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作品能夠陶冶讀者情操,是構建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元素。通過文學作用的閱讀和欣賞,能夠豐富讀者的藝術內涵,領略到文學的魅力和價值。在對文學作用的欣賞和創作中,不斷有精品涌現,為文學事業持續發展帶來了積極的促進力。只有創作出文學精品,才能為公眾奉獻更有價值的精神食糧,而文學欣賞又為文學創造提供了目標和方向。本文通過文學欣賞和創作的互動影響分析,探討兩者的影響關系,旨在為文學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具指導性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文學欣賞;文學創作;關系
中圖分類號:I0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05-01
通過文學作品欣賞,讀者能夠融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中,促使自身思維得到拓展,并領悟到文學作用中的思想真諦。文學欣賞是讀者了解世界、提高自身修養的有效方式,并從中實現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完善。文學創作的目的是為了豐富和充實讀者的精神世界,文學作用的創作需要廣大的讀者、評論家對其進行賞析,只有這樣才能使作者對文學作品有更加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有利于探索其中的互動影響因素,促進文學創作和欣賞不斷進步。
一、文學欣賞與文學創作的關系
文學欣賞不僅僅是指閱讀,而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精神活動,其中包括對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的了解、思想情感的共鳴,通過閱讀欣賞完成對文學作品的深度了解,并形成意識、心理上對文學作品的認知,在品味作品的同時實現精神審美。
文學欣賞是作者創造價值的體現和延伸,文學創作是文學活動的構成元素之一,雖然作品已經完成,但是文學活動還需要進一步延續,這就需要文學欣賞來實現。文學創作的目的在于使更多人了解作品,在閱讀過程中形成更美好的文學體驗,只有經過讀者的欣賞和檢驗,才能體現出文學作品的真正價值。這就決定了文學作品的完成并不是文學活動的結束,作者在完成創作任務后,欣賞任務則必須有讀者完成。讀者對作品的再創造是通過閱讀欣賞過程實現的,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對作者的思想、藝術思維等進行加工和豐富,并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學活動過程。
文學作品的社會價值只有通過文學欣賞才能體現,在文學欣賞中,讀者能夠對作品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進行分辨,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和思想對比,喚起自身的情感、道德共鳴,同時也能夠得到高于現實的文學審美體驗。讀者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會被作者的觀點所影響,由此形成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進而實現文學作品所具備的社會教育功能。文學作品的中介作用是以創作為核心的、具有開放性和動態變化性的體系,在這一體系內,作者、讀者、現實生活、文學作品形成了相互關聯的思想要素。生活是作者靈感的源泉,只有通過作者的描述才能展示在讀者面前,而問些作品也只有通過讀者的欣賞,才能實現其固有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由此可見,文學欣賞實現了對文學創作的有機拓展和延伸,是文學作品社會價值得以體現的必經途徑。
二、文學創作的質量關系到文學欣賞的動力
文學欣賞是讀者接受文學藝術熏陶的活動,只有讀者對作品感興趣,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作品情境中,從而激發讀者的心理探究欲,才能夠深入完整的閱讀文學作品。但是文學欣賞與一般的藝術品欣賞不同,因為讀者接觸文學作品時并沒有直觀的、實體的藝術形象,而是利用文學中的語言、情節等構建起對文學形象的想象,從而將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藝術形象。這就決定了文學作品的“相對契合性”,同樣一部作品,可能在不同讀者眼里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評價。文學欣賞的源動力在于作品的質量。因此,只有內涵豐富、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的文學作品才能獲得讀者的欣賞。
由此可見,只有具備了超高的文學創作技巧,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文獻作品。文學欣賞的讀者主動進行文學審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有認識和欣賞,更有讀者得到教益和啟迪。這就決定了文學作品不但需要關注現實生活,同時也要詮釋出人的情感矛盾、道德認知等因素。不但能夠為讀者營造出生動的藝術畫面,同時還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力,主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與之形成互動。作者在創作中需要充分考慮讀者的文學欣賞習慣和欣賞需求,在反映現實生活的同時,還要深刻揭示事物本質,遵循文學欣賞的既有規律,用更富想象力和創新價值的形象吸引讀者,引導讀者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造,在陶冶讀者精神情操的同時,還能夠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深刻的生活啟示,從而提高文學欣賞的價值。
三、文學欣賞對文學創作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文學欣賞中,讀者將自己看到的文字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形成讀者自由的閱讀感受,這些感受經過文學評論家的整合、梳理、分析之后,觀點更加鮮明深刻,從而使作者得到反饋。這些反饋信息使作者意識到自己文學創作的優勢和不足,以此作為未來創作的參照。很多成功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收到讀者欣賞反饋之后對作品反復修改而形成的,提高對讀者評價的認真分析,可以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向和創作動態,使作者的文學創作之路越走越寬。
文學欣賞必須有文學作品為對象,作者需要充分了解讀者的精神需求和閱讀醫院,重視自身創作的社會效應,根據讀者反饋對作品進行調整和修改,但是作為作者,要客觀對待讀者的評價,不能人云亦云失去個性,更不能為了迎合某一群體的低級趣味自降格調。從這一點來看,文學創作還有著精神導向作用,能夠引導文學欣賞的價值取向。
結語
文學創作與文學欣賞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學創作如同生產,而文學欣賞則如同消費,兩者之間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因此,作者需要不斷提升文學創作技巧,使讀者獲得更美好的欣賞體驗,而讀者也需要提高文學欣賞水平,促進文學創作更加繁榮。
參考文獻:
[1]于茀.文學欣賞:是讀者再創造,還是讀者被創造?[J].學術交流.2013(11).
[2]張雁泉.文學欣賞的三維構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3]葉皖林.試論文學欣賞中的“理”與“情”[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
作者簡介:周菁,女(1994-03),民族:漢,籍貫:上海市,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