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契約具有凝聚作用與激勵作用,因此它有助于增進高校輔導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歸屬感。將心理契約理論引入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與發展中,對于高校處理好輔導員自身發展與職業發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理契約;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過程比較復雜,難以控制,以單純的量化手段來衡量工作效果是不可行的,也就是平常的一些經濟契約手段。這就需要我們從新的角度——心理契約理論來著手研究高校輔導員管理,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績效。
一、心理契約理論的含義及研究意義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美國管理心理學家Schein進一步明確了心理契約的內涵,即“個人將有所奉獻與組織欲望有所獲取之間,以及組織針對個人期望收獲而有所提供的一種配合”。這一概念就明確了心理契約是組織和員工對雙方在工作中應該承擔責任的理解和認識,它是非明文規定的,但它存在于組織和員工雙方心理的認同和接受中。
心理契約在組織管理中有著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減少雙方的不安全感,因為正式協議不可能涉及方方面面,而心理契約可以填補正式協議的空白;二是可以規范員工的行為,員工以組織對自己所負的責任來衡量自己對待組織的行為,并以其作為調節自己行為的標準;三是可使員工對發生在組織中的事件產生情感性的反應。心理契約在員工期望(如角色、社會、經濟等)與工作績效表現之間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二、心理契約理論對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的意義
1.心理契約是聯系高校與輔導員共同事業目標的紐帶。輔導員與學校之間的相互承諾、感知、認同和期待的心理契約、勞資合同的認真執行以及心理契約的相互滿足,將會是輔導員完全履行工作使命的充分條件,這將與學校的辦學目標達成一致。因此,這份心理契約是聯系輔導員與學校具有共同事業目標的紐帶,而學校處于心理契約的主導地位,能否維系好這條紐帶,將關系著輔導員的忠誠度。
2.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存在心理契約的特征。首先,希望獲得與其工作所匹配的社會地位。高校的學生工作者群體,是高校教職員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體現在輔導員能否與高校教學崗教師擁有同樣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學校領導、其他同事對本職工作的認可和尊重。其次,希望得到與其貢獻相符的社會回報。輔導員工作時間長、工作內容繁雜,工作形式多樣。制度性的考核指標很難定量去評價輔導員的工作效果,高校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回報輔導員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
三、如何構建高校與輔導員之間良好的心理契約
1.以人為本,了解所需,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注重輔導員的能力與潛力培養,可以為達成與維持心理契約創設良好的氛圍,增強輔導員努力工作的熱情與信念,激發學校與輔導員共同信守“契約”。學校管理者把輔導員安排到適合的崗位上去,重視他們的個人發展目標,并與學校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使他們的個人發展伴隨著整個學校的發展,使他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又貢獻于學校。從學校層面,在統一全校上下認識的基礎上,在輔導員選聘、任用、管理、教育、培養和發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為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搭建平臺,重視輔導員的培養、培訓。
2.完善輔導員考評機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激勵體系。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是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而輔導員多從事事務性、情感交流性的工作,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往往付出了大量的辛勤汗水但難以在短期內結出成果,量化的衡量很難全面評估輔導員的工作績效,這就與輔導員渴望獲得褒獎的心理需求產生矛盾。
3.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形成良性循環。作為高校輔導員管理者的代表,組織部、人事處、學工部要深入了解輔導員的工作情況和可能面臨的困難,認真聽取輔導員的心聲。輔導員管理部門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外,還應與輔導員交流思想、聯絡感情,對輔導員進行校史、學校現狀和學校的未來發展等方面的培訓。只有這樣,學校與輔導員之間才能達成默契,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使輔導員產生感情上的歸屬感,增強對組織的信任感。在決策過程中輔導員是否有參與機會,參與程度的大小,這種參與決策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輔導員在組織中受尊重、有地位的心理契約,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生工作中。
4.形成特有的輔導員團隊文化,保持先進性。心理契約具有規范成員行為,統一成員思想,提升團隊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作用。所以,高校可通過舉辦輔導員沙龍、業務培訓、技能講座、趣味聯歡等方式,不但可以塑造團隊熱愛學習、平等友愛、積極進取的組織文化,而且為輔導員創造了相互學習、交流和了解的平臺。在良好的團隊氛圍中,輔導員更容易認識到自身工作的職業內涵,逐漸培養起輔導員為了學生成才而樂于奉獻、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并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綜上所述,通過心理契約的構建可以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績效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增強對學院事業建設的忠誠度,特別是對和諧校園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魏萍,周愛萍.心理契約研究述評[J].河西學院學報.2005(2)
[2]趙娟.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滿意度及績效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3]胡曉霞.心理契約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2005,(7)
作者簡介:張樂,男,1987年7月,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