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今社會,設計已經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了人們在現代社會中對高品質生活不斷追求的一種態度。在當今的社會中,設計師們越來越重視作品中的“留白”。此文從中國傳統哲學的角度來對留白的價值進行研究,分析在版式設計過程中的“留白”和古典哲學的碰撞。
關鍵詞:平面設計;版式設計;留白;空;哲學
1 “留白”的獨白
“留白”在我國傳統藝術中的表現手法極其重要,在中國繪畫、陶瓷、詩詞等領域中都被廣泛應用。其實在最初的原始巖畫與彩陶文化中,線條在巖壁和陶土上的勾勒,“留白”在一種“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最初的形態。最早是中國傳統繪畫出現的“留白”一詞。
2 “留白”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碰撞
之所以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因為美的情景已經到了天然熔于一爐的意境,所以給人一種無音、無形的感受。“大音”“大象”起碼有一個承載它們的實體,才可以顯示其“大”。大巧若拙也是老子的美學觀點。老子想表達的實實在在的精美的東西應該是自然的、不被過分修飾的。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的觀點本來的意思不在于審美,而是說明“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但是卻表明,任何優秀的達到一定高度的藝術作品都是目的性與規律性的高度統一。
3 版式設計中留白的探索分析
版式設計中大量的留白技巧的應用,讓我們在設計中思考什么才是設計,從而思考是否“無設計”才是當今設計的主流。留白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碰撞,讓藝術也富有深刻的哲學道理,將設計作品也升華至文化層面。
由于版面設計中的元素及簡化,整個版面中會出現大面積的留白,但是在很多時候,留白反而比堆積的更多信息的版面傳達出來的信息更讓人深刻,“于無聲處聽驚雷”也許傳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版式設計中的留白技法產生的效果,可以讓讀者在進行閱覽的時候,眼睛能夠得到休息,給讀者帶來情感式的介入。在版式設計中,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產品的功能性。在設計版式作品的時候,所表現的功能性原則是它規定不了形式,卻可以劃定形式變化的范圍。設計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達內容的性質、印象和媒體的特點,并將這些統一分析,來進行留白的最佳設計。
一個具有高度的版式布局設計作品,可以在一定的留白技法中來更完善地展示整本書所傳達的訊息,賦予更多吸引力。版式設計中這種留白技法的運用,能夠讓讀者和消費者在閱讀書籍的時候,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書籍信息和重點內容,視覺上也留給讀者一定的空間。如果版面上所有的元素大小都一樣,沒有虛實、輕重之分,這個版面就缺少對比,并且整個版面顯得缺少主題、關鍵。沒有關鍵,讀者就不知道應該把重點放在哪里,應該先讀什么,從而忽視整體的信息。而一個版面有恰當的留白,則可以改變整個版式的效果——將一個混亂、無重點的版面變得有條理且有品質。
“留白”是種語言,對于版式設計來說。簡約而不簡單的精髓在于“少即是多”,要真正領會到這四個字所包含的意義,不是僅僅用簡單的刪減版面的元素就可以完成的。要做到虛實相生、重點突出、言簡意賅,才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4 作為無限潛能的留白
留白哲學作為一種傳統的審美觀念,源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是以傳統的思想為基礎,經歷了反反復復地去粗取精而留下來的藝術本質,并在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留白的技法恰好為我們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個可以在眼花繚亂的世界里暫時休息、靜化的空間,更為我們在心理上提供了一個寬廣、放松的休息小屋。留白技法讓我們的版式設計作品以明晰、簡約的視覺感受和讀者以及消費者進行身體感知和心靈感知的交流,能夠讓設計師所想要傳達的作品理念以最清晰、最容易和最深刻的方式讓讀者接納。通過使用“留白”的技巧,設計師的作品把讀者帶入到了一個非常純粹的境界里,讓藝術設計的審美價值具有“有容乃大”的特質。
參考文獻:
[1] 原研哉.白[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蘇苗.計白守黑——從“中國(世界)最美的書”看書籍設計中的留白[J]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3] 章桂征.淺談期刊的版式設計[N].吉林日報,2004.
[4] 梁曉娜.似無還有,此時無聲勝有聲——淺析《孔雀東南飛》的留白藝術[J].青年文學家,2010(02).
作者簡介:劉喜平(1992—),女,湖北鐘祥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