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燕
【摘 要】初中英語課教學必須遵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提高滲透的計劃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講究滲透的藝術性,把德育自然地融進教學中。既要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德育滲透,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使學生對德育的認識和情感在教師“潤物無聲”的教學過程中積少成多,在量變到質變中得到發展,從而達到寓“德”于“教”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必須遵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既要懂得如何注重初中英語知識的傳授,也要懂得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變靜態的書本知識為解決多變的實際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美的熏陶,激發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使學生對德育的認識和情感在教師“潤物無聲”的教學過程中積少成多,在量變到質變中得到發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
一、滲透德育必須突出目的性
一是從初中廣泛使用上,教育學生認識學好初中英語的重要性。英語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國際貿易方面,在科學文化交流活動中,在現代電子計算機、電腦使用中,在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英語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最多的工具。
二是從經濟全球化、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上,教育學生認識學好初中英語的迫切性。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了解國外各種信息,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必定會與各個國家進行各個領域的交流,如果不懂初中英語,在未來社會很難有立足之地。
三是從新時期人們生活日趨現代化上,教育學生認識學好初中英語的必要性。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習英語成為我們必須掌握的硬件。
二、滲透德育必須做到計劃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必須根據初中英語學科的具體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發掘蘊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絕不能脫離課本,或畫蛇添足,或空洞說教。初中三年級教材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在具體語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如在教“名人傳記”這類課文時,引導學生學習名人的高尚品質;在教科普知識這類課文時,啟發學生從中領悟人生哲理。有一課是關于“Computer”(計算機)的發明的,就問學生知道最早的計算機是什么嗎?引導學生想到算盤,進而說明算盤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器等等,激勵學生熱愛祖國,以祖國為榮,為祖國驕傲、自豪的愛國情懷。
三、滲透德育必須注重實用性
初中英語課進行德育滲透,只有聯系實際,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做法。有一次我走進教室,雖是晴天,但室內日光燈卻開著,必是清晨早讀后未關掉。我就用初中英語說:教室很亮,你們認為我應該繼續讓燈開著呢,還是把它們關掉?我在黑板上寫了“To save the energy”(節約能量)幾個詞,并用初中英語補充說:我們應該發行量節約能量。有時我們需要電使我們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短短的幾句話,雖花費了一分鐘時間,卻是一次結合實際的思想教育。
四、滲透德育注重針對性
中學生年齡階段,身心正在迅速成長,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見識廣,對事物喜歡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為了愛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在初中英語課上,我盡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和他們一起探討問題,讓他暢所欲言,流露真情,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予以思想教育。有一段時間,電視臺在播放武打功夫片《勝者為王》,一些學生因為晚上看電視,學習時間無從保證,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成績明顯下降。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Lesson21”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Work must come first ”(學習第一)這句話的含意。并以報刊上關于優秀生上網貪玩、放松學習從而變為差生的事例,向他們說明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滲透德育必須加強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滲透教育也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在其中,躍躍欲“學”。特別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努力創造傳的感染的氣氛陶冶學生,讓作品展示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愛作者所愛,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如在教“Give Them Three Cheers”時,利用WeiWei在比賽中跌倒仍然爬起繼續比賽,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應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在比賽中不要太著重名次,重在參與。另外,通過看原版《音樂之聲》,學唱飽含愛國情感的《雪絨花》,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體驗愛國主義情操,從中得到高尚的心靈陶冶。
精心設計課外興趣活動的教學,讓學生“樂”學而學,也是加強趣味性教學的有效途徑。如組織學生收聽初中英語廣播節目,有意識開展時事形勢教育。我有準備地把電臺中的初中英語新聞錄下來,然后通過剪輯、整理,把學生比較容易聽得懂的摘錄下來,在興趣活動課上播放,讓學生聽,一起討論并譯成中文。雖然此項任務對學生說是很難的,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也能講出一些所以然。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初中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了解了國外的一些大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更能掌握和熟悉這些時事形勢,從而更能達到我們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素質教育下的英語教學》.江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