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要:目的 比較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方法 分析14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組)的臨床資料,與同期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15例(開腹組)對比,比較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體溫、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后疼痛、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結果 腹腔鏡組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兩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最高平均體溫、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小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需鎮痛例數少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費用明顯高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可行的,手術適應癥可同開腹手術。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對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或希望保留子宮的較年輕患者,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式。對于微創外科來說,子宮肌瘤剔除術受肌瘤部位、大小、數目、性質的限制。多發子宮肌瘤剔除術存在技術困難,如子宮殘腔較大,在縫合時較困難、出血多、中轉開腹率高等。現回顧性分析并與同期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15例對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4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及15例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宮,術前常規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病變,超聲檢查了解子宮肌瘤部位、大小、數目及是否突向宮腔,異常子宮出血者行診刮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兩組年齡、子宮肌瘤大小、數目、部位及盆腔手術史比較(見表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手術方法:①開腹組:腰硬聯合麻醉,按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方法操作[1]。②腹腔鏡組:全身麻醉,取臍上3cm縱切口長約1.2cm,氣腹穿刺,氣腹壓力14mmHg,左上腹輔助切口2個,分別為0.8cm、1.2cm,右上腹輔助切口1個,0.8cm。于子宮肌瘤中心注射稀釋垂體后葉素6U,根據肌瘤體積、位置選擇切口大小及方向,子宮體部肌瘤選擇肌瘤長徑方向切口,子宮頸部內口及其以下部位肌瘤多選擇橫切口,較大外凸肌瘤選擇梭形切口。單極電鉤于子宮肌瘤最突出部位切開子宮肌層至瘤核,齒抓鉗鉗夾瘤核,邊牽拉邊沿肌瘤與子宮肌層交界處分離,瘤蒂處用雙極電凝血管后切斷,完整剝除肌瘤,雙極電凝創面出血點;8字縫合瘤腔,如穿透內膜或瘤腔較深,分層或雙層縫合;8字、連續或連續鎖邊縫合切口漿肌層。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最高平均體溫、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后疼痛、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均成功完成子宮肌瘤剔除術,由表2可見,腹腔鏡組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兩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最高平均體溫、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小于開腹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需鎮痛例數少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費用明顯高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后切口均愈合好,開腹組1例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兩組均在術后26~30d恢復正常月經。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系統最常見的腫瘤。多數患者需手術治療。本院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較開腹組明顯延長,①因腹腔鏡準備時間較長。②由于手術開始前5例手術操作不夠熟練,隨著手術例數的增加,手術時間已有明顯縮短。手術中,邊剝離邊電凝出血點,縫合前對創面有效電凝止血,因其術野暴露清楚,放大10~15倍的視覺效果,對創面出血點及時發現并電凝止血,減少出血量,在縫合上,充分顯示其器械的優勢,縫合打結均輕松自如。因此,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均小于開腹組。腹腔鏡手術是在完全封閉的腹腔內進行,避免了器官的暴露及手套、紗布對組織的損傷,對腹腔內環境干擾小,術后應激反應小,因此,腹腔鏡組術后體溫、肛門排氣均早于開腹組。腹腔鏡組手術切口小,術后恢復及愈合快,術后一般不需鎮痛,術后并發癥少于開腹組,住院時間短于開腹組。需強調的是,腹腔鏡手術系統價格昂貴,其住院費用遠遠高于開腹組。
通過以上分析,腹腔鏡在鏡下直視操作,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2]。對于子宮肌瘤剔除術來說,現腹腔鏡手術適應癥可同開腹手術,尤其在肥胖、高齡、多次手術史致盆腔粘連較重的患者,腹腔鏡下術野顯露清晰,明顯優于開腹手術。不過,因其對器械和設備的依賴,昂貴的價格,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及基層醫院的開展。
參考文獻:
[1]Miller CE.Myomectomy:Comparison of open and laparoscopic techniques[J].Obstec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14,27(2):407-420.
[2]Nezhat C,Lavie O,Hsu S,et al.Robi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compared with standar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 retrospective matched control study[J].Fertil Steril,2013,91(2):556-559.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