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希
摘 要:情境是高中物理探究之源,感性為基礎,理性是升華。科學的創設情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將微課同物理情境教學結合起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課堂的教學效益。本文以電磁學部分內容為例,探討“微課”在高中物理情境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高中物理;情境教學
傳統教學策略里面,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也提倡物理情境教學,但限于場地、設備、安全及人的因素等條件的制約,教學活動相對簡化,物理情境難以高效呈現,感性認知的缺失,師生課堂內外互動很難形成,從而導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理性思維能力的弱化,影響了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情境是人類認知活動的基礎,微課尤如一扇門窗、“她”打開了學生通向“物理殿堂的羅馬大道”。對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情境教學策略的完善,并使“微課”有機融入其中。
1 “微課”的基本內涵
“微課”,也就是微型課程,最早在美國出現,其形成基礎是視頻等相關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教師的設計理念乃至學生的活動、難以在課堂上進行的實驗情景、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均記錄其上,再加入后期的剪輯加工,再次應用到課堂上,以達到對某項重點、難點任務的針對性研究效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讓微課得到了更多技術支持。同傳統教學模式比較起來,微課的啟發意義無疑是突出的,將其同物理情境教學結合起來所營建的教學效果,將是一種極有魅力的存在。
2 “微課”的特點、作用及優勢
2.1 微課所具有的“知識碎片化”特點
微課能夠讓教學難點內容得到有效突破,若是基于教學內容考慮,微課所涉及到的內容均不很多,利于直接突出主題,同教學要求的切合程度也就更高,使其在反映教學主題內容的同時,集中展現物理教學重點與教學。這種優勢是因為微課的特點所致,比如在資源容量方面,微課視頻的總容量大致在幾十兆,視頻格式多樣,像flv、mp4等多媒體格式的播放非常方便,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非常流暢地對課例予以觀察分析,同時還能將之存儲于手機或其他終端設備之中,保證了難點內容的隨時研究與反思 [1 ]。
2.2 微課具有促進情境教學效果的作用
微課能夠讓物理知識里面的抽象內容迅速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物理現象背后的專業術語、物理原理等都較艱深,為了讓這些艱深的內容以簡單、明了的形式展現出來,教師有必要設置特定的情境,在此過程中,微課的應用無疑是有利的,這種用教學視頻片段作為主線的辦法,可以使有關教學資源處在一個主題鮮明且結構緊湊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學生從物理現象尋找到深層次的概念及規律。
2.3 微課具有教學風格差異優勢
不同教師所呈現的教學視頻,是使學生產生新鮮感的動力。因為微課的基礎是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其所展現的并非僅是某個教師的專屬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學生由于一直處在某個教師的影響之下,而造成學習疲勞的問題出現。微課的形成與應用能夠有效避免這一問題,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教學風格的魅力,從而增強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
3 微課在高中物理情景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的重點是創設與實施,然而因為受到實驗器材、場景、教學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教師不得已而壓縮甚至取消實驗課內容。而微課的出現則可以緩解這一問題,下面用幾個電磁學案例,說明微課在物理情境教學中各環節的應用功能。
3.1 在預習和引入階段,微課創設“問題情景”、“任務情景”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支持協作性知識建構
我們一直都在強調預習的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學生實際上課前預習工作做得并不是特別好,其中原因很多,比如高中生作業量繁重,當作業完成以后已經鮮有預習時間了;再比如高中階段物理內容復雜,學生預習時沒有抓手、沒有目標,很多東西看得云里霧里,喪失了預習的熱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比如“自感現象的應用”一節教學前一周,布置學生分組任務一:采集日常生活、家居中的燈具進行拍攝分類編輯(培養觀察、收集、整理能力)。分組任務二:采集城市建設中五彩繽紛的燈火輝煌進行拍攝分類編輯(樹立愛家、愛鄉、環保理念)。分組任務三:通過調查、上網等途徑制作人類燈具發展史流程圖(培養調研、多媒體技術、科技歷史發展觀)。分組任務四:到水電站,汽車、電器維修店拍攝自感現象造成的危害照片視頻。(培養安全生產責任意識)
正因為有了前面的“任務情景”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創設問題的“問題情景”等積極活動,又通過團隊分組協作,以QQ郵件形式上傳給老師,輔以必要的文字、聲音等后期制作成的“微課件”,作為本節課的引入,也正因為有了對生活的體驗,生動有趣且實用,師生共同構建的物理情景,收獲了以往課堂達不到的效果。
這種借助微課視頻的辦法,較之在課堂上直接去講解有關知識要更加豐富,學生自己得到結論、總結規律,則還可以有利于其觀察、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使之更深刻地理解實驗,滿足預習要求。同時,這樣的做法對于教師來講也是有利的,微課引導預習在節省上課時間及師生互動方面有突出效果。
3.2 微課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顯現物理情境的真實效果,滲透STS教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高中階段可以操作的物理實驗很多,相當一部分均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應當在課堂上完成。然而因為實驗場地、實驗環境、實驗器材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要么缺少時間,要么課堂演示的效果不明顯。
(1)在“多用電表的使用”的實驗課里面,教師也可先到電器售后服務中心或實驗室中操作這個實驗(設置幾組典型錯誤操作),并將實驗過程錄制下來,等學生練完操作后將“微課”拿到課堂上展示出來,積極創建“錯誤情景”接下來請同學“幫助”老師糾正錯誤:你一言我一語,讓同學按照所看到的錯誤實驗操作,指出并糾正,分析錯誤原因,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從而進一步明確:正確使用多用電表的重要性。并滲透STS教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2)在“描述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課里面,教師可以與部分學生先到實驗室中操作這個實驗,并將實驗過程錄制下來,拿到課堂上展示出來,例如將滑動變阻器用限流與分壓兩種方式接到電路中來,再對滑動變阻器予以調節,使學生在視頻中觀察分析兩次實驗時,電壓表以及電流表在示數上存在的差異。學生能夠看到:分壓式接法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起始于零,亦即其變化范圍相對很大 [2 ]。接下來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其按照所看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從而使其進一步明確微課演示實驗中的限流以及分壓接法的原理。
3.3 微課在課堂教學活動前后要注重在學生認知沖突中呈現時機,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應當說,不同學生是存在顯著個體差異的,這也就直接造成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與理解能力并不處在同一個平面上,有些學生在一節課完成之后,即能夠深刻理解相關的知識點與重難點內容,而有些學生對這些內容則倍感吃力,教師則無法在課堂上給予全面的針對性解答。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即可指導學生自主下載有關微課視頻內容,再利用課下時間主動復習,從而起到提高成績的作用。
很顯然,利用這種提供微課演示視頻的辦法,達到課堂前、中、后情境教學的良好狀態,其效果要較直接講原理好很多,也比將實驗搬到課堂上來節省更多時間。例如,“電磁波的應用與防護”一節的教學后,學生的認識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性認知層面。為了讓整節課的認知沖突而引發的情境基礎加以強化,滲透STS教育,結合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筆者走進了汽車服務公司貼膜車間,拍攝了一組針對紅外線和紫外線防護的對比實驗視頻,及如何正確選擇貼膜及原因,制作成了微課,實用度高,很受學生歡迎。既激發了學生求知欲,又保證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物理現象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4 總結
高中階段,物理知識的掌握是一件相對復雜的事情,如果師生雙方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很容易造成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的喪失、自主學習能力的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微課教學模式的產生,再配合以良好的物理情境構建,恰可以完善地解決這一問題,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質量的同步提升,為其接下來的能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閃閃.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