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杰華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措施。 方法 選擇本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診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干預,實施常規護理,對其臨床進行分析。 結果:60例患者中,其中40例經溶栓;對癥支持治療后,30例治愈;18例好轉出院;7例自動出院;5例死亡。結論 根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臨床癥狀和病情表現,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使病人順利渡過急性期, 促進患者康復起至關重要作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塞;臨床觀察;護理干預
急性心肌梗塞(死)是冠狀動脈持續性或急性缺血、缺氧會引起的,是臨床急危重癥之一,起病較急,病情變化迅速,并常有休克 、心衰與心律失常伴發,是引發心臟猝死的主要因素 , 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胸悶、胸骨后疼痛。此病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塞呈顯著上升趨勢, 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梗死范圍的擴大 ,在發病早期實施及時準確的搶救措施和護理干預非常重要。本研究選擇本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診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收診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40~75歲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相關診斷和治療標準[1]。其中 67歲以上者10例,行溶栓治療40例,經溶栓及對癥支持治療,治愈30例,好轉出院18例,自動出院7例,死亡5例。
1.2臨床觀察
1.2.1嚴重心絞痛,患者出現嚴重心絞痛發生在心肌梗塞前,且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多、持續時間較長、疼痛感加強。在患者輕微活動或休息時即可發生心絞痛作。
1.2.2胸悶氣短 患者出現朐悶氣短 ,此癥狀可與心絞痛同時產生,也可在活動時出現。
1.2.3其它癥狀患者出現精神萎靡、疲勞無力、頭暈惡心、心煩氣躁等癥狀 ,部分患者產生心功能不全,例如 夜間出現呼吸困難等。
1.2.4疑似急性心肌梗塞時觀察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發生在疾病期,發病率非常高,不少患者在毫無先兆癥狀情況下就突然死亡。
1.2.5并發心力衰竭觀察,任何一種心臟病嚴重蔓延后,都會引起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發心力衰竭非常多見,約占20%~40%,主要衰竭部位在左心。
1.3臨床護理
1.3.1 胸痛的護理,胸痛是本病最早出現且最突出的癥狀,本文60例患者中有40例,占67%,因胸痛前來就診。通過觀察發現他們 因勞累、情緒激動等誘發,而且疼痛程度。 因此在護理中,應密切觀察疼痛的部位、持續時間、誘因以及觀察患者疼痛發作時的面部表情、面色、出汗等表現,持續心電監護,迅速遵醫囑予鎮靜止痛。常用藥物度冷丁、嗎啡、安定、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滴速過快可使血壓 下降。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處理異常情況。 同時給予鼻導管 中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狀態,緩解疼痛,可避免梗塞面積擴大。疼痛減輕或消失后,可持續低流量吸氧5~7d。氧療時應注意鼻腔清潔,鼻導管通暢,每天更換濕化瓶水。
1.3.2溶栓治療后的護理 溶栓治療是目前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療則,早期溶栓可降低死亡率。本次有40例進行溶栓治療,常用尿激酶溶 解冠狀動脈內血栓,以使阻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瀕死心肌組織。溶栓 后應準確及時給予抗凝治療。應密切觀察患者胸痛緩解情況、有無低 血壓和心律失常,同時注意胃腸道和皮膚粘膜的出血傾向,護理中應注意患者神志、瞳孔、血壓變化,有無頭痛、煩躁不安等表現及大小便、嘔吐物的顏色,如懷疑出血, 應保留標本送驗,以便及時診斷和處理。
1.4護理方法
1.4.1心理護理:患者因心前區劇烈疼痛 ,發病迅速,大部分會造成恐懼、緊張、悲觀等心理障礙,故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其心態表現和心理活動,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讓其心理上有所準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全程。
1.4.2生活護理:在護理過程中生活護理是其中重要的環節,飲食方面應給予高維生素,適量纖維素,足量蛋白質,低脂、低鹽、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并少量多餐,避免過飽,病情穩定后改為半流質 。
1.4.3大、小便的護理:患者早期宜在床上進行大小便、按摩患者的腹部,以使腸蠕動增加,促進排便,防止因過大用力導致心絞痛的發生,并在每日晨6時對患者進行排便督促。因臥床時間較長,胃腸蠕動減慢,易引起食欲減退,故便秘具有較高發病率。在急性期和恢復期時,因大小便導致的意外情況常有發生。其原因為排便時用力較大,血壓上升迅速,導致心臟負擔過重,造成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故應指導患者對便秘進行有效預防。
2、討論
急性心肌梗塞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持續且劇烈胸骨后疼痛。該疾病可并發多種疾病,包括休克、心力衰竭等,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2]。對患者及其家庭和社會均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和負擔,故對疼痛進行緩解是治療的關鍵環節,有效控制疼痛,使其減輕到患者可耐受的程度,創造良好的病區休養環境,可使患者擁有樂觀心境,順利通過危險期。在生活護理方面可幫助患者了解疾病過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保障[3]。有效對患者進行觀察,及時診斷,配合科學的護理方式,是治療該病的關鍵, 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預防,幫助患者學會對情緒進行控制,將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4],以利于病情較快康復。
【參考文獻】
[1]胡菊桂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 ,2012,10(12):81—82
[2]沈桂云.87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13(10):130—13
[3]孫志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6:27~28.
[4]閏海平,高永蓮,楊宇宏.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進展 [J].全科護理,2009,7( 4B): 1011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