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莊鎮鴻 謝佩玲

【摘要】 目的:探討防范意識、工作經驗等因素對臨床工作人員銳器傷的影響程度,以尋求進一步提高預防銳器傷的措施。方法:在2012-2013年本院職業安全小組對全院護理人員銳器傷前后的不同時期,追蹤觀察結果等進行比較分析干預。結果:分析干預后,2013年全年針刺傷案例共27例,較2012年58例下降53.4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達到年計劃目標(2013年目標是下降30%)。結論:可以通過組織職業安全工作坊、推廣使用安全性留置針、個案分享、等來提高預防銳器傷。
【關鍵詞】 工作人員; 預防; 銳器傷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Sharp Injuries Factors/ZHANG Xin,ZHUANG Zhen-hong,XIE Pei-l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087-09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wareness, work experie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clinical staff of the impact of sharp injuries in order to seek fur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sharps injuries. Method: Tracking observ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Of whole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harp injury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our professional security team from 2012 to 2013.Result: Analysi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 total of 27 clinical sharp injuries in the whole year of 2013, fell 53.45% of 58 cases in 201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plan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target was decreased by 30% in 2013) 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sharps injuries. The hospital can organize a workshop on occupational safety, promote the use of safety catheter, case sharing, etc.
【Key words】 Staffs; Prevention; Sharp injuri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25
銳器傷是醫院內常見的一種職業傷害,污染的銳器傷是導致醫務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最主要職業因素[1]。為維護護理人員執業過程的健康為目標,針對護士的針刺傷案例進行分享、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更有效的減少護士針刺傷的發生。2013年組織活動共12次,對每月的針刺傷案例進行分析,其中6月份組織工作坊的形式通報銳器傷發生的過程,使護士進一步認識銳器傷的風險,從思想上重視預防銳器傷的細節。以探討護士在護理行為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預防銳器傷,達到最佳服務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2-2013年通過組織職業安全工作坊等學習的不同時期,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不記名的調查。分別于2012年進行學習前調查、于2013年進行學習后調查。
1.2 方法 進行回顧性調查,調查醫護人員在工作期間所發生醫療銳器損傷的情況。在2013年組織活動12次,對每月的針刺傷案例進行分析,其中6月份組織工作坊的形式通報銳器傷發生的過程,使護士進一步認識銳器傷的風險,從思想上重視預防銳器傷的細節。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銳器傷科室分布 2012年,臨床銳器傷共有58例,到2013年下降至27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2年外科系統占銳器傷22.36%,但2013年下降到1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臨床銳器傷按致傷物分布 2012年和2013年的臨床銳器傷均以頭皮針為最常見致傷物,其次為BD針頭;對比2012年,2013年的其他致傷物比例顯著下降,其中注射器、留置針枕芯的致傷情況已經杜絕,見表2。
2.3 臨床銳器傷致傷原因分布 2012年和2013年的銳器致傷原因均以操作不爭取為最主要原因,但2013年的致傷例數和構成比均低于2012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4 臨床銳器傷按年資分布 2012年銳器傷主要集中在工作年資不足1年及不足5年者,但是經過系列培訓后,2013年的銳器傷在工作年資不足1年者已顯著下降,僅有2例,而銳器傷仍以1~5年年資者最為常見,見表4。
3 討論
3.1 銳器傷原因分析 今年銳器傷例數明顯比去年下降了,總例數27例,較去年減少了31例,下降了53.4%,表明護士對自我防護意識增強了。2013年度銳器傷共27例,從表1科室分布情況看,今年銳器傷發生率下降最大的是手術室,2013沒有銳器傷,另外,外科系統5例,占18.5%,較去去年13例下降61.5%,神經外科1例,占3.7%,較去年7例下降85.7%,中心注射室例數6例,占18%,較去年增加了3例,其他科室較平均。對比銳氣傷發生比例可以看出,外科系統和中心注射室由于其特殊的工作需求,存在相較其他科室更高的銳氣傷害風險,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針對這類高風險科室加強安全意識培養和規范操作流程。發生銳器傷的27例中,頭皮針銳器傷11例,占40.7%(去年23例,占39.6%)。其他的抽血針頭、注射器、手術器械、BD針頭、留置針、血氣分析和其他體液污水等共17例,占66.7%(去年35例,占60.3%)。由此可見,致傷物是頭皮針所占比例最高,從表2看頭皮針銳器傷11例,占40.7%,因此,未使用安全型針頭仍是銳器傷受傷的主要原因。致傷原因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今年發生銳器傷原因類別分布中,操作不正確9例,占總數的33.3%,仍然是銳器傷是主要原因,特別是靜脈輸液結束時拔針操作不規范引起銳器傷。其他致傷原因有意外、銳器盒 、評估不足、別人違反流程、注意力分散、器械混放。其中體液濺到患者臉上和眼睛里有2例,被患者咬傷1例。這些案例也應該引起重視,做好評估與自我防護。從表4年資分布分析,其中≤1年的2例,占7.4%,1~5年的14例,占51.9%,由此可見年齡層次低仍是發生銳器傷的一個特點,就此分析原因有:年輕護士接觸臨床操作機會多,主動承擔處理銳器工作;另外工作中思想松懈,對銳器傷所致的后果未產生警惕,防范意識薄弱;工作經驗不足,容易導致銳器傷[2],對銳器傷的處理措施缺乏了解也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2013年工作年資不足1年的護士銳器傷例數顯著下降,說明從其一開始入院就進行培訓,提高防范意識,規范操作流程對于杜絕銳氣傷的發生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同時,≤1年和1~5年的護士受傷例數較去年下降明顯,5~10年的護士受傷人數上升,10~20年的護士受傷例數基本持平,說明案例分析對于年輕護士有效,年輕護士容易接收新信息,通過案例分享能引起重視,做好自我防護,從而有效降低銳器傷。中、高年資的護士有臨床經驗,存在僥幸心理,對新信息接收相對慢,銳器傷降低不明顯。
