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啟榮
【關鍵詞】 新課改;導學案;編寫;優勢;環節;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 G423.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85—01
新課程理念突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教學的立足點,由教師的“教” 轉向學生的“學”,使用“導學案”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得到有效轉變。所謂“導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強調編制的學習方案。導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在地理教學的實踐中,經過一段時間對“導學案”的使用和總結,我認為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大優勢。
一、導學案的優勢
1.導學案以文本的形式將課堂知識體系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節課的所有教學要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同時還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為學生高效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2.導學案中的教學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的,通常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需要經過閱讀教材、查找資料、對比分析、讀圖析圖、歸納總結等一系列縝密的思考過程才能完成。因此,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學生的自學行為,使得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維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
3.容易形成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很容易找出知識的主線,形成知識脈絡。此外,每個學案中都附有課堂檢測題,可以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檢測和反饋,從而幫助教師準確、全面地掌握課堂教學的效果。
4.“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學案”規定的內容,加之,“學案”的設計本身就具有層次性,且學生之間還可以互幫互助、合作探究,這樣一來,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起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有利于杜絕部分學生上課不聽講、不參與的現象。
二、導學案編寫的基本環節
1.統一編寫程序。每周集中備課時間,由主備人提交下一周的導學案,組內成員集體研究,并分配下一周的備課任務。基本流程為:個人初備(形成初案)—集體研討備(形成共案)—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課后修訂。
2.統一基本環節。(1)學習目標。目標要結合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等合理制訂,力求簡潔、清晰、準確、全面。(2)重點及難點預測。(3)知識鏈接,指“前掛后連”的知識。具體是指把本節內容融貫于該學科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往所學哪些知識點為本節鋪墊,本節為以后的學習作了哪些準備(即助學資料)。(4)學法指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掌握學法,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5)學習內容。學習內容應立足教材,注重基礎,設計的問題要注意層次性、探究性、挑戰性,應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6)整理學案。(7)達標測評。包括基礎達標、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實際運用。
3.統一課時容量。本著一課一案的要求,導學案的份量要適宜,要符合實際,講究實效。
4.統一編寫格式。
三、編寫導學案應注意的問題
1.導學案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導學案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導學案的編寫,一定要慎重。有的問題很簡單,答案一目了然,這類問題就沒有必要編寫到學案中去,學案的設立在保證“梯度”的同時,還應具有探究的價值。因此,我對“學案”的定位可以形容為“跳一跳,摘桃子”的高度,要讓學生通過“學案”,學會怎樣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對照教材抄寫答案的教學資料。
2.導學案的特色就是容量大、效率高、拓展深。由于初中地理課時少,加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沉浸在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層次,閱讀教材的速度慢,不知道如何從各種文字、圖表資料中提取信息、探尋答案。因此,在使用導學案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到課程進度較慢的尷尬,內容設置過多,就難以完成規定的課時任務;保證了課時,又達不到大容量、深拓展的要求。多次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問題的癥結還在學生,對于學生使用導學案的方法和能力,教師還需要多加引導和訓練。
3.并不是每節課都必須采用導學案教學,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教材內容有針對性、選擇性地使用學案。此外,教師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個性化的設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要根據學情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和延伸,既要培養學生自學的主動性,又要彰顯教師的個人風格,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