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志明
【關鍵詞】 數學教學;評價;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81—01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類的激烈競爭有增無減,對于教育要科學化的呼聲也不斷高漲。評價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趨明朗,它已經成為教育領域必不可缺的一個過程。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在評價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它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的嘗試。
一、本著“促發展”的本質,運用人文關懷的評價手段
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紐帶,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因此,教師要牢牢把握評價促發展的本質。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的變化和發展;要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不再是不管學生的個體差異,答對就表揚頂呱呱,答錯就唬著臉說:“不對,下一位”,答不上就嚴肅指責“聽沒聽課”;不再是只有教師評價學生,教師說了算。師生評價互為主客體,達成師生互尊、互愛、互敬、互幫、互教,走向教學相長,體現人文關懷。
二、運用準確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巧妙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自己精湛的語言評價藝術,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表現,及時、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不足。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教師對自己是充滿希望的。
例如,復習“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時,××回答說:“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高”。面對這個明顯的錯誤,筆者沒有批評指責,而是微笑著說:“你積極回答問題,聲音又響亮,真不錯!只是剛才有點緊張,把三角形的面積說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沒關系,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重新說一下三角形的面積,好嗎?”××回答正確后,筆者帶頭鼓掌。事實證明,筆者一個小小的舉動,對××的影響很大。此后,常常會看到他勇敢地舉起自己的小手。
二、學生的互評與自評相結合
1. 鼓勵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確立了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自我評價。例如,在進行課堂總結時,筆者時常會提出這些問題:“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你的表現怎么樣?”、“哪些方面表現很棒,哪些方面還需努力?”、“對這節課的內容還有哪些疑惑?”等,讓學生在自評中反思教學內容、過程和結果,對知識進行總結性記憶,同時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2. 學生之間進行互評。互評是指互相評價和反饋,針對別人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進行補充,并陳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評價過程中,由于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相互接觸、交流,能夠看到他人的長處,同時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前進。例如,每節課進行鞏固練習時,筆者時常會請幾個學生上黑板做練習,做完之后,又讓下面的學生以“小老師”的角色對黑板上學生的做題情況進行評價。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會及時發現別人與自己在做同一道題時的異同,從而對別人的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學生不僅知己,而且知彼;不僅知對,而且知錯。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對方的評價中得到啟發,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以上只是本人在數學課堂評價中的一點嘗試,還有很多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方法。這些評價方法,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今后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還會不斷探究和反思評價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學能力,不斷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多元評價在學生學習評價中的運用”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5]GHB0109)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