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萬朝
【摘要】一直以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的教學大多陷入一個誤區:嚴重脫離幼教實際,重藝技輕教法,最終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只具備藝術才能,但面對幼兒卻手足無措,陷入無法實施音樂活動的尷尬局面,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改革亟待進行。
【關鍵詞】教學手段 教學氛圍
音樂對幼兒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和諧發展也起著特殊的教育功能。這就要求幼兒園音樂教師除了擁有音樂藝術技能以外,更要具備“教”的技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順利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
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銳意改革,在音樂課堂實施過程中與社會需求接軌,結合幼兒園需要實施有效課程教學以滿足就業市場對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的需求。
一、注重“教學做合一”,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通連接。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學做合一”,其精髓是以“做”為中心,教與學都圍繞著“做”來進行。此理念為當前中職的教育教學方式指明了方向:讓教與學均從做入手,在“做”中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融為一體,加大直觀教學力度,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它是適應中職學生實際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
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大都分為樂理視唱、聲樂、琴法、舞蹈等幾門學科,任課教師均“各自為政”,都希望在自己執教的課程領域中培養出獨具特長的學生。這種立足于本學科,忽略各學科之間內在聯系的教學方式,反復、單一、機械的技能操作訓練,應用在底子薄弱的中職生當中,只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壓力過重和枯燥煩悶,最終失去學習興趣。為改變現狀,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各學科的內在聯系。
(一)注意音樂課程各學科內部的橫向聯系教學中,教師們應采取聯動教學,使各單一學科相互融合形成整體教學。剛入學時,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識大都為零,教師可以用簡單、短小的兒歌為范例,將彈、唱、跳、音樂基礎等幾門學科融合在一起:通過樂譜中小節的劃分規律引導學生學習音符、時值、節拍、節奏等樂理知識;通過引導學生在鋼琴上進行單旋律彈奏進行認譜、視唱和鍵盤練習;通過判斷節拍、分析歌詞幫助和引導學生創編律動。以兒歌為載體,將理論與實踐相互溝通聯動,可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自然而然掌握必備的音樂技能。
(二)注意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縱向聯系教師可將音樂和“三學”核心課程的知識互為聯系,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幼兒“好游戲”的心理特點以及在“玩中學”的學習特點,在課堂里嵌入各種音樂游戲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使其有事可“做”,這樣既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音樂技能的學習,還初步了解了音樂教學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方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一)創設主題音樂教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現在的中職生大多思想觀念模糊,缺乏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教師可針對學生喜愛流行歌曲的特點“投其所好”,以通俗歌曲為切入點,將歌曲分類歸納成特定主題,通過聲樂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如以《龍文》、《時間去哪了》、《親親寶貝》、《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等歌曲形成愛的主題,以感恩祖國、父母和老師;以《隱形的翅膀》、《陽光總在風雨后》、《心的方向》等歌曲形成勵志主題,促其振奮;以幼兒歌曲形成“花朵主題”,培養學生從內心去愛幼兒,激發其對幼教工作的熱愛。
(二)創設情境教學,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中職教師應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音樂與情感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自動、自悟,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素質。如從汽笛“嘟---/嘟---”聲中感受全音符;從模仿動物叫聲如小貓“妙-/妙-”聲中感受二分音符;從啦啦隊“加-油/加-油”的吶喊聲感受四分音符;從救護車“滴~杜~滴~杜”的鳴笛聲感受八分音符;從手表秒針“嘀噠嘀噠/嘀噠嘀噠/嘀噠嘀噠”行走的聲感受十六分音符等等。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游戲活動,如歌唱游戲、律動游戲、演奏游戲、欣賞游戲等,引導學生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各類游戲活動能力的發展特征,制定相應的活動目標和活動設計方案,并對活動實施進行指導。
(三)充分利用觀摩教學,加強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直觀感受。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幼兒園優質課例的錄像視頻,也可讓學生到幼兒園或請幼兒園的優秀教師到校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具體實施形成直觀感知,了解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規范與過程,感受不同的教育風格與模式。
(四)采取多種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適度激勵可以激發人的內在潛力,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獎懲激勵、目標激勵、適時鼓勵等手段,經常帶領學生在本班里、班際間甚至校際間開展技能成果交流會,讓學生充分展現自身才能,肯定學生的學習收成,這對學生學習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改變教學考核模式,促進學生反思與發展。
一名幼兒音樂教師是否合格,主要看她是否具有將藝術技能轉化為教學技能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考核方式,重新制定專業技能考核標準,綜合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藝術技能考核,可采用音樂游戲、音樂故事、音樂劇等多種形式的展示來完成,讓學生在反復排練中,將單項技能充分融合、互為滲透形成更扎實的綜合技能,這是一個過程的評價也是綜合的評價,它既可反映出學生單項技能的水平高低,也可反映出學生綜合技能水平的優劣,評價更為客觀,考核更為全面。
此外,教學技能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該技能的培養與提高,依靠的是“三課”活動,即“說、講、評”課。我們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大組,先讓每位學生在本組內對音樂主題開展“三課”活動并進行討論、總結和提煉,再由教師在每組里挑選一名學生代表本組在全班進行“三課”考核,最后依據組內代表的考核成績評定組內眾人。這樣的考核方式可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凝聚眾人智慧,促使全體學生教學技能得以提升。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應以幼兒園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時刻圍繞著“做”來開展,這樣才能使得音樂技能和實踐教學相得益彰,從而更好地為幼兒園、為幼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