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敬芳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是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其主要任務是加強對初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的實施不僅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改變,更是實際效果的優化。因此,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成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針對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明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標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標是:“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學習;初步樹立公民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講科學,不迷信;具有自尊自愛、誠實正直、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響和誘惑的能力”。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這就決定了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貫穿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過程。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達到學習目的的最主要外部條件,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如在教學《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一課時,我通過制作了一組視頻和圖片,通過多媒體將內容系統地展示出來,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課文知識探究熱情。首先圍繞“了解當前的國際競爭”這個主題,通過視頻說明目前中國需要適應當今時代兩大主題的要求,認識國際競爭的實質并積極參與,由此才有可能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然后圍繞“認識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這個主題,通過視頻指出中國現在面臨的發展機遇,從而說明抓住機遇和應對挑戰是實現祖國騰飛的兩個側面。
三、發出藝術性提問,優化課堂教學
藝術性提問,即精心設計導入的問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索的興趣。其實,在上述“換位思考”內容教學中采用的“漫不經心、有意忽視”的教學方式,就是情景教學與藝術提問的有效融合,當學生起立齊喊“老師好”的時候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態度,在實際教學中故意忽視學生的提問與回答,有效設置了懸念,使學生在課堂開始時便融入教學情境之中。另外,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資源,如漫畫、小故事,在漫畫與小故事基礎上提出的問題不僅生動、形象、幽默,而且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發人深思、回味無窮,在漫畫與小故事中恰當地融入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簡短語句等,突破難點、激發興趣,幫助學生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也更加持久。
四、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種學習資源
作為政治課教師雖然需要擴展學生知識面,但是且不可為資料所累。更多的應該作到有效練習,遵循有效練習的原則:作到目的明確,數量適當,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能夠各有所取,重視挖掘學生潛能。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與學習思品課的興趣,達到更好地促進學生接受知識并進行再創造性學習。
五、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引導其進行環保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并鼓勵他們根據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并形成書面材料。在校園內舉辦一系列活動,比如舉辦時事政治競賽、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國情國策演講比賽、創建和諧校園手抄報比賽、政治小論文征文評選活動等,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還可以開辟政治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小法庭或到法院旁聽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忌把思品課講成純政治理論,應將各種知識綜合起來運用。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總之,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加強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更需要心中裝有有效教學的理念并將之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