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琳 任躍攀



【摘 要】科技的高速發展使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界限漸漸模糊,在輿論傳播中兩者呈現互補、融合的局面,涌現出了諸如微博、微信、QQ、論壇、貼吧等新興的自媒體傳播平臺。因此在自媒體不斷創新的時代,運用現代統計學方法評價和研究年齡對自媒體平臺選擇、分布、偏好,提出科學建議,有利于自媒體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因子分析法 自媒體傳播平臺 年齡偏好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變化,Web2.0的興起引發了一場新的媒體變革,信息傳播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原來的人機互動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傳播,新時代的媒體傳播具有傳播主體自主化、業余化和傳播結構交互溝通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界限漸漸模糊,在輿論傳播中兩者呈現互補、融合的局面,涌現出了諸如微博、微信、QQ、論壇、貼吧等新興的自媒體傳播平臺。不同的自媒體平臺針對各自用戶群體進行了統計描述,認為年齡分布對自媒體平臺選擇具有各自的優勢特點。因此,在自媒體不斷創新的時代,評價和研究年齡對自媒體平臺選擇、分布、偏好,提出科學建議,有利于自媒體的良性發展,也有助于政府輿論的引導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
本文采用多元統計數學的因子分析研究方法,根據多個實測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運用數學降維運算,將多個解釋變量轉變為少數幾個線性不相關的綜合指標,用較少的有代表性的因子來說明眾多變量所提取的主要信息,揭示出多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因子分析法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因子分析對自媒體平臺年齡偏好研究鮮有報道,評價和研究自媒體平臺年齡偏好,對進一步指導自媒體平臺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和樣本選擇
(一)研究方法介紹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選取的自媒體平臺用戶年齡分布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并且構建一個綜合得分函數,將選擇的重要指標壓縮成綜合得分,以檢驗年齡對自媒體平臺選擇的偏好情況。
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數幾個潛在指標(因子)的線性組合,來表示實際存在的多個指標。它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數幾個隨機變量來描述多個變量之間協方差的關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據相關性大小對變量進行分組,使組內變量高相關、組間變量低相關,每組變量代表的一個基本結構就是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步驟如下:
對于這樣的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其第k列元素的平方和等于λk(k=1,2,…,m),即初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gk等于λk。
6.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這些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出各公司的綜合得分F。
(二)樣本數據選取
本文選取微博、微信、QQ、天涯論壇、人人網等五大被廣泛應用的自媒體平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數據來源于各大自媒體平臺發布的用戶數據分析報告以及大數據統計,來確保數據分析的真實性,減小偏差。經過統計,各大自媒體平臺用戶年齡分布基本情況見表1:
二、分析過程與研究結果
年齡對自媒體平臺的選擇可能使各項指標得分發生變動,如果不同年齡段對自媒體平臺選擇得分上升,代表了相應自媒體平臺有正向偏好;反之則偏好為負。因此,考察年齡段對自媒體平臺選擇得分變化情況時,能夠描述出不同年齡段對自媒體平臺的選擇偏好。
(一)相關矩陣與KMO測度值檢驗
KMO值大于0.6,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為0.004,小于給定顯著性水平,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適用性檢驗詳見表3:
(二)特征值與貢獻率
利用相關系數矩陣,運用SPSS軟件計算得出特征值與貢獻率如下表4所示:
在累積方差為97.443%(>90%)的前提下,分析得到兩個主因子,可以提供樣本的97.443%的信息。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將具有相近荷載的變量置于一個公因子之下,旋轉成分矩陣如下表5所示:
(三)分析
通過旋轉成分矩陣可以看出,微博、QQ 、微信三個變量可以分為一類,可以理解為具有手機APP客戶端的自媒體平臺;論壇、人人網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可以分為一類,可以理解為電腦網絡自媒體平臺。
手機APP客戶端的自媒體平臺在18~25歲、26~35歲兩個年齡段有較高的正相關性,在51~60歲、60以上兩個年齡段有較高的負相關性;電腦網絡自媒體平臺對18~25歲年齡段用戶有較高的正相關性,與60歲以上年齡段用戶有較高的負相關性。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微博、微信、QQ、論壇、貼吧等各大新興的自媒體傳播平臺用戶年齡分布大數據的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手機APP客戶端的自媒體平臺在18~35歲人群應用較廣泛,電腦網絡自媒體平臺主要用戶群體為18~25歲年齡段。自媒體用戶群在18歲以下和50歲以上出現負相關,年齡越大負相關性越大,都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分布特點。
自媒體平臺18~35歲之間有較高的應用性,因此商業及政府自媒體平臺在建設、推廣過程中針對各自不同年齡用戶群體制定相應的推廣策略,實現商業價值與政府引導的效益最大化。
從此可以看出,大學生等青年一代是自媒體應用的主要群體之一。當今世界各種政治、文化力量互相交織,積極擴大自己的空間和對青年一代的影響,青年自我意識的體現及西方意識形態的強勢傳播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的引導產生了巨大的挑戰。面對自媒體平臺年齡偏好和自媒體平臺思想文化交鋒的嚴峻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應有針對性地運用自媒體平臺加強學生的共產主義信念教育和思想素質引導,充分將自媒體這一先進的信息傳媒平臺與校園網有機結合,抵御西方思想滲透和網絡謠言對青年的負面影響,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學生生活。
【參考文獻】
[1]吳啟英.因子分析在市場研究中的應用[D].梅州:嘉應學院,2009.
[2]王雄軍,賴健清,魯艷紅,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太原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J].生態環境,2008,17(02): 671-676.
[3]2015年中國社交媒體核心用戶數據分析[R].北京:媒介36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