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摘要】在眾多志愿者組織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組織管理過程中有著一定的特殊問題。為促進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健康發展,本文以志愿者管理的必要性為切入點,針對大學生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者管理 必要性
近些年,非營利性組織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興起,志愿服務團體隨之擴大,同時也為我國志愿服務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助力。在各類志愿服務工作中,大學生志愿者憑借自身較高的人文素養,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并逐漸成為我國志愿服務活動的中堅力量。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讓大學生志愿者獲得了更多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同時,也暴露出人員流動率高、組織效率低等問題。由此發現,大學生志愿者作為志愿服務活動中的特殊群體,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不僅會造成志愿服務資源的浪費,甚至會影響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為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健康持續的發展,對其實施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學生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保障
志愿服務活動雖然在我國的迅速開展,但目前我國尚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規為其提供制度保障。志愿者合法權益保障體系的缺失,不僅使得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的合法權益無法受到保障,甚至會造成其人身安全無法獲得法律保護。同時,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組織內也缺乏相應的制度去維護志愿者的利益,這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
(二)大學生志愿者自身
動機,是一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的最初動力。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同樣是在各種動機的驅使下完成的,諸如豐富社會實踐經歷、實現自身價值、獲得學校評優機會等。由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內容的隨意性較大,在組織安排的活動時間、活動內容與志愿者時間、參與動機相沖突時,容易導致志愿者會因自身情緒或其他主觀原因退出志愿服務組織,造成人員流失而影響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大學生平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本專業知識技能,對作為志愿者本身的知識儲備匱乏,加之志愿服務活動培訓工作的缺失,所以,在面對多層次多類別的志愿服務活動時,往往有心無力,直接影響志愿服務工作質量。
(三)志愿者組織管理
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如何使大學生志愿者在順利完成工作的基礎上實現自身價值,同時提高志愿服務工作效率,是大學生志愿組織管理者的主要任務。基于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動機不同、社會實踐能力不同,且缺少志愿服務活動所需的專業素質,低效的組織管理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熱情。
(四)志愿服務保障
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完全自愿,且不求回報,但不代表大學生志愿者不應該得到一定的物質保障。例如: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組織應該為其提供一定的交通費、通信費、食宿保障以及辦理保險等,這是對參與付出勞動的大學生志愿者的尊重。但是,經濟資源的缺少嚴重制約了這一工作的進行。
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內容與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具有差異性,因此,他們除了擁有對志愿服務工作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態度,還應當具備所從事志愿服務工作的崗位技能。然而,專業性志愿服務工作技能培訓的缺失,使得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在大學校園中,志愿服務工作還缺乏較高的認知程度,加之部分大學生志愿者負面因素存在,使得大學生志愿者很難尋找堅強的精神支持。同時,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組織由于缺少志愿者管理理論的學習以及對志愿者組織管理運作的生疏,導致對大學生志愿者的激勵不足。
二、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
高校應該制定明確的大學生志愿者招募、培訓等相關內容的細則,利用宣傳手段,使志愿服務為更多人所了解,以確立大學生志愿者在校園中的地位。同時,制定明確的志愿服務獎懲措施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大學生在志愿服務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積極性。
(二)有計劃的進行志愿者招募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志愿者群體,能擔當的志愿服務工作內容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依據其所能擔當的志愿服務工作任務和目標,制定一套志愿者招募機制,滿足志愿服務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建議在志愿服務工作之余組織一系列志愿服務知識講座或趣味活動,豐富志愿服務專業知識,提高大學生志愿者之間的相互信任,增強團隊凝聚力,以減少人員流失現象的發生。
(三)樹立人本管理理念
大學生志愿者隊伍是由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組成的一個群體,在群體中,每個人的參與動機、工作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所以,對大學生志愿者的管理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教育學生,要尊重每位大學生志愿者的想法,認識到每位志愿者存在的價值,這樣才能使得大學生志愿者對志愿者組織產生歸屬感,其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熱情也會隨之提高。
(四)完善志愿服務保障措施
首先,要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專業培訓,特別是針對既定的志愿服務工作內容,對其進行專業培訓,避免大學生志愿者進入工作崗位后出現手足無措,有心無力等負面情緒,使其能夠真正的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
其次,完善大學生志愿者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個層面。物質激勵就是要給予大學生志愿者一定的物質保障,例如交通費、食宿費等。精神激勵就是要利用校園媒體或其他手段對表現優秀的大學生志愿者進行表彰,在宣傳其優秀事跡的同時,又能夠宣傳志愿服務工作的崇高性,提高廣大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熱情。
綜上,在志愿者組織中,管理人員要注重每一位成員的存在,給予每位志愿者物質與精神保障,規范并嚴格志愿者的選拔、培訓、激勵等管理內容,從而提高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熱情,使得大學生志愿者隊伍進一步壯大。
【參考文獻】
[1]陳麗萍.基于大學生志愿者管理的幾點思考[J].消費導刊,2008(11):120
[2]江榮,雷雯.大型運動會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管理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2(3):90-92
[3]韓蕓.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探討[J].青年探索,2010(2):12-15
[4]劉俊彥.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機制建設研究報告[J1.中國青年研究,201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