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莎莎
摘 要 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道德構建成為社會各界和國家關注的焦點。筆者以新媒體時代為背景,概述新聞道德,分析新聞道德構建存在的問題,探究新媒體時代新聞道德構建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新聞;道德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5-0007-01
1 新聞道德基本概述
新聞道德,指在新聞傳播活動過程中,新聞傳播主體應遵守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應具備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品行,其中,參與新聞傳播活動的人們均屬于新聞傳播主體?;谛旅襟w時代背景下,媒體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性。第一,在真實性原則的指導下,堅持客觀公正。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特點,真實性不僅是媒體的行為準則,而且是媒體特性的彰顯?!皽蚀_、全面、有據”是其主要體現。第二,堅持服務大眾的宗旨。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服務大眾的宗旨是媒體工作者應樹立的事業觀和價值觀。第三,堅決抵制媒體過度私利。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經濟利益逐漸上升至媒體首要追求目標,導致其社會責任意識淡化,致使媒體從業人員存在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谛旅襟w時代背景下,堅決抵制媒體過度私利是媒體應具備的德性。
2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道德構建存在的
問題
2.1 對媒體新聞道德認知不足
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新聞道德缺乏認識是諸多媒體和媒體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部分媒體工作人員未以真實性原則為出發點,對新聞專業主義的了解不透徹,加之新聞報道受媒體行業內部的限制,導致新聞報道內容的真實性與有效性不強。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效益成為諸多媒體所追求的目標,為提高收視率,吸引觀眾,未及時核實事實真相,存在夸大事實的現象,導致新聞工作者和媒體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觀念出現偏差,甚至價值觀出現問題,致使新聞媒體行業出現混亂現象。
2.2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是道德行為的支撐力量,是新聞道德建設的保障。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導致新聞傳播活動行為得不到規范,引發新聞道德嚴重缺失等問題。目前,國際上部分國家逐步開始利用司法對新聞媒體進行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我國缺乏相對應的法律法規,新聞法律相對滯后,對新聞采訪權限未明確規定,對新聞報道活動的保護和限制力度不夠。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以互聯網為主要媒介,但由于相關的互聯網法律缺乏,難以合理、科學約束和保護網絡行為,從而演變為新聞道德缺失問題。
2.3 新聞傳播大量涌入非專業人士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思想混雜現象十分突出,存在復雜的社會價值觀,對社會道德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受食品安全問題、經濟利益至上等社會問題影響,新聞道德意識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大量社會公民參與到新聞傳播活動中來,基于新聞道德意識不強前提下,未以新聞真實性為指導,盲目宣傳相關新聞,導致新聞傳播真實性遭到質疑,嚴重影響新聞道德的構建。
3 新媒體時代新聞道德構建策略
3.1 重視社會道德
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社會道德是新聞道德構建的基礎和前提。一方面,通過社會道德教育,引導政府官員和社會公民對社會道德引起應用的重視,采用多樣化宣傳方式,例如,電視、廣播、新聞、互聯網、報紙等,大力宣傳社會道德,增強社會群眾的道德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社會道德講座,引導社會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達到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的目的。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過程中,強化道德文化建設,采取切實可行的手段,將道德文化建設滲透至學校教育、新聞網絡產品等中去,推動社會道德發展。在此基礎上,社會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新聞媒體傳播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為構建新聞道德奠定基礎。
3.2 加大監督力度,完善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具有規范新聞傳播行為的作用,是推動新聞道德構建的有效動力。因此,政府應在加大監督力度的基礎上,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一方面,以我國新聞道德建設實際情況為指導,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以此作為依據,規范新聞工作人員和媒體從業人員的行為,確保新聞真實度與可靠性。另一方面,加大對網絡信息的監督與管理,對網絡上的媒體信息進行嚴格控制,避免不良信息大肆傳播,達到新聞報道有效性標準。與此同時,鼓勵社會公民、政府相關部門等對新聞傳播行為進行監督,引導各大媒體間互相約束,一旦發現新聞媒體中存在新聞道德問題,需及時處理,避免其影響新聞道德構建。
3.3 培養媒體新聞道德素養
培養媒體新聞道德素養是構建新聞道德的關鍵和重點,是新聞道德加快構建的保障。一方面,針對媒體行業,積極實施嚴格的任職責任制度,任職人員不僅需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而且要求其具有較高的道德水平。與此同時,強化新聞道德培訓,培養媒體從業人員新聞道德素養,促使媒體從業人員新聞道德水平得以提升。構建健全的新聞道德監督機制,規范新聞報道行為,避免媒體從業人員出現嚴重的新聞道德問題,提高新聞報道時效性。另一方面,在新聞媒體報道過程中,媒體在強化自身社會責任意識的基礎上,保證信息來源真實可靠,以新聞事實為依據,避免出現事實與報道不相符合的現象發生。另外,新聞媒體以正確的方式對待輿論,秉承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通過新聞媒體傳播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推動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發展,摒棄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思想,為構建新聞道德創造有利條件。
4 小結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道德問題日益凸顯,導致新聞報道真實性遭到質疑。因此,加快建設新聞道德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相關部門應在國家法律法規指導下,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的時代特征,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強化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提升新聞媒體道德水平,推動新聞道德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嘉佳.新媒體時代新聞道德構建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2.
[2]都業虹.論新媒體時代我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J].理論界,2014(10):60-63.
[3]賈立輝.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道德建設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23):233.
[4]張強.試論新媒體時代新聞評論倫理的構建[J].新聞研究導刊,2013(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