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



【摘 要】本文通過調查對本校2012~2014年三年的門崗、監控、巡查的日常工作量及校園案件數進行數理統計發現,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與日常工作中門崗、監控、巡查的工作量有一定的關聯。校園安保的三道防線必須建立起,聯動考核與監督機制必須形成,以保障高校校園師生生命及財產安全防線。
【關鍵詞】高校校園 師生生命及財產安全防線 門崗 監控 巡查
一、研究方法
(一)資料收集方法
在資料的收集上,本文采用了訪談法、文獻法、問卷法、跟蹤調查法等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結合2012~2014年學校保衛處門崗、巡查、監控的日常記錄及案數目進行整理與統計,以對構建校園安保日常工作內容的必要性進行對比研究,試圖找出詳細介紹某一事件發生的緣由。文章將以NZY高職為例,對三道防線的安全問題進行全面的探討和論述。
(二)訪談法
主要是實地走訪了寧波市各高等院校保衛處三道防線的具體工作內容,并和一些教師和同學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們所在校區管理的真實情況,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寶貴的實際材料。另外,筆者也拜訪了寧波市10位高校保衛處長,對高校三道防線工作對校安全的作用進行打分,結果9位處長認可三道防線對校園安全的作用并打出高分的成績。
(三)文獻法
利用圖書館文獻、網絡資源等,充分收集有關高校安全現狀、管理模式、組織方式以及規模情況等多方面的眾多資料。
(四)數理統計法
本文采用統計學中均值比較和person相關中的路徑分析(p<0.05),對高校2012~2014年某高校的三道防線的相關數據關系進行對比分析研究。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三道防線的年均工作量分析
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校園都采用了全開放式的校園管理模式,給高校保衛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安全壓力。因此,高校的安防體系管理也必須層層落實,確保校園安全維穩。從圖1可知,門崗每年的工作量數目在510次、監控485次、巡查在480次。高校校園門崗的數量最大。因此,本文將對高校安保工作劃分為三道防線,即門崗、監控、登記。
1.開放校園首先就是門崗安保的開放。隨著高校的市場化、社會服務化程度越來越高,一些企業及外來人員迅速增多,這給校園安全帶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有研究報道,外來人員的進入導致校園不安全因素不斷增多,很多學生的手機以及校機房電腦主機配件被盜,偷竊和打架斗毆占校內案件數的65%。因此,外來人員對校園的安全威脅不斷加大。門崗的排查與登記對校園的案件發生后的查處提供了第一手證據。圖1是我校2012~2014年三年的門崗對外來人員登記情況,可見門崗在全年登記最多的月份為5、6、9、11、12月,平均每月每天有50人次。這就說明,這些月份門崗安保人員的排查及外人員進出我校比較多。
2.監控網絡化建設是每個高校校園必備的安全體系。監控對學校安全隱患的及時排查具有不定時、快速、準確的特點。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經濟基礎的增強,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學、科研的資金投入,一座座教學大廈拔地而起,一臺臺現代化設備不斷購進,學員多,學校日常流動資金數額巨大。另外,由于校區逐漸分散,一些機構也不斷設立,也造成重點要害部位多而且分散,給校園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高校的監控技防是校園的第二道防線。由圖1可知,三年每月每天的監控記錄數目集中在5、6、9、11、12月,記錄數目在每月達50次之多。筆者通過這幾年走訪其他高校發現,監控對校園案件的發現及案后的偵破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證據,但是也從中發現,很多高校對監控室的值班管理很混亂,對監控的值班都是在案發后才想起監控的作用,沒有起到預防或者提前發現的作用。
3.校園的安保巡查制度常態化,可以提高校園安全系數。我國高校的周邊幾乎都是居民區和商業區交叉的地方。根據《企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第七條、第十一條規定,參照暑假的管理方式,我校決定在校園采取全天查證進校制度,以保障師生的安全。由圖1可知,校園隊員的巡查登記在4、5、6、9、11、12月平均每月排查記錄人數45人。
總之,高校的三道防線,層次明顯,相互補充,相互聯動,對維護校園安全,降低校園治安事件的發生,作用非常顯著。
(二)高校三道防線時間點記錄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的三道防線都是24小時值班。由圖2、圖3可知:1.門崗的每日時間段點在上午10點到下午1點,門崗的登記記錄占全天的61.4%;2.監控的時間段點在18~21點,占全天監控記錄數的59.17%;3.巡查的時間段在凌晨0點至次日早晨7點,登記占全天監控數的57.7%。
