將理解個人健康的意義,建立起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要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因之,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的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社會適應能力。
三、合作精神是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1.合作學習是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在體育課程中,應通過課堂這一平臺,給具有一定自由空間的合作小組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挖掘自己潛力的天地。在合作學習中,小學生經過組織調配、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等,既能個性發展,還會大大地激發團結協作精神。他們在合作中會懂得學習的好壞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更為重要的是集體的榮譽。并能促進他們養成尊重他人、發現他人優點的美德,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和良好現代競爭觀。
2.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新的社會適應環境。合作學習具有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觀念,使小學生一起很輕松的進入新的環境,擺脫了原來舊的“單打獨斗”的局面。所以使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增強。
3.合作學習與社會適應能力互為促進,同步發展。我們原來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導致學生缺乏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例如游戲過程中發生矛盾時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里尋求幫助,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意識去協商解決。而合作是小學生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從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培養合作精神與能力的方法
1.樹立合作的榜樣。同伴是小學生觀察學習的榜樣,老師對有合作行為的小學生的積極評價和鼓勵,會激發其他小學生向他們學習的動機。同時,在合作游戲時,小學生經常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其他小學生的合作行為。因此,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合作,使合作能力強的學生與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弱的學生一起游戲,一起討論,并樹立合作的榜樣,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推動他們的合作實踐。
2.創造合作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一同游戲學習的機會很多,如跳繩、跳橡皮筋、接力等。在游戲中,可以給孩子們分配不同游戲角色,因此孩子們彼此之間便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孩子之間相互交往,都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與實踐合作的機會。
3.培養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培養最基本生存能力時,要樹立安全意識,學會保護自己。一方面,在課堂上讓學生合作討論日常生活方面,安全用電,安全用水,安全用煤氣,在公路和街道上走路,在動物園,在山里,應該怎么辦?然后在操場上結合這些實際生活場景進行合作的游戲,如救火、搶救傷員、搬運傷員,過十字路口等游戲。另一方面,對付壞人方面,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復雜化,小學生一定要學會與陌生人大交道的能力,遇到壞人時沉著冷靜的想辦法保護自己。
4.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改善心理狀態,以一種開放的心理面對新的小朋友。有些孩子不適應環境的主要原因是在原來的學習環境中缺乏互相關愛。按獨生子的思維對待他人。因此必須改變他們的學習環境。用合作的環境改變他們的心理情感。使他們感到合作的快樂,品嘗到合作的幸福。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材中,蘊含的合作學習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因素極為豐富,我們對此必須努力挖掘,深入研究,積極探索,以切實提高培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