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鵬
摘 要:借助科技的革新進步,人類進入了高速發展的網絡互聯時代。尤其是在2015年,隨著微信公眾號等新興自媒體平臺的飛躍式發展,公民新聞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對傳統新聞媒體及其秉承的新聞專業主義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認為,公民新聞與新聞專業主義不僅僅相互影響,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關系。公民新聞的發展離不開新聞專業主義的熏陶矯正,新聞專業主義也應借鑒公民新聞的時代特點更好地傳播新聞,共建和諧新聞生態圈。
關鍵詞:公民新聞;新聞專業主義;自媒體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每一種新媒介一旦出現,無論它傳遞的具體內容如何,這種媒介的形式本身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某種信息,并引起社會的某種變革。” 公民新聞,指的是無媒體工作背景的普通公民借助媒體(自媒體或不斷出現的新興媒體)發布的新近發生的新聞。自媒體的飛速發展,為公民發布和報道新聞創建了堅實的發布平臺,推動公民新聞蓬勃發展,并對新聞專業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傳播主體發生轉移
在傳統媒體時代,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新聞幾乎都源于官方媒體和權威新聞發布機構。這時的新聞報道,必須經由媒體的選擇、采編、求證、審查才能到達大眾。傳統媒體掌握大量信息源,擁有新聞選擇的決定權。公民始終處在新聞的接收端,無法參與新聞選擇和傳播的過程。
公民新聞的出現,將這一壁壘打破。社會成員不再僅僅是新聞的受者,媒體對信息特定的優先接近權也在逐漸削弱。根據身邊發生的事件,人們第一時間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布消息,發表獨特的思想見解,開始呈現自我表達意愿,討論與己相關或關心的話題,展現出強烈的個人情感。因此,傳播主體出現了從傳統媒體到公民的轉移趨勢。
二、受眾成為中心
據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 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由此可推,網民數量巨大,使得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借助自媒體從被動地接受信息轉變成自主發現信息、接近信息、直到傳播信息,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一極。
公民新聞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信息單向傳播模式,受眾的自主選擇權得到增強。同時,移動互聯網塑造了全新的社會信息傳輸方式,在信息發布中非專業新聞傳播者越來越多,“公民記者”成為主要的信息來源之一。
三、新聞專業主義的真實性受損
真實客觀是新聞的生命。在傳統的新聞生產中,記者編輯多是一些受過系統教育的新聞專業人員,作為“把關人”,對新聞的發布和傳播擁有較高控制力。隨著公民新聞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把關人”控制力下降,公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擁有了更高的自主權。因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可以來源于任意組織和個人,許多公民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發布新聞信息,不免摻雜主觀情緒,失去了傳統“把關人”機制的影響,大量的虛假信息出現,并不斷充斥公民日常生活。
表面看來,公民的信息知情權似乎得到了極大滿足,但實際上公民接收到大量虛假信息。人們往往更樂于相信那些他們所認為的事實,即日常生活中在網絡上由大量摻雜虛假信息的信息環境構成的有選擇提示性的“象征性事實”(又稱擬態環境),又因為媒介素養的個體差異,各種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被生產和傳播,對新聞專業主義的真實客觀性造成了極大損害。
四、未來:公民新聞與新聞專業主義不斷融合
對客觀真實的追求,應是所有公民的目標。公民記者往往因為自身條件等限制無法客觀真實準確地傳遞信息,這時就需要新聞專業主義的規范矯正,將公民新聞快速發布的特點與新聞專業主義擁有的“把關人”功能融合,傳遞客觀真實的新聞。
例如,在2015年的天津爆炸案的報道中,各大媒體將現場事實發布讓位于公民新聞,借助公民新聞時效性強的特點,及時播報事故基本情況,把握住公民新聞的報道方向,積極引導網絡上出現的虛假新聞和不實消息,極力縮小新聞真實與事實之間的偏差。只有權威媒體及時將各種情況客觀準確地進行報道,謠言或虛假新聞的產生土壤才會被鏟除。
在公民新聞高速發展的今天,新聞專業主義依舊十分重要,公民新聞的興起對新聞專業主義既發出了挑戰,也創造了一次發展機遇。自媒體等互聯網新興傳播平臺的建設離不開新聞專業主義的影響,新聞專業主義的理論支撐著公民新聞的發展。在此,公民新聞和新聞專業主義絕不是對立或是互相損害的關系,兩者需要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我們應將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觀念不斷注入到公民新聞的生產之中,提高公民的媒介素養及專業素質,同時秉承新聞專業主義信條的媒體也需要借鑒公民新聞時效性強、互動性高等特點,不斷學習進步,生產出更好的新聞產品,推動新聞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飛.新媒體革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命——公民新聞運動與專業新聞人的責任[J].新聞記者,2013.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劉聚榮.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公民新聞的發展——以微博為例[J].新聞世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