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娣
體驗學習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體驗學習中的體驗是指通過實踐認識周圍事物,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體驗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實踐和反思來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而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以體驗式學習的理論為引導,實現其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融入,可以獲得更加理想的初中地理教學環境,由此可以使學生地理學科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對于體驗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一、情境塑造,提升學習體驗
情境塑造,就是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實現其內容的情景化設計,由此更加容易的去引導學生融入地理情境中去,這樣可以使得其更加深刻地去認識對應的地理知識,這是學習體驗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徑。例如,蘇教版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這一課的教學中,其教學的步驟可以歸結為:以多媒體視頻的方式來展現地球運動的兩種方式——自轉與公轉。要求兩名學生來到講臺,其中一個學生作為地球,另一個作為月球,做出公轉和自傳的動作,此時教師可以一邊看學生的反應,一邊講述公轉和自轉的運動軌跡,進而營造良好的課程情境,由此去增強學生對于地球公轉和自傳的理解程度。再如在學習《南極洲》這一知識點時,就可設置一些具有生活內容的問題情境:(1)一個人站在南極,可以指出東方和西方嗎?(2)如果往前走,將是往什么方向移動?在結合地球儀的情況下,讓學生體驗辨別方向的經驗。這樣的設問,給學生留有了自身體驗的探究空間,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使學生的認知從不平衡狀態達到平衡的狀態。
二、合作探究,激發主體意識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合作探究進行教學是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重要方式,在合作探究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合作學習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引導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展開討論和探究,運用基本原理和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可以將合作探究教學法融入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去。對此,我們以蘇教版《氣溫的分布》課程學習為例,可以以討論的方式,課堂上教師會要求學生去閱讀世界平均氣溫圖,在此基礎上去實現學生閱讀等溫線的能力,進而以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開展學習,由此使得課堂氣氛朝著更加活躍的方向發展和進步,這對于促進主體意識的不斷覺醒而言,是很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索。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慢慢成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體,而不是教師的附庸,這是難能可貴的。
三、實踐活動,增強情感體驗
地理實踐活動課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要求學生親身體驗,自主參與。所以在地理實踐活動課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參與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提出好的建議,但不能強迫學生必須聽從自己的建議或意見。教師要把討論、發言、動手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另外,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熟悉學生個體的學習現狀和發展規律,研究學生提出的不同課題,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支持,創造學生能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活動體驗的教學目標。在開展初中地理實踐活動課中,最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提升,這也是體驗式學習的重要契機。在此我們可以援引蘇教版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圖》為例,可以要求學生以分小組的方式,使用自己學習到的比例尺的知識,繪畫出自己的家或者自己的學校,最好嘗試使用不同的比例尺來進行繪畫,繼而去觀察不同比例尺之下的家和學校有什么區別,由此引導學生更加深刻的去了解比例尺的相關知識。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切身參與其中,由此獲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益。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體驗學習,符合初中地理學科知識的特點和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更有利于實現地理教學目標。體驗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有自己獨特的課堂模式。它強調通過情境塑造,合作探究,實踐活動等形式來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由此可見,體驗式學習融入初中地理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其不僅僅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充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這對于引導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效益全面提升而言,是很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臨城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