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現居紐約的香港人倪傳婧(Victo Ngai),是登上2014年福布斯藝術榜的最年輕的插畫師,她的插畫作品被喻為“用東方的色彩展現西方的哲學”,那年她25歲。
關鍵詞:插畫;中國風;元素;表達;理念;中西;思想的自由性
倪傳婧,出生在廣東,在香港長大,高中畢業后就讀于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插畫系。在香港家庭長大的她選擇了藝術這條前景迷茫的道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理解她,她甚至可能在懷疑的眼光中走下去。畢竟香港是金融和法律人才遍布的地方,而且畫畫又不是什么金飯碗,選擇藝術需要足夠的勇氣。任何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像安塞爾姆.基弗表示的那樣,你可以懷揣不同的至上目標、不同的理想和崇拜對象來生活,真正的困難僅在于選擇。你自己的選擇有可能對你的終生產生影響,甚至是蝴蝶效應。倪傳婧,只身闖紐約,25歲就登上了福布斯,堅定自己選擇的理想,并將愛好堅持下去,彰顯了她的才華。最幸福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拋棄喜好所帶來的快樂,他們割舍不下、拋棄不了自己的喜好。相信倪傳婧的畫里面蘊含著的最初的歡樂,這是繪畫的樂趣,她帶著她向無限豐滿、自由、純粹的精神靠近。
堅持理想的路需要披荊斬棘。她在紐約的日子是艱難的,但她憑著這份堅持,用大量的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讓我們看到了一系列新畫面。她的作品中天馬行空的中國風讓人印象深刻,畫面上的中西元素也五花八門,不可否認,她的風格多元化、國際化。歪果仁還不能準確地念出倪傳婧的姓氏,Ngai憑借自己的作品登上了Forbes 30 Under (Art and Style)福布斯藝術榜,從一個讓母親擔心不能吃飽飯的追夢人,成為夢想成真的紐約客。Ngai是個外國留學生,除了來自生活的壓力,還有地域的影響,只有自己才能體會一個人在國外發展的困境。就像千里馬最終會被伯樂賞識一樣,她的大學導師發現了Ngai的才華,并給了她很好的機會,帶她跨出了成名的第一步。克里斯·巴自利(Chris Buzelli)是Ngai的大學導師,不可否認的是,他在Ngai的藝術道路上伸了關鍵的援手。他的太太秀珍·巴自利,當時是《主辦者》雜志(Plansponsor)的創意總監,也是業內非常有名的媒體人,他經常把自己學生的作品推薦給妻子。Ngai大一就得到了實踐的機會,即為秀珍·巴自利主編的雜志創作插畫。從此她們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合作,這也使Ngai在畢業之前就出版了十多部作品,在找工作時,不至于沒有底氣。
筆者知道Ngai大概是去年年底的時候,當時看到她的作品時,第一眼就喜歡了。她的畫風能很好地吸引觀眾的視線,線條流暢、整體大氣,顏色搭配也特別耐看,非常取悅眼球。同時考究的配色,讓她的畫面非常協調。最喜歡她畫面中的點、線元素,這些符號,她運用得多但不雜,一條又一條地組成了面,一點又一點地形成了密面。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通過電腦和手繪完成的,作品描繪的元素十分多元,畫風大氣,中西結合,在保留濃郁的中國風的同時又充滿了異域的時尚感。雖然本科階段并非插畫科班出身,但在美國自由創作的氛圍中,她靠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鮮明的中國元素殺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克里斯有一句名言:“繪畫中必須存在風格,就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一樣,每個人的繪畫風格也都會不同,要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相信這也是Ngai一直堅定的,就像繪畫的本質并不是要臨摹真實的物體,而是要學會表達,作品表達的感情越充沛,作品便越有誘惑力。就如思想深處有一種感覺正在慢慢發芽,無法抓住它,但是我們知道正在無限地向這種感覺靠攏。Ngai的作品中,五彩斑斕的色彩,流動的長曲線,每一個畫面都有情節,作品不是為中國化而中國風,而是成了她特有的表達方式。在作品中凝結的是精神力量,成了她繪畫作品中價值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更加自由的表達,向更加純粹的繪畫或精神世界靠攏,這是繪畫的樂趣,也是初衷。
當我們翻開Ngai的插畫,一陣濃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雖然不為中國化而中國風,但是不可否認她的插畫異域風卻是她在西方的熱賣點。國際化市場有很強的包容性,2016年,她為美國奧美廣告公司設計的插畫海報“巨力量,聚眾力量”,以“猴子撈月”為主題,十分直接生動地表達了海報的宣傳理念,形象地表達了聚眾的力量。筆者比較喜歡Ngai的兩幅插畫,畫面有很濃郁的中國風:月下仙狐、鯉魚高躍,這是兒時在年畫和招貼畫上經常見到的元素,現在看來有很美好的感覺。Ngai將這些元素組合成了新的畫面,黃紀蘇的一句話,“太陽底下無新事物,只有新的組合”就是對其的最好的闡釋。我們不難發現,Ngai的作品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畫面可能唯美,在精致中隱藏著一種不安分的因子,并且這種不安分的自由因子在她后面的作品中越來越活躍。活躍的風格成熟后,更多的想法融入得也越來越嫻熟,使作品闡述得也越來越豐滿,相信在未來,Ngai的繪畫空間會更加大。這是繪畫追求的樂趣,有自我,有信仰,不負如來不負卿。
如果一個人必須選擇成為一件藝術品或者完成一件藝術品,筆者相信Ngai的行為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因為這是她正在做的事情,用藝術來表達我們大腦所產生的思想。藝術從不創造思想,它是為思想服務的。Ngai很完善地表達了她在國內接觸到的傳統元素,她的思想多元、活躍,具有精神性。佛家有句話:“心中有什么,看什么像什么。”有信仰的人,有底線,有目標,有堅持。“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我們的前途可以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在走向天堂,我們也直下地獄。”這是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的節選片段。因為信仰,所以堅持,Ngai選擇堅持自己繪畫的快樂,這是希望之春的來臨。
Ngai的作品讓筆者感受到了不同的中國化,體驗的是一種全新的畫面,充滿了人文精神,這或許就是她想要真正表達的東西。她藝術的思考突破了一幅繪畫作品和技法的表面上,使她的畫面有特別多的真正的看點,如孟加拉虎、非洲鷹。融合的這些國際化元素,是自由思想的碰撞,我們可以從她的繪畫作品看到思維世界。Ngai的畫風影響了我們,藝術源于模仿,她的畫風是值得借鑒的。
參考文獻:
[1] 黃紀蘇.未來生長點[M].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簡介:張警月(1992—),女,重慶人,四川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育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