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明
【摘 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說、敢寫、敢用,而且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發展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其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學習應該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遍L期以來,語文教學的重點一直都放在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上,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呢?下面結合我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表達和運用的欲望
輕松愉快的氛圍能夠激發學生表達和說的欲望。要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就需要學會賞識學生。當我們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并且真誠地表揚孩子,就能夠給孩子以無窮的動力。而惡意的中傷和批評則會挫傷一個孩子表達和說的欲望。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很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有時雖然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回答如果富有創造性,就值得表揚和肯定,這樣會更加激發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和說的欲望。
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營造一種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氛圍,感受他們的生活,體驗他們的情感,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從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二、注重朗讀,讓學生感受課文語言,培養語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正確掌握普通話的基礎上,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所以,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以讀助講,以讀促講,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杜絕單純的內容分析。如教學《草船借箭》的第二、三自然段時,要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說話的語氣聲調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周瑜妒忌心強,設計陷害諸葛亮,又不想露出馬腳,讀他的話要外松內緊,一步緊逼一步;諸葛亮遇事冷靜、胸有成竹,他回答周瑜的話,要讀得從容不迫,不卑不亢,語氣肯定,多用降調;而魯肅對朋友誠懇,所以他的話要讀出對朋友的關切。而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把周瑜、諸葛亮、魯肅的話一一作示范朗讀,再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口氣朗讀,這樣,學生就能進入角色,增強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水平。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應該落實到中年級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梢哉f,朗讀體現的是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和表現力。
三、聽、說、讀、寫訓練有機結合
語言文字訓練最常用的方法是聽、說、讀、寫。實際上,目前的語文課要么是學生聽得多,說得少,讀得不透,練習則被忽略;要么就是說得多,讀得少,練習則如蜻蜓點水等。學生被動聽得多的,那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質疑問難和朗讀的時間就少;學生說得過多、探究過多的,則語感訓練和堂上練習往往被忽略。這樣的語文教學都是不利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因此,每位語文教師都應根據課文內容,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方法,綜合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有機地整合聽、說、讀、寫,并注意依據教學內容把握練習的度。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讀寫結合,就是在講課中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閱讀方法,理解精美詞句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還要指導學生進行遣詞造句、開頭結尾、布局謀篇等寫作方法的訓練。為此,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完成“積累運用”中的習作練習,還應有機結合閱讀教學進行運用性的造句訓練、片段練習,如背誦精彩句段、擴展說(寫)一段話、用上幾個好詞寫一段話、用上一些句式仿寫一段話、提供材料進行創作等。
四、重視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和語言表達形式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那么如何進行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呢?
(一)用詞口頭說話訓練
如《坐井觀天》中的“無邊無際”一詞,要求學生會用它造句,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是表示大得沒有邊際,我們可讓學生說說有哪些事物是大得看不到邊際的,如沙漠、草原、大海等,然后再讓學生用上“無邊無際”一詞來形容。
(二)句型模仿訓練
課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我們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后,應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進行句式訓練。如《秋天的圖畫》一課中描寫秋天的句子形象生動,我們可以讓學生仿照其中的句式,摹寫“春天的景色”。再如教學《四季》時,在學生感悟課文之后,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文中的表達方式,提高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我要求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同時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圖片,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在我的點撥下,學生們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
(三)抓特色課文,進行寫話訓練
有的課文段落結構的表達方式,選取的材料都很有特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相機進行寫話訓練。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在學完后,可以讓學生選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方法,來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
綜上所述,課堂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主渠道。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到實處才有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先從理解入手,讓學生學會遣詞造句,然后積累貫穿,積少成多,最后表達升華,使學生各抒己見,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