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靖 周小平
摘要:通過查閱文獻研究近年來中醫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認識及臨床治療。明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證候分型,了解現代醫家臨床治療思路、應用方藥等,突顯出中醫在慢性腎衰竭治療上的獨特優勢。
關鍵詞:慢性腎衰竭;辨證論治;中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在多種腎臟實質性疾病的基礎上,由腎實質損害引起的緩慢進行性腎衰竭,使體內氮質及其代謝物潴留,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通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腎小球濾過率已明顯下降,表現為貧血、夜尿、血清Cr、BUN、血磷升高,血鈣下降和雙側腎體積縮小等[1]。中醫沒有慢性腎衰竭的病名,但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特征及發生發展來看類似于中醫學"關格"、"癃閉"、"腎勞"、"溺毒"等病癥,但大多數醫家認為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表現與中醫的"關格"證候相吻合[2]。
1 中醫對慢性腎衰竭證型分類的研究
對于本病的病因病機,《靈樞·脈度》篇曰"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陰陽俱極盛,不能相榮,互相隔絕,以致形成關格[3]。現代大多數醫家認為慢性腎衰竭的發病機制為本虛標實,本虛主要是指臟腑陰陽虛損,脾腎虛損尤甚,標實指水濕、瘀血、邪毒等[4]。《素問·評熱病論》提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CRF是一種長期慢性病,正氣也會隨之受損,正氣不足,則邪氣侵入機體所形成的水濕、瘀血、邪毒等病理產物,會進一步破壞機體,造成本虛邪實的病理狀態,所以筆者認為,在治療本病時應當注重本虛的治療,才可以使機體恢復功能,水濕、瘀血等才會更迅速的被清除。
對于CRF中醫證型分類,王延輝等[5]通過分析1993年~2008年中醫、中西醫治療CRF的文獻,根據證候出現的頻次歸納,將證候分為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陽虛證4型。周全榮教授[6]經多年臨床研究將其證候分為脾腎氣虛、脾腎氣陰兩虛、肝腎陰虛和陰陽兩虛4種。王怡等[7]調查200例CRF患者中醫證候分布特點,總結出該病證候分布由高到低為脾腎陽虛證﹥脾腎氣虛﹥肝腎陰虛證﹥氣陰兩虛證。趙惠等[8]通過查閱文獻,分析證型因子頻數,發現以脾腎氣(陽)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脾虛濕滯5種證型出現頻次最多。有研究者[9]認為CRF早中期最常見的分型以脾腎氣虛、脾腎氣陰兩虛、肝腎陰虛為主,后期以陰陽兩虛居多,兼證中以痰(濕)瘀互結為主。筆者則認為將該病證型分為脾腎氣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脾虛濕滯5種較為合理。
2 中醫對慢性腎衰竭的臨床治療研究
2.1從脾腎論治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腎精有賴于水谷精微的濡養,而脾運化精微的功能,又需要腎陽的溫煦。所以在治療CRF脾腎氣虛、陽虛證時,戴雙明[10]采用溫陽利水,填精補髓的金匱腎氣丸加減治療,在治療時重視益后天以養先天、臟腑整體功能、活血化瘀的理念。張琪教授[11]應用經驗方加減治療本病脾腎氣血虧虛證,方藥為:紅參15g、白術15g、茯苓15g、當歸20g、黃芪30g、熟地黃20g、菟絲子15g、山藥20g、枸杞20g、山萸肉15g、砂仁15g、甘草15g。該方能夠改善腎功能,補氣養血,緩解貧血癥狀。有研究者[12]認為CRF早中期的病機為脾腎兩虛,濁瘀阻滯,擬定補脾腎活血泄濁方加減治療,方藥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杜仲、巴戟天、黃芪、黨參、白術補腎健脾;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大黃、半夏、草果等化痰泄濁。結果發現患者BUN、Ccr、Scr、Hb、RBC均明顯改善,是治療CRF早中期的有效方。有研究者[13]應用古方黑地黃丸治療脾腎兩虛證,由蒼術、熟地黃、川姜冬組成。認為黑地黃丸可以保護腎功能,改善貧血,可延緩慢性腎衰竭進程。
2.2從脾胃論治 在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中,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脾胃乃氣機升降之樞,故有研究者[14]認為調理"脾胃"可有效緩解CRF患者腎功能惡化及臨床表現。何永生教授[15]運用體質學說指導治療,重視脾胃功能的調節,將CRF分為三期進行治療。早期采用培補元氣,滋陰補陽的方法來改善體質,防止疾病傳變。中期采用健脾理氣,化濕泄濁的方法,調理脾胃,運轉氣機。晚期則重視"瘀"和"毒",認為補虛與祛瘀并重,同時辛開苦降、通腑泄濁以解"毒"。有研究者[16]在CRF患者常規治療上加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湯以益氣補中,健脾和胃,燥濕化痰,結果發現運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湯治療后的患者TC、TG、BUN、Scr顯著降低,而ALB、Hb則顯著升高,認為加味香砂六君子湯具有提高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的作用,改善腎功能及減輕尿毒癥的毒素作用。
2.3從脾虛濕盛論治 CRF的患者常常發病見顏面部、甚至全身水腫,且水腫癥狀持續存在。鄒燕勤[17]認為慢性腎衰竭病程較久,脾腎俱虛,故利水應防傷正,忌峻猛攻逐利水之品,宜淡滲利濕,輕藥重投,緩緩圖之。臨床常配茯苓皮、車前子、冬瓜皮、澤瀉、生薏苡仁、玉米須等淡滲利濕。張宗禮教授[18]認為該病發病與脾腎功能失調,三焦氣機失常有關,故提出采用醒脾的方法來治療,并指出醒脾旨在醒復脾之運化神機。杜雨茂[19]認為通過多年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發現,CRF并非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部分CEF患者在腎功能失代償期和腎衰竭期,通過中藥治療是可以改善的,采用柴苓湯加減治療,健脾化濕。
