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緣元 羅澤康 溫茜 蘇江微 陶鈞峣 熊振海


【摘 要】為了解食品安全虛擬現實科普系統的社會需求,考察軟件的社區普及可行性,進而對軟件的后期修改與完善奠定基礎,筆者對科普目標潛在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做了詳細分析。結果顯示人們對如何判斷食材的質量、真偽,蔬菜價格是否穩定、食物保存方法是否正確較為關注;希望開發的軟件中有相關菜譜搭配的內容,并實時更新;另外,手機等移動客戶端以絕對領先優勢成為傳播的最佳載體。
【關鍵詞】食品安全 科普系統 社會需求調研
1 背景
食品質量安全狀況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1]。但由于我國食品行業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誠信意識不強,食品消費水平偏低、消費安全意識較差等原因,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仍很突出[2]。
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能會導致嚴重后果的一個值得引起特別注意的原因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識水平還不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認識的有限性,給不安全食品的市場需求帶來機會;同時,一旦出現不客觀輿論宣傳,就會加劇人們對食品不安全的恐慌[2]。針對這樣的情況,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強食品安全風險意識顯得非常重要[3]。
著眼于幫助消費者更好掌握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并且能夠對網絡上良莠不齊的科普知識進行有效地甄別,筆者正在開發一套食品安全虛擬現實科普系統。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虛擬現實科普系統”的順利開發和社區普及,筆者通過網絡投票和街頭截訪兩種方式對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提高需求分析質量。
2 調研方案
2.1 調查方式
常見的調查方法主要包括網絡投票和街頭截訪兩種。
網絡投票采用非接觸式的問答,避免了直面接觸時因尷尬引起的數據問題,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4],而且這種方式傳播性較大。我們主要通過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的官方微信平臺進行傳播,其調查群體主要集中在學生團體及其直系家屬,可以做到一定的可控性,也具備了年齡的分散性。
街頭截訪是市場調研機構最主要的樣本采集方法,通常做法是由訪問員在街頭攔截路人,進行初步甄別后,將受訪者帶入街邊租用的場所以紙制方式繼續記錄。本項目開展過程中,主要通過走進社區、菜場和居委會,通過面對面溝通的方式開展。隨著PDA(實際較少使用)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的普及,每個訪問員每天能接觸的受訪者比以往更多,并因為具備了高可移動性,在工作區域半徑上,訪問員已能橫跨數個街區,甚至在某些鬧市場合無需固定的辦公地點也可進行截訪。
為了能夠真實了解到不同層次人的想法,做到對整社會公眾態度的整體把握,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采用了街頭截訪為輔,網上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利用有意識性和目的性的街頭截訪,來彌補線上調查人群類型較集中的缺點[4]。
2.2 調查對象、區域、場所
在線調查對象主要是大學生,線下調查對象包括全職太太、退休人員、保姆、鐘點工等。
調查區域分布在上海、隨州、潛江、蓬萊、南昌等地,線下調查場所主要包括社區等參加實踐活動的區域。
3 結果分析
3.1 總體情況
截止2015年10月31日,共收集到414份問卷(其中,線上投票 286 份,對面溝通問卷 128 份)。
數據匯總分為實時在線收集和先線下收集后統一回傳錄入兩種方式,在二三級城市先收集后回傳的方式保證了數據的保密性,在一線城市同步上傳已成為主流[2]。
參加調研的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總體較為平均,調查人群中20歲以下占比30%、20-29歲占比25%、30-39歲占比17%、40-49歲占比13%、50-59歲占比8%、60歲及以上占比7%,由此可以得出盡管在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較為集中,但整體所處年齡段比較分散。
調查對象的社會身份分布也比較分散,學生和在職人員達到47%和35%之多。
3.2 詳細分析
3.2.1 基本屬性
問卷包含12個問題,含有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囊括了基本屬性、軟件關注點與前景展望幾個方面。
圖1-1:調查人群的性別
圖1-2:調查人群所在年齡段
