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
摘要:面對高考改革方案的推進和高中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立足化學學科特點,通過挖掘教材資源、開發習題資源、引領學生社會實踐等教學措施,幫助學生開發學科潛能,學會職業規劃,最終實現出杰出人才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職業規劃;專業引領;習題資源;專業視野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4-0000-00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00
隨著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的推進,上海和浙江于2015年高考進行了改革試點,隨后將陸續擴大試點并推廣。選課、選考、選專業、選職業逐漸成為高中生的硬需求。高中學校對學生的選課既不能包辦,又必須有效指導,通過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真正幫助學生實現發揮潛能、學好特長、考準專業。筆者從事化學教學工作多年,在致力于提升學生學業成績,滿足升學需要的前提下,又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立足化學學科特點,創造性地進行了教學資源的挖掘,教學實踐的拓展,以幫助學生學會專業選擇,在選擇中學會職業規劃,確定人生發展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挖掘教材資源,實現專業引領
化學作為一門實用性和創造性很強的自然科學,高中新課程教材展示的化學知識,注意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凸顯科學、技術、社會(即STS)的融合,同時很多知識也和大學相關專業有關。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構建化學教材相關知識和大學相關專業的聯系,幫助學生聯系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化學學科潛質,初步選擇將來適合自己發展的相關專業,規劃好未來職業藍圖。努力實現未來專業引領眼前學習。
筆者詳細整理現行高中魯科版教材《化學(1)必修》、《化學(2)必修》、《化學反應原理》等三本教材內容,創造性地構建了化學教材知識與11個大學相關專業的22個鏈接點,以引導學生善于把眼前的學習與未來的專業聯系起來。現選取其中部分內容,見表1。
筆者整理找出有關大學專業與中學化學內容上的鏈接點,展示給學生,是要在高中化學知識范疇內找出大學有關專業的“影子”,幫助同學們認識化學,放眼未來,挖掘潛質,規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說,“我學了高中化學,我喜歡它嗎?我適合以及我愿意將來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開發嗎?”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則是:探究眼前化學、選擇成功未來。
二、 挖掘習題資源,拓展專業認知
教學實踐中,如果僅僅局限于現成的教材資源的使用,不注意因時制宜、就地取材而開發課程資源,難以拓展學生學習視野,難于展示化學魅力。筆者在開發課程資源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現舉一例:“從一道試題開發新的化學課程資源”,
【原題】降壓藥硝苯地平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有機物的
說法正確的是 ( )
A. 含有硝基和羧基 B. 能發生水解反應
C.能發生酯化反應 C.不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
在進行了常規教學后,筆者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教學內容出發、從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策略出發,通過鑒定、篩選、捕捉和挖掘等方式,對這道題進行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拓展。見表2。
在課堂上,筆者用多媒體把開發的課程資源①~③點向學生做了展示,要求有興趣的學生,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積極思考,大膽探究,寫出真情實感,形成研究性學習報告。現摘錄如下:
【學生報告展示】
① 在人類疾病治療史上,化學一直作為重要的角色。小到治療感冒的“氨咖黃敏”,大到治療高血壓的“硝苯地平”,都是利用了原料的化學性質來合成的。這些藥物被服用后,又是發揮藥物的特殊性質來治療疾病。正是因為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才造福了人類。化學很奇妙!
② 良藥雖好,但價格惱人。只有不斷地開發研究,不斷深入探索,才能制出更廉價,更有效的好藥,讓患者能有所醫且有能力去支付所醫,我如果能讓老人得到自己開發的藥將會非常自豪。
③ 隨著對化學的了解逐漸深入,有時候也會想,會不會,我的大學生涯就會在化學系度過呢?會不會,這就是我以后賴以謀生的職業呢?其實,挺羨慕那些北大化院的學長們,能夠在一個晴朗的下午聽著裴堅教授的中級有機課,亦或是聽著卞江教授講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其實,挺羨慕那些化學家們,在實驗室里默默地做著研究,那質譜儀上的一組組波峰,敘述著各種各樣的故事。
三、 挖掘社會資源,拓寬專業視野
社會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學習資源,教師善于開發和利用好社會資源,組織和引導學生不斷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親身感受,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在豐富社會物質財富、解決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增強探索化學的興趣,拓寬專業視野,引領職業規劃,筆者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發展情況,不斷指導學生參加相關社會實踐活動。
* 水體調查報告:筆者帶每一屆學生,都要布置一份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暑假時間,一天從早晨8點開始,每隔4個小時分6次分別收集京杭大運河水樣,分別測定其PH隨時間的變化,并用圖標和數據表示實驗結果,調查上游水的形成渠道,寫出實踐報告。
* 實地參觀工廠:筆者在每一屆都要利用學校安排的學生社會實踐,選擇具有化學科鮮明特色的工廠實地參觀學習。效果較好有參觀:到山東省首批高新技術企業之一的“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參觀了解“得高寧”的研發和生產工藝;到全國化工綜合效益百強企業之一的“山東華魯恒升集團有限公司”參觀了解尿素的制作生產線。
* 霧霾成因調查:安排學生利用網絡、圖書、報刊、音像資料、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霧霾成因調查。學生了解的結果,澄清了霧霾的概念,了解了當地霧霾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霧霾與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之間的關系。
* 榜樣示范引領:學生在注重個人實踐的同時,也非常接受榜樣的示范作用,筆者多年致力于化學教學工作的研究和發展,確信“化學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觀念,梳理了筆者的幾位博士學生的“化學情節 ”,安排他們給發展中的高中生舉行了報告會,效果顯著。
【學生1董煥麗】本科——化學教育;碩士——無機化學;博士——物理化學。現在中科院化學所工作, 其工作是圍繞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開展研究,發表SCI論文10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青年科學特別優秀獎等。她切身的感受是:“我的大學專業的確定和職業的選擇與高中化學教育密不可分,是高中時期老師善于將化學書本知識密切聯系化工生產、生活實際,強化學科魅力的結果。”
【學生2孟祥福】 本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碩士、博士——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現在首都師大化學系任教,獲首師大優秀青年教師、師德先進個人。他的感悟是:“是課外閱讀、企業參觀和老師課堂拓展,使我對新材料和新科技產生了濃厚興趣,促使我沿著化學方向一路走來。”
【學生3齊國禎】本科——精細化工;碩士——化學工程;博士——化學工藝。現在上海石化院工作,技術專家,獲中石化科技進步特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他的說法是:“化學化工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用好化學知識和技術,能有效的預防環境污染,創造財富,而這樣的認識,來自高中學習的萌芽。”
筆者無意讓學生都從事化學化工類職業,但是無論哪個學科,如果廣大教師在完成應考教學任務的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觀察社會、深入實踐,達到拓展學習空間、發揮自身潛能、強化學習志向的教育效果,那么離破解“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世紀難題就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 王磊,化學(1)(2)必修,化學反應原理[M].山東:山東科技出版社,2014
[2] 孔令鵬,化學教學研究與指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 張貴良 張學民。高考生潛能測試與最佳專業選擇[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