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
摘 要: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支出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其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和諧社會的構建,促進高效、責任、透明政府的建設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近年來,貴州省各級財政部門一直高度重視績效管理,在建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方面做出諸多嘗試,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系列問題。本文簡要闡述了貴州省預算績效管理取得的成效,分析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預算績效管理;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8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3-53-2
1 貴州省預算績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1.1 健全機構設置
自2010年以來,貴州省各級財政部門相繼組建以績效管理為主要職責的責任部門,省、市(州)、縣(市、區、特區)三級預算績效管理機構基本建成,有力促進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貴州省9個市(州)、70個縣(市、區、特區)成立了專門的預算績效管理機構,負責組織開展本地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2015年,全省183個部門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其中:省本級110個預算部門和9個市(州)財政部門全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縣(市、區、特區)64個,占縣級財政部門的72.73%。
1.2 初步建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為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貴州省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規范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先后出臺了《貴州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暫行)》、《貴州省財政廳關于深化預算績效管理、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貴州省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意見》等制度措施。同時,為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在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加入績效管理的章節和內容,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增強各地各部門科學分配、高效使用財政資金的績效觀念和責任意識,初步建立了“5有”環節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截至2015年,全省共出臺省級規章制度20個,其中頂層制度6個,以政府名義頒布的制度2個。省財政廳出臺的預算績效管理辦法5個,操作細則9個。
1.3 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體系
近年來,貴州省結合實際研究建立了適用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績效評價綜合指標體系和一系列行業特色指標體系,初步形成涵蓋各類各項支出,符合目標內容,突出績效特色,細化、量化的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初步構建體現相關性、重要性、系統性、經濟性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貴州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參考指標》、“5個100工程”績效考評指標、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核指標、“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寨行動計劃綜合評價指標等。同時,以縣級財政支出、部門支出、重大民生項目為切入點,實施重點評價。進一步加強智庫建設,建立了119家第三方中介機構庫和396人的專家庫,涵蓋績效管理、財政稅務、會計審計、農林水利、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設等行業,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類智庫,探索引入第三方參與績效評價工作,不斷提高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1.4 加強財政支出績效
對2015年部門預算中申報的新增項目開展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評審工作,審核預算部門編報的項目立項依據、項目資金預算明細及資金預算說明、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等資料,確定納入評審范圍的項目及資金額度。評審結果作為安排部門預算資金的依據,為下一步績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與預算評審工作的結合,探索績效目標前期評審,以預算績效管理為中心,以項目評審為手段,各環節有序銜接,強化財政對預算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發揮預算評審和績效管理對預算編制的支撐作用。共涉及省級預算部門53個,申報項目104個,申報資金69869萬元,評審認定金額29354萬元,審減率達58%。
2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管理效率。預算績效管理強調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成本,關注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其內容實際上已超出了公共支出管理本身,涵蓋了整個政府管理的范疇。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能極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其次,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增強政府的責任意識,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在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管理中,每年的財政支出要與取得的產出或成效掛鉤,上一年的表現會影響下一年的預算安排。地方、部門和單位申請預算時必須依據其職責,設定具體的績效目標,準確計算達成目標所需的資金,力求避免浪費。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可以強化政府為公眾服務的觀念,強化對公共資源使用結果的關注,使政府行為變得更加務實、有效,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
3 貴州省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認識尚未完全統一,績效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樹立。把績效管理作為額外工作負擔、認為是找麻煩的思想依然存在,“重分輕管,重支輕效”的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工作中被動應付的成分依然較多,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明顯不足。
二是試點工作不太規范。評價項目選擇、金額選擇上還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選擇的試點項目金額過少,與部門核心職能關聯度較小,重點不突出。一些績效評價工作中,評價指標不夠合理,評價標準不夠科學,數據核實不夠嚴謹,對實際績效的判斷不夠客觀,對深層次問題的剖析不夠深入,將績效評價等同于一般的工作總結或驗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是法規體系和制度建設需進一步完善。由于貴州省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起步較晚,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其方式方法還有待實踐的檢驗。需逐步完善各個層面的相關制度設計,建立各類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和工作機制,才能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有規可循、有據可依,有效保障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四是基礎工作較為薄弱。貴州省預算績效管理的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尚未完善,第三方評價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績效評價質量有待提高??冃Ч芾硭匦璧目冃гu價指標體系仍不健全,專家庫、中介庫、指導庫等智庫仍不完善,相應的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滯后。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績效管理信息系統,綜合評價財政支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是當前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難點。此外,財政績效管理干部經驗交流和業務培訓不夠,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4 對進一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對策建議
4.1 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及強有力的制度支撐。建議出臺關于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文件,并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加入預算績效管理內容。另外,根據預算績效管理的推進情況不斷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很高的要求。建議加大業務指導和培訓力度,提升基層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素質及能力,有效提高預算績效管理質量。同時積極組織開展預算績效管理調研,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加強各省在知識和經驗上的交流,強化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4.3 建立績效管理基礎信息庫和績效評價反饋系統
績效管理工作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通過對績效結果應用的分析,不斷總結,找出偏差,為實施績效管理提供先驗證據。同時,建立起一套績效評價反饋系統,可以記錄不同時期、不同行業、不同服務對象的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相互比對,加強績效評價的準確性,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修正起到積極作用。
4.4 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
建議設立預算績效管理專項資金,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得較好的地方給予激勵性獎勵,以提高各地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參 考 文 獻
[1] 趙學群.我國財政政法支出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大
學,2010.
[2] 王哲.績效預算改革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
[3] 謝旭人.中國財政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4] 楊圣怡.新績效預算:中國預算改革的遠期目標[J].經濟研究導刊,201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