從圖1-1可以看出,參加調研的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總體較為平均,圖1-2分析得出調查人群中20歲以下占比30%、20-29歲占比25%、30-39歲占比17%、40-49歲占比13%、50-59歲占比8%、60歲及以上占比7%,由此可以得出盡管在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較為集中,但整體所處年齡段比較分散。
圖1-3:一周在家做飯次數
圖1-4:一周買菜次數
從圖1-3和圖1-4綜合可以看出,在家做飯和買菜的低頻率(2次以下)和中高頻率(3次以上)比例約在6:4,這確保了問卷開展下去的可實施性。
圖1-5:買菜中關注的問題
圖1-6:調查人群的社會身份
從圖2-5可以看出,在買菜過程中,調查人群對菜品營養搭配是否合理,如何判斷食材的質量、真偽,蔬菜價格是否穩定、食物保存方法是否正確都比較為關注,前兩者的關注比例更加突出。
圖2-6數據顯示,社會身份的分布也比較分散,學生和在職人員達到47%和35%之多。同時,也囊括了全職太太、退休人員、保姆、鐘點工等其他社會身份。
綜述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調查人群基本信息的多樣性確保了問卷的真實可靠性。
3.2.2 軟件關注點
圖2-1:是否接觸過食品知識類的電腦軟件
圖2-2:是否對三維立體模擬系統感興趣
從圖2-1和圖2-2綜合來看,說明有關科普類的三維立體模型的市場占有比例并不高,已推出的食品知識類電腦軟件較為少見,只有23%的用戶使用過相關軟件,但對于其的興趣程度卻達到48%,再算上由于不了解而不清楚是否有興趣的群體,數據升至80%。
圖2-3:希望在什么平臺上體驗此軟件
圖2-4:希望此軟件具備哪些功能
圖2-3反映出,手機等移動客戶端以296票的絕對領先優勢成為了調查群體實現虛擬現實科普系統傳播的最佳載體。
圖2-5:希望在什么平臺上體驗此軟件
文獻數據(圖2-5)顯示,2015年安卓占比48.8%,IOS占比17.2%。
從圖2-4中可以看出,調查人群對希望食品安全知識科普、模擬挑菜互動教學、菜譜搭配推薦加入軟件的開發中去。
3.2.3 觸摸屏安裝區域
圖3-1:在社區安裝觸摸屏系統的必要性
圖3-2:在菜場安裝觸摸屏系統的必要性
從圖11、圖12中則可以看出,57%、58%的過半人群認為在社區或菜場安裝觸摸屏系統是由必要的。
4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網站上的線上投票主要針對年齡群偏小的人群。據統計,29歲及其以下調查人數達到69.48%之多,主要是學生與剛入職的白領人群,這類群體做飯與買菜的次數都比較集中在2天以下,但對于這一年齡段接觸網絡比較頻繁熟練,對電腦等電子產品了解較多,也比較容易上手新的三維軟件等,對于軟件的推廣與普及有很大的幫助。(2)街頭截訪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年齡偏大的人群。據統計,40歲及其以上的人群占比達到58.18%之多,過半的人每周在家做飯和外出買菜都超過了3次,他們的社會身份有全職太太、退休人群、保姆、鐘點工還有在職人群,他們的弱勢在于對電子產品的接觸率與新軟件上手率偏低,但是確實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
有趣的是,這兩類人群都對三維立體模擬系統報以了很大的信心和興趣,他們希望食品安全知識、科普模擬挑菜互動、教學菜譜搭配推薦等板塊出現在食品虛擬現實科普系統的軟件中。
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受客觀條件限制,盡管走訪了許多地方,不論是社區還是超市還是人群較為集中的集市,但是主要受訪人群還是以年齡層較低的人群為主。
本次調查過程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消費者對這一系統還是抱有期待的。很多消費者認為配上一周膳食搭配,并實時更新會達到他們的預期值。與此同時,調查過程和問卷整理中,可以發現,居民開發類似手機app的愿景占絕大多數,這兩點也為系統開發提供了參考。
根據以上結論,可以發現,食品安全虛擬現實科普系統在開發過程中,應該把如下幾個方面作為重點加以關注:
(1)如何判斷食材的質量、真偽,蔬菜價格是否穩定、食物保存方法是否正確。(2)食品安全知識科普、模擬挑菜互動教學、菜譜搭配推薦。(3)推薦采用手機等移動客戶端。(4)過半人群認為在社區或菜場安裝觸摸屏系統是必要的。(5)最好配上一周膳食搭配,并實時更新。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Z].2009-02-28.
[2] 高陽,楊薇,王佳江 等.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 (1):15-16.
[3] 徐一嫻.基于Flash技術的食品安全科普系統的開發[J].數學技術與運用,2014 (10):151.
[4] 邵強.現代市場調研方式的革新與演進[J].現代經濟信息,2014,(01):111-112.
基金支持:2015年度上海海洋大學市級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食品安全虛擬現實科普系統的完善與二次開發”。
作者簡介:謝緣元(1996—),女,上海人,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食品安全專業2014級本科生。
*通訊作者:熊振海(197—),男,山西渾源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