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洪
【摘 要】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創新的客觀要求。因此,為了適應思想政治教學新形勢的需要,必須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遵照新課標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要求,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理念,重視創新技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思想政治;培養;創新能力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廣泛滲透,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在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思想政治這門特殊的學科賦予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即必須關注學生的創新發展,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創新。只有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樹立創新教育觀,才能與時俱進,不斷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那么,初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學科,如何避免單純的說教而走一條創新之路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樹立創新觀念,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作為初中思想政治教師,我們應該明白“人人都能創新”的觀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一個中心任務。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中學生而言是要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品質,為將來創造、創新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可見,“創新”對于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也許有人認為,我們只是普通人,“創新”、“創造性思維”是科學家、偉人們的事情,這個想法可是大錯特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出現之前也只是一個普通人;牛頓在萬有引力之前也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輩。科學史上的任何一項發明或者創造都源于一個極細小的靈感,我們必須明白人人具有創造、創新潛能的觀念。我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點應放在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養成上,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創新學習”,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打下基礎。因此,我們要破除創新能力為少數科學家、發明家的天賦與特權的迷信思想,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力,教師堅信自己的創造、創新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學生認識到自身所具有的創新潛能,增強創新意識,積極投身到創新的活動中去,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二、巧設問題情境,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問題教學法”。如果說“敢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那么“會問”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歸宿。我在教學中將“問題教學法”作為培養學生“會問”的切入點。所謂問題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始終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通過傳授知識來引發更多新問題的教學方法。其實質和基本作用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解決當前學生不會問的關鍵。因為問題可以引發認知沖突,打破認知平衡。波普爾指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驗、去觀察”。要學會怎樣發現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學習。蘋果落地現象司空見慣,但牛頓強烈的問題意識,促使他思考蘋果為什么落地,從而才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偉大發現。創新意識常常具體表現為敢于質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疑問的存在關系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敗。因為只有存在疑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投身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問題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憑空產生,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讀書中生疑。根據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的邏輯特點,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采用“三自一導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三自一導”教學法由“自讀書、自質疑、自求索、教師啟導”組成,其中“自質疑”在這個環節中處于核心地位,“自質疑”既是對“自讀書”的檢驗,又是“自求索”的基礎,“自質疑”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教材,自己提出問題,既問自己,又問同學、老師,學生在具備問題意識的前提下,教給學生問的方法和技巧。困惑與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財富,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教學中一方面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疑形成問題空間,另一方面通過初中思品教材的特點,促使學生為“問題”而思,為“問題”而問,為“問題”而學,為“問題”而創新,實現從敢于問“問題”到善于問“問題”的飛躍,為培養創新能力鋪路。
三、融洽師生關系,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確立“民主意識”。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而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有疑點,才會有問題,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創新。而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中不敢問問題是許多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反觀出我們的課堂中師生關系是不平等、不民主的,教師只是讓學生理解、認識和接受現有的科學結論,而對于引導學生對現有知識的再認識、更新與創造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談,有時當聽到或發現個別學生有悖于書本的觀點和意見時,往往采取簡單的否決或回避的態度。由于教師的指責與批評,使不少學生寧可混在大多數的沉默里一知半解,也不愿意隨便提問題,久而久之,他們不再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可見不正確的師生觀念、不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直接降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而且直接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萎縮,不利于其創造性思維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發揚教學民主,營造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取得雙方之間心靈的溝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允許質疑,鼓勵爭論,營造一個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探討中逐步明確問題,讓學生的發言做到言為心聲、句由己出。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出不惟師、不惟書、不惟上、不盲從、不迷信,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創造型人才,也才能號準學生思想的脈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變學習方式,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記憶和接受,忽視發現和探究,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的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這種學習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新課程積極倡導的自主學習,就是要打破傳統教學組織的“灌輸”特點,實現“主導”與“主體”關系的平衡,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放飛他們囚禁的情緒,使學習活動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心智的拓展,心靈的放飛,使學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發展。同時,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被普遍接納,并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強調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以要求人人都能進步為教學宗旨,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學習理念。當然,新課程理念強調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進行多向思維,從多角度、多層面更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去對新情況作出價值判斷,其結果不是現有知識的積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體驗中不斷地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新課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盡最大努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思、有問、有議、有合作、有實踐、有創新。這樣,不僅讓他們靈活理解、綜合運用知識,還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雅珉.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2年08期
[2]翁財場.初中思想品德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時代.2013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