綜上所述,由校園的三道防線中的時間點來分析,監控的工作量比較大,其次是門崗,最后是巡查。筆者走訪過相關高校保衛處,了解各個高校這三道防線,結果都是這樣的答案。導致這樣的原因有三點:
1.門崗上午時間段處于教學時間段,外來人員多數是與學校業務相關者、送外賣者、送學生快遞者、學生家長等,門崗對這些外來者進行了人員、車輛登記。非本校人員在這個時間段在我校不敢作案,經過三年的校園治安統計,這段時間的發案率比較低。
2.校園監控時間段點最高在18點~21點,這個時間段監控工作人員要對校園的各個部位有監控點的位置進行排查,如公共場所、校園重點部位有無在校內閑散人員、晚歸學生等。在監控過程中,發現可疑人員或者重點部位有異常會立刻通知巡查值班人員。如在校園內出現緊急情況,需要監控及時調配相關視頻證據。
3.巡查崗是校園安全最機動的部門。目前,在我國高校管理體系中,安保人員必須24小時巡查服務,包括駕駛機動車、騎自行車和步行。巡查的目的就是及時發現隱患并排除;巡查在每天點段中,凌晨1點到早上7點是校園安保管理中投入力量比較薄弱的環節。筆者走訪寧波各大院校,經過暗訪發現校園的巡查只是停留在監控中,實地巡查及巡查路徑比較短,導致校園盜竊案件頻發,如學生的自行車、衣服、機房的內存條等物品盜失案件率比較高。因此,加大校園夜間巡查是各個高校安保工作的重點。并且要擴大巡查路徑,對校內的隱患死角親臨排查。
(三)三道防線的路徑相關性分析
對高校校園安全的三道防線進行系統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從系統論中得知,系統論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結構和規律的學問,它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特征,用數學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尋求并確立適用于一切系統的原理、原則和數學模型,是具有邏輯和數學性質的一門科學。
本文用系統論對校園安全管理中的三道防線進行數學模式分析。如圖4可知,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件數與門崗、監控、巡查登記記錄數進行矩結構路徑探索:1.校園事故數與門崗登記相關系數為0.75,與監控相關系數為0.81,巡查相關系數為0.63;2.三道防線的相關系數分別是門崗與健康相關系數為0.83,與巡查相關系數為0.56,監控與巡查的相關系數為0.88。
研究可知,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與日常工作中門崗、監控、巡查的工作量有一定的關聯。其中,監控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事件的發生率。不難發現,高校監控覆蓋全校各個重點部位,對校園安全隱患的發現及排查都具有一定的及時性。其次是門崗工作量,門崗是對外來人員排查的首要當口,尤其是我校地處小區繁多的地段,對校園的可疑人員進行必要的登記與詢問是確保校內安全的重要因素。巡查工作量與案件數關系相對比較小,原因是巡查只是完成任務,沒有及時去甄別一些人員及對重點部位進行排查。另外發現,高校的三道防線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會使校園安保工作更加穩固,即從監控工作中去彌補門崗工作的不足,用巡查去填補監控工作的不足。門崗工作量與巡查相關系數比較低,可能原因是,門崗點屬于固定值班點,對校內發生的事情鞭長莫及,這點今后筆者再次加以研究。
三、結論與建議
(一)高校安保工作中,門崗、監控、巡查工作量的排查是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由于經費、編制等問題,導致高校安保隊伍的素質不高,對工作的態度不夠細致。尤其是門崗,多數高校的門崗對外來人員管理登記不夠詳細,導致校園內安全事件頻發。
(二)高校安保中,門崗、監控、巡查應該建立三者的監督聯動機制。校園安全應該從小做起,監控完全可以監控門崗的工作量情況。巡查可以加強校園重點部位的不定時、定期檢查。監控工作量是全校校園安全事故重要工作手段。
(三)高校安保工作中三道防線必須要建立聯動機制,進行每日必查監控、門崗、巡查的登記記錄情況,要長期不斷地穩抓聯動機制,要及時發現工作的不足;對一些不夠認真或者玩忽職守的安保隊員進行解聘,加大安保隊員的業務學習,要定期為安保隊員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工作業務通報,要堅持三道防線的制度性建設。
【參考文獻】
[1]鄧國林.大學新校區安全保衛工作的特點及其對策[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5(04):113-115.
[2]李靜.高校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40-42.
[3]劉銀科.論新時期高校保衛隊伍的建設[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05(01):107-109.
[4]鄧先鋒.關于高等學校治理周邊環境的思考[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03):132-134.
[5]羅金鳳,楊毅,曲永照.高校周邊治安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治理對策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