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軍
【關鍵詞】 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30—01
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把學校、學生、家庭和社會構織成一個整體網絡。家長要隨時和孩子溝通,以身作則,讓其在價值觀上不能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社會要凈化好大環境;學校是學生德育的重要場所,班主任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增加德育工作內容,創新德育工作形式,為祖國培養新一代“四有”新人。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
1. 初中生自身問題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看,初中生正處于叛逆階段,他們這個時期喜歡和家長、老師“唱反調”,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容易情緒化,喜歡頂撞老師或者家長,愛抬杠,逆反心理嚴重。初中階段是人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此時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都對初中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他們的逆反心理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導致其多疑、偏執、冷漠或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會的負面作用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正面的積極的道德教育,而出了校園,社會中充滿了各種虛假丑陋、愚昧落后的問題,這給初中生營造了一種不安全的環境氛圍,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真善美和社會中看到的不相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社會的負面沖擊嚴重地影響著班主任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實施,再加上社會中的早戀、賭博、打架等事嚴重地沖擊著他們幼小的心靈,使個別初中生走上了一條與“四有”學生相反的道路。
3. 家庭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孩子受到的最基本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孩子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道德品行、教育方式、言談舉止都伴隨著他們的成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生活成本的增加,很多家長面臨生活的壓力,不少家長外出打工,于是留下了自己孩子在家學習,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無人監管。還有家長在忙自己的工作,無暇照顧孩子,他們輕視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一心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報考學校,對他們愛心、善良、誠信等美德方面不太重視,致使一些孩子目無尊長,不懂禮節,喪失了做人基本的道德。
4. 學校重視不夠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學校對學生的德育工作重視度不夠,并且在教育形式上單一,內容上空洞。學校是繼家庭教育后道德教育的主陣地。目前,不少學校只注重考分與升學競爭,而忽視初中生人格精神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級檢查,學校就臨時抱佛腳地應付,這種突然襲擊式的德育工作對學生來說根本不起作用,而作為初中班主任,他們只能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去做,只能照本宣科,致使班主任對德育工作很難實施。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對策
1. 家長與學生相結合。作為孩子的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家庭對于孩子德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該盡的責任與義務,給孩子指引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家長要針對孩子不好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還要時刻監督自己的行為,堅持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
2. 社會與學校相結合。學校要積極地組織豐富的德育活動,學科德育在以教學為主的前提下,以德育工作活動為載體,滲透于思想、美術、勞動、體育等多方面。通過各科教學和各類活動,彌補教材與實際生活脫離的空隙,找準德育的新切入點,增強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協調社會、家庭建立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開展各種各樣的德育活動,同時要豐富德育內容,將教學成績和道德教育同步發展,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社會要健全道德體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班主任實施德育工作提供便利的條件。
3. 德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創建良好育人環境,要特別重視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標語、優美的草坪和花木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起到怡情勵志的作用。要利用好校園廣播站、宣傳欄、閱報欄等,努力建設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教室文化和寢室文化,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要評選“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和優秀“德育活動室”,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4. 積極開展系列德育活動。中學時期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時期,也是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思想信念逐步確立的關鍵時期,因而教師要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下功夫,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開展教育,強化德育滲透,形成學生正確、高尚的道德信念和人生理想。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