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良
摘 要:為了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廣西實施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極大豐富了農村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成為政府部門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場所,成為黨委政府凝聚人心的主要陣地。但是建成后如何經營管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提高其利用率和群眾的參與度,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本文針對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存在問題,對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運行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基層;公共服務中心;管理;運行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94-02
自2010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實施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文化惠民工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內容為“五個一”,即一棟公共服務綜合樓、一個籃球場、一個文藝舞臺、一支文藝隊、一支籃球隊。至2015年底,全區總投入25.12億元,已建成707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極大地改善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豐富了農村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是切合文化民生主題的有力舉措,建成后如何經營管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如何提高其利用率和群眾的參與度,是實踐文化事業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一項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桂林市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管理現狀,對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運行路徑進行探討。
一、桂林市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桂林市轄十一縣六城區,全市共有134個鄉鎮和1655個行政村,截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804個,占全部行政村的48.58%。市文化主管部門在抓好服務中心硬件建設的同時,有計劃地培訓農村文體骨干,積極引導、策劃組織開展文體活動,使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在建成時就能發揮作用,實現建用同步,新建成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成為該村的娛樂健身中心,群眾文化示范中心。如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水濱村村級服務中心建成后便立刻投入了使用,村民經常在此開展活動,建立了瑤族非遺展示館,吹笙韃鼓舞代表性傳承人利用服務中心開展傳承展示活動。為規范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部分縣區制定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制度,逢春節等節假日,大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都能開展活動,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二、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成,使村民在閑暇之時有了休閑、娛樂、學習、聚會的場所,對豐富基層群眾的業余生活、促進社會和諧、改善鄉風文明有著顯著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沒有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建設預期的成效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存在被挪用、擠占的現象,特別是部分綜合樓由原來村委辦公樓改建而來的尤為嚴重;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成后就被閑置,成為擺設。造成這樣現狀的主要原因:(1)選址不當,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沒有建在群眾較多或中心地帶,不當道順路,而是建在較為偏遠的自然村,不方便大多數群眾參與活動,是大多數村干部和群眾不愿去的一個重要原因;(2)村干部組織能力欠缺,號召力不夠,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活動難以開展起來;(3)村集體資金有限,無經費配齊設施,開展活動,也無管理維修經費。除了自治區及市直相關部門贈送的一些配套設施外,大部分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沒有經費購買配套設施;(4)無專人管理,或者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制度不健全、財產管理不到位,亟待規范和培訓。要么沒人上班管理,經常是鐵將軍把門,一鎖了之;要么被出租出去或被占用,無法正常辦公。
(二)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設施設備利用不均衡
一是內外部設施利用的不均衡。現實中,籃球場、健身器材和文藝舞臺等室外活動場地和設施利用率相對較高,打球、跳舞、飯后散步運動的人相對集中;而其他室內的場所,由于管理服務不到位,不少設施有閑置現象,如圖書閱覽室因藏書量少、更新慢、無人管理,來借閱圖書的人很少。
二是利用主體不均衡。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使用者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年輕人缺位。原因是年輕人外出打工,村里主要是婦女、老年人和兒童。所以進出服務中心最活躍的人群包括中老年婦女、老年男性和兒童,年輕人相對較少。
(三)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缺乏后期管理投入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成后,各級財政資金沒有后續的管理使用經費投入,由于沒有經費,無法請人管理,服務中心處于關門狀態;沒有經費,無法增添桌椅、書籍、報刊等,無法吸引群眾參與;沒有經費,水電費無法解決,燈光球場無法使用,文藝隊排練、演出無法保障。
(四)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和運行難以為繼
各縣區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管理人員多是兼職,并且大多數是村委會的人員參與管理,長此以往極易造成管不好、管不了的局面。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管理人員不懂管理或管理無序,部分服務中心開放沒有按照群眾的生活規律進行,管理不規范、不靈活,導致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和運行困難重重。
三、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運行路徑探索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成后存在的管理使用問題已妨礙了其可持續發展,只有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才能把服務中心管理好、維護好、運營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益。
(一)豐富和完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
堅持方便群眾的原則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設點選址統一規劃,選擇農戶相對集中、人氣較為旺盛、交通較為方便的建設地點。整合文化、體育、衛生等相關部門資源,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衛生室、球場建設、科技課堂、農家書屋等結合,立足于對接農民的需求,打造農民生活便民服務平臺,強化農業科技信息提供、交流溝通、文明創建、體育健身、留守兒童、老人服務、網絡服務等功能,使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成為承載各類社會事業服務和基層管理的重要平臺。
(二)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運行維護納入目標管理
自治區、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完善相關的管理辦法,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維護、管理和利用納入縣、鄉目標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記入縣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綜合績效考評,促進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常態化管理。
(三)加強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員的培訓和考核
加強對村兩委干部的培訓,使管理逐步制度化。合理配備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員,給予相應的工資補貼,充分調動管理員的積極性。為改變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要挑選素質高、責任心強、有號召力、組織能力強的專(兼)職管理員,負責服務中心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對管理員崗位人選要有確定的標準、培訓的要求以及相應的考核。
(四)將服務中心管理和活動經費納入財政常年預算
為保證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持續發展,各類配套服務設施設備的持續運行,需要后續資金給予保障,有必要出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后續經費保障意見,對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管理員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予補貼,將服務中心設施設備的維護、軟硬件的更新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明確資金撥付渠道。
(五)文化部門加強對農村文藝隊的業務指導
要組織文化演出團體利用節假日、傳統節日、會期等到服務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教育、共青團等部門,可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特別是在寒暑假期間,充分利用服務中心的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積極為農村孩子營造假期生活精神樂園,讓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成為村里的文化活動主陣地。
(六)借助社會力量參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管理和服務
廣泛宣傳和動員社會力量關注、結對幫扶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鼓勵社會籌措資金,捐贈支持。當前,文化志愿者隊伍正在發展,他們當中各類人才都有,動員和吸引文化志愿者加入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管理,對口提供所需的服務,也是對專職管理人員不足的補充。
(七)引導調動群眾建設和參與主體的積極性
農民群眾既是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要積極引導和發揮他們主人翁意識,建好、用好屬于自他們的文藝舞臺、體育球場、文化活動室等,特別是發揮本地的文藝骨干、領頭人的作用,因地制宜,開展適合本地的各類文體活動。
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是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行動,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平臺,是因地制宜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的創新舉措。在建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對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長效管理,充分提高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讓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做到門常開、人常在、活動常開展,方便群眾、服務群眾,成為集宣傳教育、文化娛樂、衛生保健、體育鍛煉、信息咨詢、科學普及為一體的公共綜合服務平臺,真正成為政府部門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場所,成為黨委政府凝聚人心的主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