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貝藝
【摘要】伴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火熱推行,老師們關于英語教學的設想和理念也層出不窮。翻轉課堂模式與現有傳統模式相比,不僅更具明顯的西方教育風格,能夠與國內教育形式形成有效互補,還與泛在學習走向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結合老師們的悉心實踐,它將會在高職階段的大學英語教育中大放異彩。
【關鍵詞】泛在學習環境 高職大學英語 翻轉課堂 評價體系
一、前言
針對高職階段的大學英語教育,學校以及教師的相關探索和改良從來沒有停止過,教學模式、考評體系、課堂渠道等等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英語教育作為全民基礎性教育,教師和學生對其并不陌生,而就是這種長時間的磨合使得一些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結構和細節問題逐漸成為了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科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老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瓶頸期,都極易在這一階段出現。因此,教師在充分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及學生的真實反饋后,總結出了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局限因素,在科學模式和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院校以及英語認可教師開始了教學模式的新一輪改良。
二、高職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課堂效率低下,教學進度拖沓緩慢。課堂效率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需要在教學大綱以及教學安排的指導之下實現一系列目的,它們涵蓋學習任務、課堂指標、學生能力等,每節課上還需要解答學生各種疑難,如何有效的提升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成果,并與學生認知思維達成良好的契合可見并不那么簡單。課堂效率底下是絕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大學課時安排相對較長,多是兩小時左右的大課,因此,有的學生和教師會不自覺的放慢課程節奏,或者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與會話時間。然而這種課程節奏和內容安排并沒有在學生之中形成理想的效果,教學安排上的空白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放空,都讓大把時間白白浪費,教學效率與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另外,課堂上的時間浪費還體現在多數學生在課上臨時的預習和復習,一些本應在課前或者課后完成的準備與溫習放在極其有限的兩個小時之內顯得十分不妥,這不僅讓學生忽視課前準備與自學環節的特殊意義,還會讓部分學生對英語課程形成輕視,不能夠正確的對待系統的外語學習,在這種心態下,積極緊湊的學習習慣與課堂模式都很難形成。
2.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課堂效果打折扣。學校以及教師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以及模式方法上的改良,都是以學生主體為中心的,離開了教學對象,這些所謂理論或者模式都將是無用的。現在的學生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接受英語教學,到了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如果仍然面對陳舊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任何人都會無法接受,這也是為什么高等教育階段英語教學更難以開展的原因。相關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分層法、情景教學法等新鮮元素都充斥在課堂之中,然而,這些各具特色的手段的價值體現還在于其對學生思維的啟發以及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教師發現學生對教改活動不買賬的情況屢見不鮮,究其深層原因,仍然是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他們似乎成為教師得出研究報告和論文成果之前的“小白鼠”,對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不了解,對自己所在的教學模式不知情,教師就很難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群體得到有效的反饋,不管是學生成績變動,還是他們的選擇偏好,都難以作為下次教學改良的參考,教師的教學研究和自我發展也將陷入僵局。
3.教學體系存在隱患,改良勢在必行。所謂隱患,是指隱藏在現有英語教學模式之中的不合理架構、不合理流程,以及不恰當的做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教改的發展逐步擴大影響,并最終對大學英語教學形成不可逆的危害。結合多數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人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問題。首先,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設置與學生的專業學習目標有一定的偏差,教育部推薦的教材往往出于高職教育全局考慮,而難以估計到每個院校、每個專業的個性需求。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會受到一定牽絆,因此,適當的課程調整以及主題教學具有較大的必要性。另外,相應的英語成績考評模式是該項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單一筆試只能夠象征性的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有的地區甚至取消了聽力考試和口語考試。如此繼續下去,中國式的“啞巴英語”問題會愈演愈烈,直到學生們完成高等教育走上工作崗位,他們可能才會感到焦慮和慚愧。實際上,一些隱患歸根結底都是關于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活動的嚴謹性和適應性,更高層次的大眾化教育還需要院校以及教師適當的掙脫大眾的束縛,才能呈現出完善有效的,不落俗套的效果。
三、泛在學習環境下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研究要點
1.課堂高效性得到有力保障。泛在學習環境是一個相對新穎和先進的概念,簡單說就是無處不在的學習,對于教師而言,則是無處不在的教學。盡管這種理念下的教學模式看似給教師更大的工作壓力,但實際上它相對于傳統英語教學具有突出的經濟性和高效性。翻轉課堂的模式就是在泛在學習環境下的突出體現,它將學生的基礎學習置于課堂之外,而將更具價值和難度的疑難解答和師生交流置于有限的課堂之中。該模式看似顧此失彼,實際上是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學生和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中所體現的意愿以及能動性是巨大的,這時所迸發的思維碰撞的火花也更為搶眼。因此,學校方面以及教師引入翻轉課堂,能夠對學生傳統學習方式形成調劑和協調,一方面用新穎的課堂形式和思維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及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等,師生之間的協作關系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優化。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開展英語翻轉課堂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自學環節以及課堂檢驗考評進行完善的監督和管理,畢竟這種下發給學生的自主權還需要建立在實際效用的基礎之上,教師切不可厚此薄彼,避免得不償失。
2.學生自主性激發課堂活力。翻轉課堂以及泛在學習理念都具有西方教育模式的特點,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是自由的,同時還需要具有極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兩項素質都具備才能實現這一模式下的理想學習狀態。對于國內的學生來說,限制多、規矩多,他們在這樣的模式下雖然被束縛住了手腳,但也省了不少腦筋,因為現代教育的已有體系已經為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開辟了近二十年的路,他們無需過多的思考和選擇便能夠實現成長。然而,時至今日,社會經濟體系下人才市場又顯示出了新的需求方向,這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看似捉弄、實則是挑戰。翻轉課堂與多數西方教育模式一樣,為學生最大限度的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思想的解放成為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的前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除了做好本職上的工作,為學生自主學提供豐富素材支持,還需要特別注意過程中自己的引導作用,情景會話的語言風格把握,學生自由討論的問題走向,以及教師對學生日常英文讀物的推薦等等,這些都需要他們更加用心,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鞏固其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3.課堂模式發展性與優越性更勝一籌。凡是新的課堂模式都會在實踐之初呈現新事物無法避免的軟弱性,然而人們的引導與應用能夠加速該模式的成長與成熟。翻轉課堂在現有的教學形勢面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教學設備上的改進、教具革新、師生溝通以及試點和推廣等等環節都需要磨合。教師在此基礎上,可以充當總指揮,將泛在學習環境下的英語翻轉課堂引進劃分為幾個階段,并在教學方式、引入手段、學生參與等等方面實現有序轉變。這樣一來,不僅學校以及師生會有緩沖階段,該教學模式也會在新環境下及時的反饋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它的應用不僅符合教學科技融入實踐的要求,也為接下來更具未來感的新型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引入只是教學引進的第一步,要想使英語教學始終保持活力,還要教師自發的在教學實踐之中積累經驗、發現問題、解放思想,用更本土化的創新來提升教學活動的發展性和優越感。
四、總結
總的來說,在翻轉課堂新模式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需要格外關注這一新事物在實踐教學中的成長和變化,它在學生思維啟迪、能力培養以及探究習慣養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樣需要一個恰當的環境,現階段穩步成形的泛在學習環境將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形成巨大的推動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會在這次并不輕松的“推翻”和“重建”過程中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黃敏.基于泛在學習資源共享平臺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科技視界.2016(4).
[2]曾艷芳,許銳.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泛在學習”生態系統的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5).
[3]路曉琴.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