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會雄
摘要:指出了南雄市是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林下經濟發展呈起步較早、起伏較大;模式多樣、規模較??;發展形勢不穩定等特點。提出了需進一步加強對該產業的科學規劃拓寬融資渠道、提高抗風險能力、加強政策扶持、加大產業培育力度等建議,以期推動南雄市林下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建議;南雄市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90-02
1 引言
南雄市是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是粵北重點林區和珠江源頭之一。該市現有林地面積15.96萬h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8%,活立木蓄積量900萬m3,森林覆蓋率66%。近年來,南雄市堅持生態與產業并重,大力推進生態、產業、文化三大林業體系建設,不斷改善生態狀況,發展現代林業,著力打造粵北綠色生態屏障,成效顯著。發展林下經濟,有利于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的目標。林下經濟是南雄市近幾年涌現出的新生事物,它充分利用該市現有林地面積大的優勢,在發揮森林改善生態環境作用的同時,綜合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和森林旅游業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實現農林畜等各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為了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和空間環境優勢,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率,需進一步加強對該產業的科學規劃和政策扶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農民持續增收。
2 發展現狀
2.1 模式多樣,品類較為齊全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南雄市積極探索推廣了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藥等林下經濟高效生產模式。如南畝鎮五黑雞養殖采取的是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江頭鎮黑山羊養殖采取的是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珠璣鎮核桃種植是采取專業合作社+林農的模式。其發展項目和品種也比較豐富,如江頭鎮利用林蔭優勢發展種植食用菌、養殖黑山羊;帽子峰林場利用獨特的森林資源開展森林旅游;珠璣鎮、界址鎮、江頭鎮利用林地資源種植金銀花,鐵皮石斛;南畝鎮利用林下空間資源養殖黑山羊、五黑雞等,并依托綠色有機產品開發農家樂項目,開展生態特色旅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優勢。
2.2 加強指導,產業化經營趨勢漸顯
為更好地服務林下經濟發展,提升林下經濟技術水平,增加林下產品的科技含量,各地區普遍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組建技術服務隊,定期指導林下經濟發展。如南畝鎮聘請了華南農大、佛山畜專等院校的教授成立專家組,定期到林間為種養大戶提供技術指導。二是組建專業協會。如鄧坊鎮上湖村按照“群眾自愿,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組建了上湖高山果專業合作協會。協會加強對市場預測的研究,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健全技術服務體系,負責統一供種(苗),聯合儲存、運銷等一條龍服務,促進林下種養農戶加強合作,提高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有效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
2.3 政策扶持,林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
2012年韶關市林業局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我市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韶林〔2012〕40號),南雄市立足實際,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重點培育林下經濟示范點,以點帶面,擴大規模。如對種養大戶進行補助,對達到一定規模帶動農戶增收能力強的林下經濟項目給予3~5萬元的補貼,南雄市財政每年拿出300 萬元用于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貸款補貼、獎勵和服務;掛點幫扶單位重點對林下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材料進行投資幫扶,均收到了較好成效。在各級政府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林下經濟發展迅猛,面積迅速擴大,涌現出了金友公司、珠璣紙業、松林樹脂等龍頭企業,到2015年已發展到10萬畝,年產值超過2億元。預計到2018年,全市林下經濟發展可達30萬畝左右,年產值超過6億元。
3 存在的問題
3.1 規模小而分散
南雄市林下經濟發展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點多面小、布局分散,形不成規模優勢和產業體系,難以打造特色產品,形成品牌優勢。據林業部門統計,目前全市100畝以上的林下種養大戶只有112家,平均一個鎮不足7家,單靠如此規模,很難培育出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更無法形成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
3.2 政策扶持資金較少
國家對林業、農業扶持資金優惠政策較多,但對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獎勵資金很少,發展林下經濟效益不明顯,發展積極性不高。
3.3 資金制約嚴重