3.2 規范銳器傷處理制度和流程 操作時實施標準預防,接觸污染有血液、體液、分泌物的物品時戴手套操作。進行有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操作時應穿隔離衣和戴防護面罩。銳氣要分開放,勿將其混放在其他一次性用品中進行終末處理;穿刺失敗時不要將污染針頭懸掛于輸液瓶上;分離污染針頭要借助于血管鉗等器械,不可用手分離;傳遞手術刀、縫針等銳器時用彎盤,不能徒手傳遞;不徒手掰安瓿。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刀片、針頭等銳器放入銳器盒,不要混放在生活垃圾或感染性廢物中,以免誤傷。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術,提高各種穿刺成功率可有效減少銳器傷發生。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消除風險;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為控制;個人防護和接觸后預防措施[3]。
3.3 教育、培訓可以有效提高護士對標準預防的依從性 教育干預可減少銳器傷的發生,通過組織職業安全工作坊、講座、教育、發放宣傳手冊,護理人員對銳器傷防護知識從認同到內化,從知之不多到系統掌握[4]。年輕護士接觸臨床操作機會多,主動承擔處理銳器工作;另外工作中思想松懈,對銳器傷所致的后果未產生警惕,防范意識薄弱;工作經驗不足,對銳器傷的處理措施缺乏了解也是重要的原因。研究表明,實施醫務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是減少職業暴露的主要措施,同時教育培訓能增強醫護人員安全信念和安全操作的依從性,讓護士共同參與防止銳器傷,有效減少了輸液相關銳器傷的發生,使護士進一步認識銳器傷的風險,從思想上重視預防銳器傷的細節[5-6]。
3.4 采用先進的預防銳器傷護理用具 致傷物是頭皮針所占比例最高,也是造成針刺傷最常見原因,醫院管理者應認識到針刺傷對護士損傷的嚴重性,采用先進的預防針刺傷的護理用具,使用帶有保護設計的針頭,如可收縮針頭、帶保護性針頭護套、針頭可自動變鈍的注射器[7]。在全院推廣使用安全型針頭,無針密閉輸液。也是基礎護理操作發展史上自有針密閉輸液后輸液領域的一次質的飛越。
3.5 加強針器廢棄物的管理 國外研究報道,使用防滲透、刺破銳器收集箱,是最理想的減少針刺傷的方法。為避免銳器傷的發生,醫院應提供足夠的銳器收集箱,醫護人員應遵循銳器使用時的安全操作原則。操作完成后,將使用過的針頭立即扔進銳器收集箱內,不要傳遞裸露的銳器。銳器收集箱應放置可靠的區域2/3滿時即停止使用,通知專業人員封箱。
總之,了解銳器傷發生環節以及受傷部位,以采取有效防護措施,規范護理操作,建立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監控系統,加強職業安全教育,實施標準預防,讓護士在護理行為過程中更好的預防銳器傷、護理人員職業性、血源性疾病的傳播,達到最佳服務效果[8]。值得在醫院臨床科室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Nur Gershon R R M, Flanagan P A,Karkashian C,et al. Health care workers experience with postexposure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s:a pilot study[J].Am J Infect Control,2000,12(2):421-428.
[2] Allen G.Needle-stick injuries,coronary artery bypass,dressings,retained object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b Control,2003,77(6):1260,1262.
[3]胡必杰,郭燕紅,高光明,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參考版)[J].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0.
[4] Hersey J C,Martin L S.Use of infect control guidelines by workers in health care facilies to prevent occup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BV and HIV:results from a nationl survey [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4,4(15):243-251.
[5] Wang H,Fennie K,He G,et al.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impact on knowledge,behaviour and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student nurses in Changsha,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 Adv Nurs,2003,41(2):187-194.
[6] Joanna C T.Raising awareness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needlestick injuries(on line)[J].Clinical Skill Trainer,University Hospital Birmingham NHS Trust,2007.Available at http://www.nursingtimes.net/nursing-practice-clinical-research/raising-awareness-and-reducing-the-risk-of-needlestick-injuries/199784.article.
[7]鄭曉瀾,邸英如,郭蕾.醫護人員醫療銳器損傷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01-503.
[8]吳曉燕.臨床護士發生針刺傷的應對措施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0):144-146.
(收稿日期:2015-10-08)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