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育鵬
【摘要】: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核心,是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而以森林為核心經營對象的林業,不僅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必需的林產品,而且還肩負著生態建設與保護的時代使命與任務。因此,如何正確認識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的關系,如何實現林業生態對林業產業的正面推動,已經成為廣大林業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話題,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立足點和歸宿點。
【關鍵詞】:林業產業發展;林業生態建設;關系
1導言
新常態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推動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的和諧健康發展,已經成為業內亟需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在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建設中不斷暴露的諸多問題,廣大林業工作者應當立足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在注重林業產業建設的同時,兼顧林業生態效益,如此才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概念
2.1林業生態
林業生態工程,是指根據生態學、林學及生態控制論原理,設計、建造與調控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的工程技術。其目的在于保護、改善與持續利用自然資源與環境。重點是依據生態學、系統學與工程學等理論基礎開展實踐。在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求深求精的前提下,把生態環境的改變完善做為目標,針對自然資源發生發展和社會綜合發展情況的現狀,在木本植物大量種植的基礎上,對與之相關的生物、微生物進行配合種植,用設計、規劃和調整控制系統內相關要素、工程工藝、發展流程、時時反饋進行建設。
2.2林業產業
林業產業是以森林的各種資源為依靠,以市場導向為方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建立產供銷貿工林一體化生產經營體制,對林業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化布局,社會化服務,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實現林業的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良性可持續循環目標。林業產業做為規模最大的綠色經濟體,對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全國林業產業總值達5.81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400億美元,分別是2010年的2.6倍和1.5倍。我國已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加工中心,林產品生產和貿易躍居世界首位。
3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
3.1矛盾制約關系
矛盾制約關系的由來主要是由于生產過程中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感受不同而造成的。無論是對于林業生態建設還是林業產業發展,都要投入大量的勞動,與此同時一定會產生各種效益(既包含經濟效益也包含社會效益,既可能是正效益也可能是副效益)。很顯然,這被勞動者和受益者感受到的效果會隨著時間先后而產生不同影響。生態效益一般來說是一個不斷積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而林業產業發展的投入和產出較為明顯,直觀可見,是比較直接的能夠很快看得到摸得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一種顧此失彼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利用科學技術,提高森林管理經營水平,繼而提高林業產業效益;也要開展林業生態建設監測,探索完善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提高生態補償程度和力度,努力做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3.2依賴促進關系
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都要以林業為基礎,生態建設就是要明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的理念,逐步提升森林覆蓋率,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推進森林資源快速穩定增長,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生態效益;林業產業發展就是要明確“堅持綠色發展、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基礎上,發展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林業電子商務等綠色產業,林業生態建設要以林業產業發展為促進,林業產業發展要以林業生態建設為落腳點。歸根結底,就是在全面深入認識林業發生發展運行內在規律的前提下,善用森林資源,借助科學技術方法和手段,把其潛在的生產力最大程度轉化到現實中來。
3.3辯證統一關系
按照生態經濟學的原理來說,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的本質關系就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以嘗試歸結為一個概念,生態經濟的效益。在一定區域內,圍繞以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這個核心,遵循生態理論基礎和經濟規律,把區域內各種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建設有機結合,以統一規劃的形式進行綜合建設,培育生態景觀,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社區,誘導整體、和諧、開放、文明的生態文化,孵化高效、低耗的生態產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和高度統一。生態經濟的本質,就是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生態環境可承受的基礎之上,在保證自然再生產的基礎上擴大經濟的再生產,進一步實現共贏,建立自然、經濟、社會良性循環的復合型生態系統。
4發展方向
一是籌集多方建設資金,發揮引領效應。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引導投資公司、基金和個人等各類投資主體積極投資、共建林業生態工程,在收稅、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繼續對各類公益林進行持續補償;二是兼顧各方面,發揮林業工程對生態建設的帶動效應。從重點入手,加強植被恢復、沿海防護林、水土保持林建設,對林業重點工程確保實施效果,嚴格建設質量,提升建設水平,繼續加強城市、城鄉結合部、農村牧區綠地系統建設;三是注重發展科技,提高工程技術水平,重點開展困難情況下的造林科學技術、恢復植被科學技術,低質低效林改造科學技術,圍繞良種選育,速生豐產進行建設,防火防害。
5結束語
為了防止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之間矛盾的進一步加劇,在林業產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加強科學技術和綜合管理的深入研究,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逐步實現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協同發展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史小娟.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林業科技情報,2012(01):30-31.
[2]武麗琴.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05):197-197.
[3]張迎春.中國近代林業產業狀況研究.河北農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