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和
【摘 要】主體性是當代社會中人們應該具備的特性,隨著社會進程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了主體性的重要。特別針對小學生的教育來說就更加值得重視。小學生這個時期是意識、習慣和個性養成的階段,而學校又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殿堂,老師是個非常重要的知識傳導的角色,特別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將學生主體發展的問題充分的重視起來,并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小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主體性。
【關鍵詞】主體性;小學生;小學語文;主體發展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特別是針對語文教學來說,更是藝術中的精萃。但是針對我國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來說,我國的語文教育在很多意義上來講都顯得特別保守和傳統,教師在學生眼中完全成為了最高的權威,并且是不容置疑的,這就形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老師成為了整個教學中的主體,而學生們所處的位置是非常被動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可以說學生們的被動地位在很多時候都制約了學生的主體發展。
一、制約學生主體發展的因素
(一)沒有小學生主體發展的意識
小學生是各個階段養成的最佳時期,主體性的發展應該要從小學生教育抓起,特別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特別的重要,現代社會中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還遵循著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完全沒有意識到小學生主體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是最根本的制約學生主體發展的因素。
(二)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所好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是根據自己的教課方法進行知識的傳導,完全忽視了學生們的所好,在課堂上沒有關注學生的愛好、興趣、性格特點、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客觀因素,把學生們當成了固定的整體,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們進行了統一模式的教學(比如不同地點、不同實際情況的教材的統一化)這樣固定的文本教學,只能限制小學生的主體發展空間。
(三)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如今已經是21世紀現代主義社會,小學的語文教育應該切合實際符合現代化進程的標準,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小學生們,小學生是個思維模式和想法非常廣闊的群體,如果將課本上的理論和知識當成全部的語文教學,那么就會限制小學生主體的發揮。
二、小學生主體發展的實踐思路
(一)樹立小學生主體發展的意識
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將小學生主體的發展這一問題高度的重視起來,應該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問題,開發出自己的創新思維,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符合實際的能夠全面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學方針。
(二)時刻關注小學生都學習狀態和動向
小學生的語文教育不是簡單傳授課本知識就可以的,相關教師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各個狀態,了解學生們都具備什么樣的學習條件,都具有什么樣的特長和特點,針對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制定符合學生自己的主體發展的教育模式。
(三)制定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1、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語文老師不能按部就班的將課本作為所有知識的傳授媒體,課本上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很多的課本題材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小學生的需要,教室門應該豐富學生們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小學生在業余時間讀一些課外讀本,或者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讀一些積極向上的文章,促使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信息,從而能夠使學生展開聯想,促進小學生思維模式的提高。
2、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
傳統固定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教學模式,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老師一定要實行開放式的教學,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將學生們作為主導培養學生們能夠主動說、主動問,讓同學們在課堂中將自己想到的問題和有意義的想法,主動的說出來提出來,讓全班的同學們一起去想一起去解決,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一定不要打壓學生們的積極性,要尊重小學生的想法,適當的給予提問和積極表現的學生們以鼓勵,這樣就能帶動起小學生在語文課上的積極性和活躍度,這樣才能在根本上促進小學生主體發展。
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全面的開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老師可以以同學之間的互動為主,讓小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躍的課堂中,可以選擇有關的課文讓同學們閱讀,并進行提問,開發出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并針對課文索要闡述的意義讓學生們探討以下能夠從中學到什么。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有一篇課文叫《智謀》,老師在實際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們進行自主的閱讀,針對課文中的主人公,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考察下哪個同學聽說過有關主人公賀龍的偉大事跡,在閱讀之后,讓學生們談談課文中主人公具備什么樣的特質,針對文章中出現的成語和詞匯,給予學生們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談談他們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進行闡述(比如喜出望外、驚慌失措、丟盔棄甲等等),讓學生們提出自己所理解的想法,最后還要通過這個課文,問問同學們能夠在主人公身上學到什么,還能夠聯想到哪些類似的故事或者人物。通過這樣的動態的教育過程,完全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將學生們放在了主導的位置,能夠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主體的發展應該從小做起,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將學生們作為主體,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全面的開拓出創新的教學方法,積極的正確的引導學生們,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們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切身實際的領悟知識的內涵,爭取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主體發展的學習環境和空間。
參考文獻:
[1]趙愛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研究[J].學周刊.2015(26):29.
[2]覃兵.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2):12-14.
[3]茹曉偉.淺談開放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之我見[J].學周刊.2013(5):141.
[4]申須山.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主體發展環境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5):34-35.
[5]張娟.小學語文教育與學生主體發展之探討[J].學周刊.2013(1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