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云
【摘要】語境,是語言使用的環境,是交際過程中參與者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及理解接收信息時所依賴的各種因素,影響、制約著言語交際活動。在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引入語境理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詞語、段落、篇章的解讀能力,使閱讀教學產生良性效果。
【關鍵詞】對外漢語 閱讀 教學
一、語境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語境理論給我們提供了如何參與交際以及在交際中如何發揮作用的指導。人們交際時言語所表達的語義豐富多彩,交際雙方要聯系和依賴語境才能在言語交際中消除模糊性和歧義性,從而準確無誤地理解語言。我們認為,在具體的言語活動中,實體語境對認知主體的制約主要通過上下文語境和情景語境的制約來表現。因為它們相對于認知主體是外顯性的、較容易把握。實體語境中的社會文化語境對交際活動不是沒有制約,而是這種制約是內隱式的,表現為有關文化、社會規則對交際者的言語行為、個人情況的潛在制約,滲透在上下文語境和情景語境里起作用。實體語境的制約作用最終是通過觸發知識結構中的相關知識形成認知語境從而對人的言語行為產生作用的。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語境理論時,一方面應注意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相關的實體語境,另一方面也應注意教學對象的認知語境,而在教學實踐中存在過多注重前者而忽視后者的傾向。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體語境仍來自上下文語境和情景語境兩個層面。我們認為,上下文語境在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學者介紹詞語或語法規則時引出的典型例句。它起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語言規律的作用。學習者對詞語的定義、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將詞語抽象的定義具體化,體現該詞的確切含義和用法。如“毅力”一詞,詞典的定義是“持之以恒的能力”,學生很難準確理解,舉一個有關馬拉松長跑比賽的例句:“跑完馬拉松比賽需要很大的毅力”可幫學生很快理解。有《問卷調查》顯示:79.3%的留學生在學習詞匯和語法規則時喜歡先聽教師講,然后練習,“講”的內容主要就是為介紹詞語或語法規則而呈現的典型例句。
情景語境主要包含時間、地點、話題、交談方式、交際參與者等具體因素的現場交際環境。在教學中主要表現為臨時利用的情景和現場模擬的情景。課堂上可以通過準備必要的實物、圖片、道具以及利用錄音或錄像等有聲可視材料來營造。臨時利用的情景主要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自己細致的觀察力和敏銳的捕捉力及時把與周圍環境有關的事件、情況同語言學習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有利于語言學習的環境因素。徐子亮稱之為“即時語境”,并以“目光”一詞的教學為例加以說明:上課時突然有人敲門,進來一位新學生。正當大家的視線都轉向這個學生時,教師抓住此情形立即造了一個句子“剛才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新同學身上”。如此利用具體的場景和事件的演示,可使學生對詞義有較準確的理解,也加深了記憶。現場模擬的情景主要指教師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設計熟悉的場景,規定相應的事件和人物,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用模擬真實交際情景的方式進行操練。語言教學過程是人們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隨著語言習得理論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教”應以研究“學”為基礎,因此在漢語教學中,不僅要著眼于教學內容,還要關注教學對象。在師生間的交際鏈中,教師利用和創造實體語境時,應注意能否有效實現學生相應認知語境的觸發和建立。
二、語境理論運用于閱讀教學中的效果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挑選了中級階段兩組共20 名學生做了閱讀實驗。這兩組學生均通過了新HSK4 級考試,并且分數控制在 220 分至 250 分之間,每組 10 人,6 人為非漢字文化圈學生,4 人為漢字文化圈學生,可以說漢語水平大致相當。我們對兩組學生進行了 5 次課的實驗,分別用傳統閱讀教學法和語境閱讀教學法授課,在第六節課進行摸底測試,5篇短文,共 20 題,每題 5 分,40 分鐘內完成,結果如下:通過分析結果可知,實驗組成績略高于傳統組,可以說,語境閱讀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
三、結語
語境理論運用到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對課堂要有駕馭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熟悉教材,對閱讀課課型有充分的了解。
閱讀課有別于精讀課,不能逐字逐句地講解,不能大講語言點,要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跳障礙、抓重點、加強猜詞能力。語境閱讀教學法的運用恰好能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學生要
降低對閱讀課的焦慮感,很多學生說,看到篇幅較長的文章就恐懼、焦灼,其實每篇文章只要抓住“題眼”,再抓住重點詞語,結合文章的語境,就不難理解,甚至不用通讀全文即可了解文章大意。
【參考文獻】
[1]謝仙丹. 語境及其在對外漢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語文學刊,2009,04:121-123.
[2]王尚臻. 初級階段對外漢語閱讀教學模式初探[D].北京語言大學,2006.
[3]汝淑媛. 語境理論與多媒體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以簡單趨向補語的教學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2011,04:113-115.
[4]王未. 語境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J]. 江蘇社會科學,2000,06: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