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曉燕
【摘要】新版PEP中的Read and write與舊版相比,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它更突出發展學生讀與寫的技能。新版Read and write在文體形式和教學目標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將嘗試通過這些變化落實并培養學生的認讀、朗讀、閱讀及書寫能力。
【關鍵詞】新版PEP Read and write 綜合技能培養
筆者通過與舊版教材的對比發現,新版五年級教材的Read and write板塊更突出發展學生的技能,而且在文體形式和教學目標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具體表象有:語言呈現形式由“對話文本”修正為“圖文搭配”,并且結合判斷、選擇和回答等形式來理解文本;以Robin在不同類型的語篇中享受閱讀,獲取新知;改版后的文本形式更加豐富,包括e-mail,信件,邀請函、日記等,突出寫的實用性。教學目標由“能掌握‘四會單次,并結合句子進行使用”修正為“能夠按照意群朗讀并理解短文,能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選詞抄寫句子,然后進行個性化的書寫”。相對于三四年級的簡單仿寫,五年級的仿寫更突出學生的個性化書寫,并且是讓學生在非常有語境的情況下寫個性化句子。
一、對Read and write板塊的解讀
通過多次翻閱五年級教材,筆者發現改版后的Read and write板塊有三大特色。
1.圖文并茂,先圖后文。插圖豐富是改版后Read and write板塊的一大特色。每個板塊均配有一副或是多幅圖片幫主學生理解文本。改版后教學用書還對這些圖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教師先引導學生看圖、談圖,讓其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初步建構文本的意義,然后再進行個體閱讀、文字解碼、意義的匹配,最后再完成讀后書寫的任務。由此可見,先圖后文的教學順序是改版后教材所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
2.主線明確,形象生動。改版后的Read and write以Robin的故事為線索,增強了教材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不同類型的語篇中享受閱讀,獲取新知。而且Robin的聲音幽默搞笑,富有特色,學生樂于跟讀和模仿,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朗讀能力。
3.文體豐富,提倡個性。以不同文體形式呈現語篇信息是改版后Read and write板塊的第三個特點。改版后該板塊由以往單一的“文字對話”轉變為包括e-mail,信件,邀請函、日記等形式的文本。改版后的教材個性化寫的活動比例有所提高,而且突出寫的實用性。這些變化均體現了改版后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獲取信息的能力”的教學理念。
二、對Read and write板塊的梳理與歸類
經過多次的對比,筆者提出改版后的Read and write板塊可按其不同的呈現形式劃分成三種類型。
1.圖文互補型。圖文互補型語篇是指那些話輪或語句較少、以圖片為主的閱讀材料。
2.情境對話型。情境對話型語篇是指那些蘊含一定情感的對話語篇。這類語篇通常通過語音語調的變換體現人物內心的情感。
3.后續短文型。后續短文型語篇是指那些文本主題與其所在單元的話題一致、內容又是單元其他情景的一個后續。
三、Read and write板塊中語言技能的培養
新《課標》明確向教師傳達了“注重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自信心,注重培養學生借助圖片獲取信息的能力”的教學理念。但如何在Read and write板塊落實并培養學生的認讀、朗讀、閱讀及書寫能力卻一直以來困惑著教師們。為此,筆者在五下Read and write板塊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幾種嘗試。
1.借助“圖文互補”型文體,落實認讀能力。認讀是英語二級要求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認讀就是建立詞匯音、義、形三者之間的關系。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圖文互補”型文體是幫助學生再次鞏固單詞、提升認讀能力的一個最佳板塊。
2.借助“情境對話”型文體,點燃朗讀熱情。朗讀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大量準確的朗讀有助于學生詞匯與句子的積累,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語言想象力的提高,能夠促進聽力和口語的進一步完善,更能夠充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為此,朗讀技能的傳授與培養也應在Read and write板塊中得到落實。于是筆者利用“情境對話”型文體的特色進行了朗讀教學的嘗試。
對認讀、朗讀、閱讀和書寫技能的培養,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是一個漸進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給予必要的讀寫技巧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做到聽說讀寫全面結合,提升自己的綜合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尹宏.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三部曲[J].河北教育(中小版),2007.
[3]王述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簡述[J].成才之路,2010.
[4]董世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