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了幾種主要的經濟運營模式。互聯網金融在兼備諸多的優勢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例如,金融監管不夠徹底,與之相關的監管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金融監管力度不到位等一系列的問題。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迫切需要進行完善修整。為此,筆者在文中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相關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問題 監管
大量的調查數據表明,截止至2014年12月,我們國家中的網民數量規模已經高達7.68億,互聯網的普及率也隨即飆升至63.5%。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進一步保證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人們在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交易的過程中,降低自身的經濟成本的同時,也逐漸產生一種新型的金融形式并———互聯網金融。但是,當前階段,我國現有的互聯網金融在實際發展監管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為此,筆者在文中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進行簡單的分析。
1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實際發展現狀
1.1 我國頒布的相關監管監管法律存在滯后性
當前階段中,我國現有的互聯網金融中極具創新性的商業產品、企業經營模式、企業單位機構正如雨后春筍般飛速發展。我國監管部門頒布的立法內容,無法及時的包括所有的互聯網金融中涉及的所有產品。為此,監管部門想要真正建立全面統一的監管體系比較困難。監管部門無法及時在金融風險發生之前就預測到風險。為此,我國的監管部門對此種問題一直采取的是熱切關注卻并沒有實際進行徹底的監管。我國頒布的相關監管的法律存在非常嚴重的滯后性。
1.2 監管部門的監管態度不能夠完全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態
當前階段,過去傳統的監管部門的監管態度不能完全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實際發展狀態。傳統的金融監管內容中具有大量的立法規章制度用來確保傳統金融的發展穩定性、持續發展性。對金融行業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違法行為、違規操作活動、具體懲罰舉措以及金融發展風險的預防等內容全部都做出了精準的指明。但是,如果將過去傳統的金融監管法律法律直接應用于新型互聯網金融行業之中,是完全不相匹配的。與傳統的金融發展進行比較,現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運營模式、經營手段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創新,金融行業的發展范圍、具體的經濟環境等內容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監管的內容、監管的對象主體等內容已經遠遠超出過去傳統金融監管體系的范圍。
1.3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具體范疇定義存在不足
當前階段,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各項發展數據都是由互聯網線上進行數據傳輸、資金的傳輸和數據備份。互聯網金融的具體發展范圍也在逐漸發生一些變化。我國現有的監管部門的監管業務范圍被廣泛定義后,這一系列全新衍生的業務會導致金融監管部門不得不進行法律條例的更新。假如,金融監管法律存在與實際互聯網金融發展發展節奏不一致的情況,就會造成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諸多的風險,進一步的危及到整體的互聯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除此之外,監管部門在進行監管一個金融企業或者一項工作是否違法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事情。不僅需要進行先行判斷企業的合法性、還要對金融企業的整體發展數據。信息、資金資源等內容,進行徹底的收集、調查研究、需要及時進行公示活動。但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數據往往存在被提前修改、編制的問題,這也無疑加大了監管部門的監管困難。
2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具體舉措
2.1 我國金融監管部門需要立即進行完善相關的法律條例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向是衍生產物,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的。為此,國家進行大力的支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經濟發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雙面性的,互聯網金融也無疑是一把“雙刃劍”。當前階段,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部門需要針對完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專門法律法規,制定出有針對性的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體系。逐漸放松對于互聯網金融實際經營管理地域的限制,全面強化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和相關的風險控制法律。不斷加快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的具體制度和國家發展的標準體系,由于互聯網金融自身囊括的內容太多,在制作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從發展中整體的角度來具體分析總結并制定相關的法律條例。除此之外,我國監管部門需要進行修繕已有的互聯網金融與之相關的法律內容。及時優化法律用以適應互聯網金融的實際發展現狀,最大限度的降低監管法律存在的滯后性帶來的不良經濟影響。
2.2 我國需要組建專門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
首先,我國需要不斷提升互聯網金融的經濟市場的門檻要求。不僅可以極大的保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綜合實力,從根本上提高互聯網金融進入市場經濟發展的標準。其次,我國需要組建專門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部門。充分發揮出監管部門的金融監管作用。在監管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前提下,將金融和互聯網機構的業務運行和資金等方面的業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最后,則是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網絡平臺資金的管理力度,全面組建完整的科學的資金安全監管體系,時刻監控資金的動向,最大限度的確保資金的安全。
2.3 不斷加大對于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的重視
我國現有的監管部門需要在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的前提條件下,專門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消費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進一步實現消費者在進行互聯網金融各種的資金糾紛案件中可以有法律的依附和支持。監管部門需要不斷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自身的自控性,科學完整的推進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正規發展和和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的完整統一。全面實現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透明化,不僅是金融財務發展數據透明化,風險的相關內容也需要及時進行公開。以消費者和市場資金的投入者的資金安全為重要監管內容,不斷強化監管力度,精準的掌握資金交易中雙方的財務信息,從根本上降低互聯網金融行業中風險的發生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也隱含了一些問題,為此,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必須要予以重視并進行徹底的監管。最大限度的保證互聯網金融經營和合法性和安全性,最終實現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潘穎. 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04:97-98.
[2]袁凱宇.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08:93-95.
[3]梁力軍,趙鑫.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與監管策略探究[J].河北金融,2015,08:21-25.
作者簡介:寧可(1983—),男,河南商丘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西安工業大學,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