一是土地流轉成本不斷提高,土地租賃價格已經由發展之初的畝均20元,提高至目前的100元以上。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大多處于相對偏遠地帶,且道路崎嶇不平。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改造所需資金數額較大,而林下經濟又未能連片集中,集中幫扶難度較大。三是融資困難。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擁有的林權證原則上可流轉、可入股、可抵押貸款,但在實際操作中金融機構很難評估和保全,貸款十分困難。如位于珠璣鎮的三佳村生態觀光園,林下經濟面積300多畝,是以林果采摘、林藥種植、林下養殖、野戰休閑和農家樂為主題的生態莊園,經營模式成熟,經濟效益可觀,市場風險不大,但因融資困難,擴大種養規模的計劃一直無法落實。
3.4 抗風險能力薄弱
林下經濟對技術要求高,受市場發展狀況和自然條件影響大。主要體現在:一是受市場波動的影響,2009~2010年南雄市林下經濟產品銷售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種養戶盈利空間大幅減小,部分農戶甚至虧損,發展積極性不高,持續發展的速度低于預期,步伐明顯放慢。二是受病蟲害的影響,如禽流感等病蟲害的偶然發生,很可能造成農戶的血本無歸。三是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2009年鮮蘑菇市場行情走好,但是一場大雪壓壞了幾乎所有的菌類大棚,極大挫傷了農戶種養積極性。四是長期儲存能力不強,林下產品的冷藏保鮮缺乏必要手段,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很弱,市場即使短暫低迷,也往往造成農戶損失慘重,甚至放棄林下經營轉而務工,重新發動和組織起來十分困難。
4 對策與建議
4.1 加強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形成優勢
一是堅持以林為主,保護第一的原則,在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利用。二是堅持集約化經營,產業化開發的原則。注重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配套發展,加快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體系。三是堅持龍頭帶動,示范引導的原則,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或某些重點區域,加強示范引導,著眼于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共同受益”的林下經濟新格局,扶持龍頭企業,引導農戶認識經濟規律,樹立戰略眼光,抓住林業大發展的有利時機,突出特色,形成優勢。
4.2 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盡快研究出臺實施辦法,提高林業資源資產評估的可操作性,大力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拓寬融資渠道。二是形成合力。按照性質不變、渠道多樣、捆綁使用的原則,使林下經濟發展與農業綜合開發、經濟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項目,在資金使用上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民間資本,培育龍頭企業,進而搞好林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林下經濟企業,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四是鼓勵農民以林地入股。借鑒福建省三明市的做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把農民土地以入股形式流轉起來,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并吸納原有農戶進入公司,作為雇工獲取報酬,既降低了企業發展初期的資本投入,又提高了農民參與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
4.3 提高抗風險能力
一是爭取為林下經濟項目投保。借鑒外地政府出資幫助農民投保農業險的做法,與各保險公司進行洽談對接,由財政出資補貼,解除農戶發展林下經濟的后顧之憂。二是加大科技投入。聘請專家,制定本區域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培訓壯大基層技術力量。通過行業協會,組建專業的技術服務隊伍,圍繞特色產業搞好技術支持,解決共性問題,降低技術成本。三是完善儲存設施。通過建設冷庫、購置真空包裝設備等手段,提高林下產品的保鮮、儲存能力,幫助農戶避開市場低谷,減少經濟損失。
4.4 加強政策扶持,加大產業培育力度
一是政策扶持。由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見》。借鑒農業發展的經驗,加大提供貸款利息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服務力度。二是完善產業格局。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道路,鼓勵種養大戶依托林地資源,開發系列產品,發展深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一批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形成市場帶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連萬家的林下經濟發展格局。三是實施品牌戰略。林下經濟最顯著的特色是“綠色、有機、無公害”,作為全國林下經濟發展較早的地區,南雄市要抓住起步早、影響大的有利條件,打造優勢產業形象,加大推介力度,切實做好“無公害產品”的硬件和軟件配套,提高林下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從而推動南雄市林下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小飛,吳文玉,張樂升,等.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J].產業工業,2010(4).
[2]王宗星,馮博杰,高智慧,等.關于林下經濟發展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3(4).
[3]林國財.經濟轉型期如何挖掘低產經濟林的效益與潛力[J].吉林農業,2015(14).
[4]張光輝,邱鵬飛.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措施[J].中國林業經濟,2015(5).
[5]孫成林.林下經濟產業現狀與發展重點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