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婧
【摘要】消息、通訊、評論、小言論、新聞特寫、圖片……說到新聞的體裁,可謂如十八般武器——短刀、長槍、花劍、大戟……形式不一而足,概括地說,消息要突出視角,通訊要展示情節,言論要把握論點……如果靈活選用各種新聞體裁,并加以創新,對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評論 采訪 新聞 現場
一、用最適宜的方式表達該說的內容
筆者剛開始從事新聞工作時,一個失敗的報道經歷至今記憶猶新:當時,筆者所在市的一家企業生產的一種質量上乘、銷量一直不錯的名牌火腿腸突然被有關部門在媒體上曝光為不合格產品。一時輿論嘩然,傳得沸沸揚揚。企業承受了很大壓力。筆者被派去了解情況。采訪中得知,該企業被曝光的原因是優級產品中淀粉的含量只達到了合格產品的標準,食用對人體無害。究其原因是企業沒有及時了解到國家新發布的產品標準變化的文件,因而執行的還是老標準,不同于主觀上故意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且曝光后,企業已經實施了問題產品召回等措施,新產品已嚴格按新標準執行,于是,筆者選了一個同情企業的角度,寫了一則消息。但將事情向部主任匯報后,主任認為產品不合格就是不合格,筆者的消息會給消費者留下欲蓋彌彰的印象。幾經修改,還是不能令人滿意,筆者非常灰心,正巧趕上有赴外地采訪任務,這篇報道就被放下了。
一段時間,筆者對這個流產的報道一直念念不忘。后來看了一篇言論,突然靈機一動,以這個產品不合格事件為由頭寫了一篇小言論,對提醒企業管理人員密切關注并重視產品標準變化、消除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抵制心理,這篇言論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所以,筆者認為,在進行事件新聞報道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要及時調整思路、角度,靈活機動,發揮不同新聞體裁的作用,用最適宜的方式表達該說的內容,容易達到報道目的,并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靈活運用現有的新聞體裁
1、一次,筆者對本市一次藥物不良反應預案演練進行報道。考慮到一段時間以來,報紙上已比較集中地發了關于消防、氨中毒等方面的預案演練新聞,寫作格式大同小異。因此,筆者以“當患者發生藥物不良反應之后……”為主題,采用的是側記形式。但筆者沒有像以往的側記那樣選一個現場描寫一下,然后轉入背景介紹。而是將事件按地點變化和時間推進,直接以鏡頭一、鏡頭二等6個鏡頭的形式,將這個報道用不到600字干凈利落地寫了出來,受到同事和讀者的好評。
2、如今,許多飯店都推出了一魚兩吃的做法,即不管是清蒸還是紅燒,將吃剩的部分再做成湯,很受消費者歡迎。同樣,靈活地運用新聞體裁,還可以將同一新聞素材,根據需要進行“一魚多吃”。曾經在筆者所在市舉行了一場中國南北女子圍棋對抗賽,圍棋大師聶衛平親臨現場指導,這件事引起當地眾多圍棋愛好者的興趣和關注。報社決定加重報道力度,最終用圖片的形式報道了聶衛平在對抗賽現場講棋、以消息報道了對抗賽結果、以側記報道了聶衛平在市里的參觀活動、以4000多字的人物通訊對聶衛平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掀起了一股圍棋熱,讀者直呼過癮。
3、筆者曾經參加過一個政務活動,北京一家公司要在我市捐建一所鄉村小學,并且有央視少兒頻道的著名主持人出面。我市里主要領導參加捐建儀式并致辭。這本來可以簡單地報個政務活動。但是只報政務消息,限于字數,顯得太單調而且不能突出捐建這件事情的意義和多個側面。于是筆者靈機一動以《從此家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為題寫了一篇側記,并配發了央視主持人簽名贈書的照片,因稿件處理靈活,內容豐富詳實,可讀性強,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受到了參會領導的認可,評為當年的優秀稿件。
三、區別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
誠然,作為新聞最重要的兩大體裁:消息和通訊。如果用傳統的眼光去審視報紙的新聞標題,通訊和消息往往一眼便能分清,因為兩者在標題的制作上有著嚴格的界限。然而,當下媒體的新聞報道現實是,傳統新聞標題的制作規范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從內容上看,消息標題和通訊標題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從形式上看,兩者之間出現了相互混搭的現象。試看下面幾條新聞標題:
(1)華北遭遇嚴重霧情預警大霧升至最高等級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2)認娘家 結親家 接地氣 曲阜404名“第一書記”進村
(3)距珠海橫琴天然氣處理終端約13海里處中海油發生海底天然氣泄漏有關負責人稱未造成人員傷亡及環境污染
依據消息和通訊這樣的體裁劃分原則和具體特征,上述3個示例的新聞標題應表現出了通訊標題“逼近”消息標題的特征。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知道,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應該是有一定區別的,但是有時又難以把它們清晰地、截然地區分開,以至于有些報紙上的消息標題制作得越來越像通訊標題。試看下面幾條新聞標題:
(1)迎希望 鼓信心——世界各國領導人矚望新年
(2)把黨的陽光播撒到土苗山寨 記湖北省建始縣人武部部長張瑜
(3)基礎設施老化 滑雪資源緊張 后備力量不足通化:“滑雪之鄉”將滑向何方?
通觀上面幾組標題,如果用傳統報紙編輯學的眼光來看待上述新聞標題的話,它們應當屬于通訊標題的范疇。之所以把上述所列的新聞標題劃為消息標題,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這幾篇新聞作品在起始時均標有消息頭(電頭),并且配寫了新聞導語。可見,它們又都的確屬于消息類作品,這些作品又呈現出消息標題“模仿”通訊標題的特征。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里所列舉的幾條新聞作品應該屬于消息文本(軀體)、通訊標題。
如果按照傳統報紙編輯學的觀點,這種消息不像消息、通訊不像通訊的不倫不類的標題是不可能越過編輯關的,也不被允許出現在報紙上的。但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此舉的意義在于,打破了傳統報紙編輯學中關于新聞標題制作和通訊標題制作中的各種禁忌和條條框框。殊不知,新聞標題的題中應有之義就是起到引導、提示和評價的作用,如果讀者通過閱讀新聞標題能夠實現這樣的目的,或者此舉能夠方便讀者閱讀新聞,那么這種標題的改革就是成功的,這樣的標題就有生命力。它的出現,預示著伴隨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和變革,新聞體材、新聞標題本身也處于發展和變化之中,也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嬗變。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媒體的發展和新聞的發展,接納這種變化,而不能死抱著老規矩不放,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