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 王晶 唐謙 羅禹文 李澤卿
【摘要】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政治交往的需要,英語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針對“中式英語”口語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前人的理論和研究,思考整合出了針對英語口語中的重音與節奏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重音 節奏 發音原則 音節
一、引言
漢語是音節計時語言,音節是基本的節奏單位,音節的數目是韻律的基礎。英語則是重音計時語言,重音是基本的節奏單位,重音也是節奏和語調的基礎。在英語中,重音分為詞匯重音(也叫單詞重音)和音調重音(也叫句子重音)兩種。
二、詞匯和短語重音規則
在單音節單詞中,對于名詞,往往重讀第一個音節,對于動詞,重讀第二個音節.對于大部分雙音節的動詞,重讀最后一個音節,以前綴a-和be-開頭的單詞,以及法語后綴結尾的單詞也是如此。
而在短語中,重音也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從類型上看,“短語”主要有“名詞短語”、“動詞短語”、“介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和“副詞短語”等 5 類。從重音規則上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實義詞項重讀規則:“名詞、實義動詞、形容詞、副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感嘆詞、不定代詞”等實義詞類重讀;“助動詞、介詞、反身代詞、人稱代詞、程度副詞、連接詞”等功能詞類弱讀。
核心重音規則:名詞 +名詞構成的復合名詞,重音在第一個名詞上;形容詞 +名詞的名詞短語,重音在名詞上。
新信息重音規則:新信息(第一次出現的信息)重讀;已知信息(至少第二次出現、或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出的信息) 弱讀。
三、句子重音規則
英語中,詞重音和句重音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詞重音在句子條件下轉化為句重音,是句重音的基礎,句重音也是詞重音研究的必然趨勢和必然結果。說話人為了加深接受方對所接收的主要信息的印象、感受或者是語義的理解,將主要信息加大音量,通過重讀,以示注意。
英語句子重音分布規則,目前主要的有四種:實詞重讀虛詞不重讀;重音居后;內論元優先重讀及新信息優先重讀。
傳統句子重音研究認為實詞重讀虛詞不重讀。實詞指英語中的開放詞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及語義與形容詞或名詞相當的部分副詞等;而虛詞則指英語中的封閉詞類,如代詞、助詞、介詞等。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也是這條原則。
重音居后的原則是由 Chomsky 根據生成語法在 Newman 的基礎上所做的提煉和升華。Newman 曾提出,當沒有表義性重音干擾時,一個強重音序列的最后一個強重音是取得核心強重音的語調單位。而之后Chomsky 提出了以下兩種規則:合成詞重音規則和核心重音規則。合成詞重音規則是指在合成詞中重音應指派給最左邊的可重讀元音,核心重讀規則是指在句法層次上,重音應指派給最左邊的可重讀元音。
內論元優先的原則是當說話者想要強調一個述賓結構時,動詞不一定重讀而作賓語的名詞短語卻必須重讀,這樣內論元可以先于動詞得到重讀。也即由論元謂詞構成的焦點范域里,重音應該指派給論元。
新信息優先重讀這一原則似乎更為簡單易行,它是指把說話者給出的新信息定義為重讀的對象。
盡管還有其它的原則,但以上所提的四種主要原則對句子重音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解釋力。而這四大原則的優先等級則是按照此種順序進行的,新信息優先重讀,實詞重讀虛詞不重讀,內論元優先重讀及重音居后。
四、節奏和弱讀
在英語語流中,有些功能詞如助動詞,介詞,冠詞以及人稱代詞的元音讀音常發生弱化現象,成為詞的弱讀形式;而由于在語流中音節的讀音總是強弱交替出現,就如同音樂的節拍一樣,由此形成了英語的節奏。
在弱讀方面,在詞匯的弱讀形式中,元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向央元音/?/靠近,發成/?/、/?/或者/? /,有些弱讀情況也可以省略。其中“of, at, the, as, and, or, a, his, an, but, been, for, her, we, be, shall, was, them”等詞在語流中弱讀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所以我們在平時學習英語時要注意弱讀現象。一般情況下/u:/弱化成/?/,/ i: /弱讀成/i/,二者進一步弱讀為/ ? /,其它元音一般弱讀為/ ? /。
在節奏方面,總體看來,導致中國英語學習者節奏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漢語與英語截然不同的節奏類型所導致的學習過程中的負向遷移——他們往往將漢語的節奏模式應用于英語發音??偟膩碚f,英語節奏有以下特點:重讀音節和弱讀音節交替出現。重讀音節之間所占的時間基本相同。相鄰兩個重讀音節間的弱讀音節數量不固定,可以沒有(這種情況不常見),也可以有一個到數個不等。起始音節既可以是重讀音節也可以是弱讀音節,在口語中多數英語句子以弱讀音節開始。
五、結語
節奏和重音是良好發音的重要因素。對母語為音節計時節奏的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掌握英語的節奏和重音是一個難點,也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關鍵。要建立起一套新的節奏和重音的模式,首先要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節奏和重音的特征和差異,提高節奏和重音意識,了解相應規則,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使用高效的方法,通過各種形式,輔以多樣手段,多聽,多練。
參考文獻:
[1]韋恩.奧尼爾.英語轉換語法[M].張韻斐等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2](美)庫克.美語發音秘訣[M].呂明等譯.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
[3]Halliday,M.A.K.A Course in Spoken English:In-tonation[M].The Hague:Mouton.1970.
*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