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知識需求面也在逐步增加。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目標、特點、實施探究式教學教學模式需要的條件。
【關鍵詞】教學;合作;探究;創新
多年來,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方式學習,獲得了一些成效。現將此教學方式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施》中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另外,學科不斷變化與綜合的趨勢,使知識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人們要想在當今知識總量以成倍速度遞增的前提下趕上信息時代的步伐,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關鍵。有了自學能力,無論是知識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學技術綜合化的趨勢如何強烈,都可以運用自學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識,獲得知識。因此提倡學生以自主互動、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意義非凡。
三、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過程
1.提出學習目標,下達學習任務
學習目標往往是一節課的主干知識及其要求的體現。因此學生在上課開始就明確學習目標,可以使學生學習有方向,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在以后的各個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通過出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做到對學習目標心中有數,明確探索的方向和目的,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指導學生自學教材
在此環節中,教師要保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以避免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淺嘗輒止;要把握學生學習的程度,及時表揚自學速度快、自學效果好的學生,激勵他們更加認真地自學。對中等生的指導應相應增加。對學困生要特別關心,甚至可以和他們說些悄悄話,幫助其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自學信心。
3.檢查自學效果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解放思想,如在概念、計算較多的教學中,在檢查自學效果時,可以讓中差生或學困生回答問題或板演。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教師要交代學生注意聆聽,以給予他人尊重;在學生板演過程中,教師應照顧全體學生,通過巡視,及時了解位上的學生還存在哪些傾向性錯誤,并對錯誤進行分類,分析哪些屬于新知方面的,這是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哪些屬于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這是次要矛盾。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學會表達。
4.歸納總結
通過歸納總結,可以使學生把新的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先討論后發言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5.練習鞏固
通過此環節,可以促進學生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使自主學習進步走向深入。
四、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學的目標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欲,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及對發現革新、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人的個性發展價值的需求,創新能使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探究未知中提高素質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究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個學習過程。
3.培養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意識
很多人都意識到有許多問題幾乎不可能靠個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必須要依靠集體的智慧與力量。也就是說廳強調競爭的社會中,其實還有比競爭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合作。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尤為重要。
五、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1)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2)具有民主性和合作性。民主是現代課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體現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平等地參與,教師應當放棄外在的權威,努力形成以知識素養與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藹可親為外部特征的內在權威,與學生平等相待。這樣才能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教學,實際上體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平等關系。
(3)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有收獲。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數學正是通過其思想方法、思維方式來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在運用“自主互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人人都可以獲得知識。
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條件
1.要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自主互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決定了學生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自由支配時間,其實就是這種自主學習的時間。
2.要有多維互動的交流空間
人的認知和發展既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交流包括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等的交流能夠進行知識的構建,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3.探究要有問題的空間
由于傳統的教學內容沒有得到相應的改革,同時有些內容不適應合作探究的學習,也就是說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的。因此教師應在充分熟悉教材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設計成探究性問題,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探究性問題,前面我已經作了論述,在此不好再羅嗦。
上述部分只是本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些粗淺認識,無法概括豐富多采的教學形式。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想上好每一節課,都必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這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習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方圓圓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2]林國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3]白靈語文教學論與語文教學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作者簡介:
譚梅伏,女,1979年出生,廣西上林人,專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