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雁
摘 要:銼削長方體練習是鉗工工藝課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本課題針對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銼削的基本知識,要求他們把銼削姿勢和銼削的技術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與此同時,掌握相關量具的使用,掌握長方體的銼削加工方法。本文主要從備課、教學策略、教學流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簡要介紹教學過程中的教法、學法,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銼削 教學策略 教學流程
銼削是鉗工實訓中一項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操作技能。本課題針對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銼削的基本知識。本課題要求他們把銼削姿勢和銼削的技術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與此同時,掌握相關量具的使用,掌握長方體的銼削加工方法。本課程屬于承上啟下的內容,是分析銼削加工的基礎,對生產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本課程的重要章節之一。
一、備課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題的教學要求是學生能夠達到一定的銼削精度并提高平面銼削的實訓技能;學會應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掌握應用游標卡尺的外卡鉗對尺寸公差的測量技能;能夠熟練應用刀口尺;掌握用250mm(10英寸)細板銼銼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達到Ra≤3.2μm。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實訓課題內容,確定本次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知識目標:鞏固銼削姿勢,提高銼削熟練程度;正確使用相關量具,掌握相關量具測量方法;掌握長方體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
能力目標:能夠根據已知條件判斷長方體的加工方法;提高動手操作、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觀察能力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知識結構特點,確定了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難點。相關量具的測量方法及測量使用和提高銼削的熟練程度為重點內容。要掌握長方體的精加工方法并對測量尺寸進行準確性分析,需要學生對相關加工方法等知識比較熟悉,所以把這部分知識點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策略
為了使本課程的教學真正服務于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專業及維修鉗工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將教學內容重新組織整理。根據筆者學院學生的特點,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對本課程的教學進行了課程體系改進,以“理論基礎,實踐強化”為指導,在實踐操作這個載體上將教學策略改進為“理論—實踐—再實踐”,重點強調操作技能的培訓和養成。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模塊內容項目化
為了使教學對接行業、立足職業崗位的工作實際,筆者把每個模塊中每一個項目設置為多個子項目,其中裝配技能在企業中是工作的基礎,如車床裝配分為床頭箱裝配、溜板箱裝配、進給箱裝配。課題練習是保證考取鉗工技能資格證的前提。這兩項目是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2.實踐教學層次化
本課題設計為基礎操作學習—單一課題練習—綜合課題練習。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資源,本著多動手、操作難度從簡單到復雜的宗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
3.實訓內容職業化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實訓中緊密聯系企業,以企業用人要求為標準,讓學生在做人和做事的兩方面同時提升。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本課題的教學內容進行如下的組織和安排。教學流程是:組織教學—入門指導—巡回指導—結束指導。入門指導主要向學生講授銼削操作的技術要領,并進行操作難點的演示。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主要對每個學生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實時糾正與督促。結束階段的指導主要總結一天的實習情況,驗收學生的工件。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引導法、演示法。在實習過程中,教師應不間斷地巡回指導,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提示和糾正。學生主要是通過主動實習操作練習,深刻領會理論教學中的知識點,掌握相應量具的測量方法以及熟練掌握銼削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技巧。該次實習教學主要采用講解與示范操作相結合,并應用相關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三、教學流程
在每個課件中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步驟:分析圖樣—操作示范—巡回指導—逐個點評—歸納總結。對于學生除新知識要操作示范科,其余可以讓學生直接操作。
對學情、教材、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和確定,在課程中主要采用任務導向法、講解法、操作演示法和巡回指導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交流中獲取知識、逐步完成實習任務。下面以加工錘頭為例來說明講解法和任務導向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任務導向法讓學生了解從圓鋼加工成四邊形,再根據圖樣加工成錘頭的過程:將圖樣和相關資料發給學生,引導學生回顧公差配合,精度保證的相關方法;分組討論,分析圖樣并根據圖樣擬定加工工藝路線;以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確定加工工藝路線;學生開始實踐。根據圖樣加工成長方體;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巡回指導;評價總結。
本課堂堅持精講多練,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動起來,使得課堂充滿活力,讓他們帶著問題聽課,圍繞著任務操作,引導他們邊學邊練,輕松愉快地完成本次任務。
課前準備:首先準備教學掛圖、示教板,及多媒體課件,演示銼削實訓過程。準備成品樣件一件展示實習成果,明確實訓任務。準備各種工具量具若干。
入門指導包括五項:一是介紹相關工藝知識:主要包括關鍵量具游標卡尺的測量及讀數方法;精講細板銼的握法,演示使用方法;簡單講解清除銼齒內常用的銼削加工方法。二是簡明工藝分析。畫線:講解加工線的劃法并提示畫線的注意事項。加工順序:粗銼—半精銼—精銼。質量要求:尺寸、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方面滿足公差要求。三是講解操作要領。首先加工平面,在平面加工完成之后再選擇加工垂直面。講解用細銼精加工達到 Ra3.2粗糙度的方法。演示銼削實訓的正確中操作姿勢。重點兩手用力方向、大小變化。提示學生銼削實訓達到正確熟練。四是操作難點演示。演示細銼精加工方法并提示精銼加工的不同。分析工件中凸起產生的原因,提醒學生銼削力注意要保持平衡。演示使用相應量具測量工件尺寸的方法及確保準確性的注意事項。五是有關工藝知識及注意事項。重點演示細銼精修法,細銼精修時銼刀的握法,清除銼齒內的銼削方法,分析銼削中產生平面中凸的消除方法及產生原因,分析銼削力不平衡會產生的后果就是產生了平面中凸并演示消除平面中凸的方法,找出并使用銼刀的凸面段,在工件表面涂示劑以此告知學生銼削時壓力小,行程短。
測量時要注意:首先檢驗游標卡尺并將卡尺的測量爪及工件被測表面擦拭干凈;如果測量垂直度,要將銳邊倒棱;使用角尺、刀口尺測量時注意不要輕易拖動;測量過程中墊好適當的鉗口襯鐵,目的是保護工件表面,以免出現表面損傷有凸凹不平現象出現。
教師在實習過程中巡回檢查學生各工序的實時操作情況,及時提醒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根據實訓操作的實際情況,采用重點和主要問題全面集中指導,個別問題個別對待并指導的方法。
四、教學反思
本次課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突出專業特征、注重直觀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興趣盎然。
實習教學盡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符合每個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筆者會在課后及時補充,對部分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點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單獨輔導,指導學生課后借助網絡平臺,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復習、重學直到掌握為止。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交流、闡釋、質疑、爭論、展示,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拓展;教師通過傾聽和討論,提出建設性意見,給出針對性評價。這樣的課堂才是師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長的樂園。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