2.4從其他方面論治 于俊生教授[20]認為CRF病變過程中,還存在著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氣化受阻,脾胃升降乖逆,氣血運行失暢,從而導致濁邪壅阻。提出運用"和法",緩慢調整機體陰陽失調、升降失常、氣血失和。可避免大補大攻致矯枉過正現象,更好穩定腎功能,延緩腎衰竭進程。李秀英[21]提出從"郁"論治,三焦郁阻,主理中焦;疏肝解郁,用藥輕靈;開達肺郁,氣血調和;疏解腎郁,不妄用補;調理血郁,謹忌攻破,使臟腑氣機調和,正氣得養,邪氣得祛的臨床思路與方法。王小琴[22]認為雖病之初期陽虛者多,陰虛者少,但到疾病后期則見陰陽兩虛,故注重養陰與護陰,提出養陰利水、滋補肝腎、滋養腎陰等養陰八法,開創了中醫藥治療CRF的又一新特色。阮詩瑋教授[23]根據中醫"四時"理論,結合福建地區的氣候特點,分別總結出四季的用藥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治療體系。對于中醫藥治療CRF的外治法,有中藥灌腸、藥浴、穴位敷貼、穴位注射、針刺等,有研究者[24]認為隔附子餅灸可以達到溫通血脈,補火助陽,健脾培腎等功效,可以明顯改善腎功能,療效肯定。
在學習各個醫家治療CRF的方法方藥時,筆者發現各醫家用不同的角度辯證施治,均可以有效改善CRF的癥狀,而不是采用統一的病名、證型分類來治療。這就是中醫的特色,以發展變化的角度來認識疾病,將中醫"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思想很好的體現出來。
3 展望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一種長期進展性的疾病,其發病率在逐年上升,西醫采用的是藥物治療、血液透析、條件好的采用腎移植,但是大多數患病者經濟條件無法達到長期治療的水平,所以會選擇中醫保守治療。目前中醫對于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在延緩疾病進程、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已經得到醫學界的認可。筆者希望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慢性腎衰竭,西醫、中醫各取其優勢,并且能對CRF進行早期疾病篩查,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疾病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從而大大降低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恩岐.人類疾病動物模型[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6.
[2]胡芳.從脾胃論治慢性腎功能衰竭評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18(3):188-190.
[3]陳英蘭,畢禮明,杜浩昌.中醫古文獻對慢性腎衰竭病名的認識[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6):1011-1012.
[4]徐桂華.慢性腎衰竭中醫辯證施治的思路與方法[J].中國醫藥指南,2008,6(23):282-284.
[5]王延輝,馮松杰.慢性腎衰竭中醫辨證分型的文獻分析[J].北京中醫藥,2009,28(5):329-330.
[6]楊杰.周全榮診治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經驗[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院學報,2007,31(1):82-83.
[7]王怡,胡維華.20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醫證型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中醫雜志,2008,27(1):9-12.
[8]趙惠,周春祥.慢性腎衰竭辨證分型文獻分析[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0,29(6):9-11.
[9]湯曉會.趙振昌教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經驗總結[J].長春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4.
[10]樊平,魏亞東.戴雙明主任醫師治療慢性腎衰竭的經驗[J].陜西中醫,2010,31(8):1039-1040.
[11]楊雪.張琪教授治療脾腎氣血虧虛型慢性腎衰竭經驗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
[12]張東芳.補脾腎活血泄濁方治療脾腎兩虛、濁瘀阻滯型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07,3:10-12.
[13]蘇珊珊.古方黑地黃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脾腎兩虛證的臨床新方法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9.
[14]高培,冷偉.從 "脾胃"論治慢性腎功能衰竭淺探[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38(2):22-23.
[15]孫玲玲.何永生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經驗[J].四川中醫,2011,29(6):13-14.
[16]全毅紅.加味香砂六君子湯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尿毒癥毒素作用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11):15-16.
[17]孔薇.鄒燕勤治療慢性腎衰竭思路與方法[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4(1):45-46.
[18]韓陽,席強,何學志,等.張宗禮教授運用醒脾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8):2098-2101.
[19]胡天祥,董正華.杜雨茂教授以柴苓湯為主治療慢性腎衰竭經驗[J].四川中醫,2015,33(2):10-11.
[20]于俊生. "和法"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江蘇中醫藥,2007,39(7):6-7.
[21]王麗,林妍,張改華.李秀英從 "郁"論治慢性腎衰竭的經驗[J].北京中醫藥,2009,28(9):671-673.
[22]王小琴.養陰八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J].江蘇中醫藥,2007,39(7):4-6.
[23]趙凱彬,阮詩瑋,張榮東,等.阮詩瑋教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四時變化用藥特點及典型病例分析[J].中醫藥通報,2011,10(6):13-18.
[24]王健.隔附子餅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