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杰
摘 要: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教學中最基礎和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學好化學用語對于促進學生對化學問題的理解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化學用語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響著高中化學的學習。教師要研究初中化學用語的特點、分類、功能,分析目前教學中的困難,應用有效的化學用語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關鍵詞:初中化學 化學用語 研究
化學是研究物質分子、原子組成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有著獨特的用語,這是化學學習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部分。初中階段,學生首次接觸化學,首先就要學習化學用語,這有助于他們正確書寫,并能熟練運用化學用語進行思考和解答問題。學生在初中階段對化學用語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化學成績和今后的化學學習。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花費了較多的精力來進行化學用語的學習,但效果并不明顯。研究初中化學用語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化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化學用語的特點
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從總體上看,化學用語具有通用性、抽象性、形象性、直觀性、工具性、簡潔性和專一性的特點。
化學用語不同于我們平時使用的語言,它具有很強的通用性,是化學工作者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所包含的信息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例如,自然界中水是無色無味、可以直接飲用的,在漢語中我們用“水”來表示,而在英語中就要用“water”來表示,在化學領域里則用“H2O”來表示。同樣一種物質——水,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稱謂,但其化學用語卻都用“H2O”來表示。化學語言相對于復雜抽象的化學事實而言可以用具體的符號來表達。如Na和Cl的離子化合物就可以用化學電子式的形式來描繪。
另外,化學用語可以壓縮大量復雜的化學描述,用簡短的化學方程式完整地表述。例如,將鐵放在硫酸銅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鐵絲表面形成了一層紅色的物質,原來的硫酸銅溶液也由藍色變成了淺綠色,同時,鐵的質量變重了,溶液的質量變輕了。從微觀角度上看,由于鐵原子失去了兩個電子變成了鐵離子融入液體中,而銅原子得到的兩個電子附著在了鐵上。這樣復雜的文字描述可以用簡短的化學方程式來描述:Fe+CuSO4—Cu+FeSO4。化學語言的專一性體現在:一個元素只代表一個含義,如“P”在化學領域,它僅代表磷;而在物理領域,P既可以代表壓強,又可以代表動量,還可以代表功率。
二、初中化學用語的分類
初中階段化學用語種類主要包括:表示元素的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化學式和表示物質變化的方程式。其中表示元素的符號有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如O、C、CO、O2-;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有Fe、MgO、NaCl等;表示物質變化的方程式有Fe+CuSO4Cu+FeSO4。
三、化學用語在化學學習中的功能
1.促進學生學科學習
化學用語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是化學信息的載體,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前提。只有學好化學用語,學生才能在化學學習中快速地理解知識,更好地應用知識。例如,在“碳元素”一節內容教學中,由于知識點較多且較零碎,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利用化學用語作為引導,就可以清晰地展現出這一節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化學用語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要想掌握化學用語,就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于化學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達,學生更要具有靈活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化學用語的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3.為抽象化學知識的學習提供感性支持
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學習和認識很多看不見的物質。這些物質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可以通過特定的化學用語表示出來,如電子云的概念。還有很多化學物質是學生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但可以借助化學用語符號來輔助學生認識,如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等。
4.化學用語可以輔助學生解決化學問題
在化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有些化學問題如單純地從文字角度來描述則較為煩瑣,學生也很難理解,而利用化學用語則可以簡潔、明了地將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便于學生高效地理解化學問題。例如,NaCl中摻進了Na2CO3,想要將Na2CO3除去,我們可以用什么試劑來實現呢?如果僅從文字角度去分析這一問題,很難找到突破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確定這是一道除雜的問題,分析出反應前后的物質,再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具體思考如下(見圖1):
四、初中化學用語教學困難的原因
1.不當的教學和評價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教學評價主要是以試卷測試為主,這種評價方式只注重教學結果,而對于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關注。對于知識的傳授也是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主,導致學生在學習這種抽象性較強的化學用語時有一定的難度,從而造成了學習化學的困難。
2.化學用語本身的問題
化學用語是通過化學符號來表示實際存在的物質的,它是用抽象的概念來表示實際的物質,如果不能將化學用語與所表示物質的意義聯系起來,那么符號自身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由于符號自身的抽象性,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也有一定難度。
3.教師關注不夠
在現階段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關注的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追求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而對于學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化學用語,并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習慣上通過做大量的練習題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過多地關注于知識層面上的教學,而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卻關注很少。
4.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原有知識結構的影響
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在逐步發展,他們能將具體事物和抽象問題分開來看待,但這種思維發展并不成熟,很容易受表面問題的困擾,難以深入知識的內部。另外,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也會影響學生對化學用語的研究,在學習化學用語之前,學生就接觸了很多化學用語,如日常生活中的O2、H2O、CO2等標識,以及生物課中學過的光合作用等,這些都是學生早期接觸過的化學符號,但并沒有形成科學的概念,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化學用語的學習。尤其在學習物質的分子構成、原子構成、離子構成等內容時,會出現較大障礙,如很多學生會將金屬單質寫成Fe2或Al2,這是不對的。
五、化學用語教學策略
1.充分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系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根據初中生的思維特點,教師將抽象的化學符號與現實中可觀察到的事物聯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用語,而不是機械地記憶化學用語。例如,在學習CaCO3+2HCl—CaCl2+H2O+CO2↑這個化學方程式時,教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教學。如可將化學用語與微觀結構和宏觀世界聯系起來,讓學生先了解宏觀物質的反應變化、碳酸鈣和鹽酸的性質以及各種生成物的性質,再通過觀察到的現象了解生成物的特性。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可以生成H2CO3,但卻不穩定,會生成易溶于水的CaCl2和CO2氣體。當然,教師還可以從量的關系和微觀方面來對此作進一步解釋。
2.靈活運用練習—反饋策略
化學用語知識學習的關鍵就在于能夠靈活應用,因此,僅僅理解其內涵是遠遠不夠的。就化學方程式而言,僅僅會書寫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大量練習達到熟知的水平。在平時練習中還要注意對學習思路和方法的總結與反思,尤其對于練習中的一些錯誤問題,更要及時地做好改正和反思。教學實踐證明:沒有反饋而僅依靠大量練習的學習是無效的。對于較為復雜的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分段教學的形式。例如,在學習CaCO3+2HCl—CaCl2+H2O+CO2↑這個化學方程式時,首先,教師應教授學生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并通過多種練習實現熟練書寫;其次,引導學生理解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聯系;最后,根據兩側的元素符號配平方程式。
3.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
在向學生講解物質的分子和構成原則時,教師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模型構成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系以構架的形式展示出來,以助于學生的感知和理解。
參考文獻:
[1]楊麗.“化學用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2(2).
[2]吳國慶.淺談化學用語的教學[J].教學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