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
【摘要】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至50年代行為主義在美國心理學界占主導地位,提出了許多諸如程序教學、觀察學習等關于教育、學習的理論,對心理學的影響是其他理論和流派所不能及的,對教育學方面的影響也是巨大的。21世紀教育的重點已從知識的獲取轉向創新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但是知識及其掌握這一環節也是不可忽視的,它在小學英語課堂教育和教學方面的貢獻依舊重大,并可以為我國當今的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行為主義 小學英語 教學啟示
一、行為主義理論的內涵和特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華生于1913年在《心理學評論》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一個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以此為標志引發了心理學史上的“行為主義革命”,而幾乎遍及全球,在心理學界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因此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第一勢力。
二、行為主義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1.轉變傳統地對待錯誤的觀念。人類文明史從某種程度講,就是一部嘗試錯誤的歷史。然而,由于受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影響,追求英語學習絕對正確的目標,使得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把犯錯看成是一種學習語言的不成熟的表現,在教學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有錯必糾、知錯必改,這使得老師和學生都不敢輕易開口說英語。
行為主義告訴我們學生英語學習中出現錯誤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愛迪生有段話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解釋:“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項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今天看來,它也是我們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西方主張讓學生大膽自己去探索,而中國則迫不及待地把所謂的正確答案告訴學生,這便是中國孩子學習問題的根源,習慣了長期接受知識,使他們極度缺乏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面對新問題束手無策,只能選擇逃避,依賴他人來解決,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
2.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強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把強化看作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斯金納的體系中,強化是自變量。強化物是指凡是能增強反應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選擇強化物要考慮其年齡特點。在英語學習中,教師選擇強化物時要注意,不要總依賴物質方面的強化物,學生會過分依賴強化物,就拿我們許多老師來說,學生作業完成好就獎勵小貼畫,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對貼畫不再感興趣,其實精神強化物更能促進學生學習,一個微笑、一句稱贊、一個動作足矣,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需要注意:學習具有工具性,即目的性,沒有人為學習而學習,但是如果把這種工具性無限制地加以夸大就會陷入庸俗的為強化物而學習的深淵,使教育的功利性彰顯無疑。
3.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行為主義把內驅力視為學習發生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學習中要著力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雖然以外部動機為主,但外部學習動機的實質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逐漸使外部動機作用轉化成為內驅力作用,另一方面應利用外部動機作用,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驅力作用處于持續的激發狀態在激發小學生內驅力方面,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根據創設的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其求知需要得到一定的滿足,從而強化其求知興趣,進而轉化為探求更多更新知識的動機;可把教學內容和方法設計得新穎有趣,以豐富有趣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使他們通過學習得到精神的滿足,進一步激發其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呈現學習材料,增強內部學習動機如開展繪本教學,既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又可以培養小學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既能激發和保持他們學習的動機,又能使他們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喜悅;可以及時地對學生做出正確合理的評價,表揚和鼓勵,激發其的上進心,自尊心,并激發他們創造思維的發展。
4.利用程序教學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程序教學是20世紀第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教學改革運動,也是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用在教學領域的成功運用。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把不同難易程度的知識由易到難排列,讓學生先掌握容易的知識,然后給予強化再讓學生充滿信心的去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用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就容易掌握總體的知識框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把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分解為若干步驟,學生每成功解決一個步驟就給予強化,若解決失敗,也給予及時反饋,讓其在反饋的基礎上繼續解決該步驟,直到解決成功后給予強化這樣,當他解決一個步驟被強化后,他就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有了信心和動力,從而努力地解決下一個步驟,直到最后就會解決整個問題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如何對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推理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為學生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石。
在字母教學中筆者就應用了小步子塑造理論。我改變了傳統教學策略,每節課用各種方法認識一個字母包括字母口訣游戲、用彩筆畫實物的形象圖、找字母的鄰居等等方法,每認識三個字母為一個階段,并將這三個字母編成兒歌,幫學生打拍子,學生一邊唱,一邊在英文格中指認這幾個字母。然后逐漸增加難度,學會的字母越來越多了。最后讓學生自己找規律,自己去聯想記憶。
三、結語
行為主義心理學觀點對我國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有著深刻的啟示,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化和提高。教育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創新教改模式,注意用積極、樂觀、進取的理念開展學生教育教學工作,要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快樂品格,讓行為主義理論更好地融人到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