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剛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指導;活動;校本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95—01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想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教師就應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這一切都必須從低年級抓起。下面,筆者就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提高課外閱讀能力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在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的雙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興趣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 發揮故事魅力,讓學生主動閱讀。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教師要培養他們從小愛看書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利用每周閱讀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講故事。學生看到教師講得有趣,會無形中受到感染,通過耳濡目染,學生會不自覺地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會自然地去找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這樣從聽故事、讀故事到說故事,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 讓產生的懸念,調動學生讀書欲望。教師在講故事時,講到關鍵處可戛然而止,在學生期待大結局之時,告訴學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讓學生主動地去閱讀,這種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3. 以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人物情感。先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書中描寫人物動作、表情的段落,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 如,《西游記》是小學生都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可以利用隊會時間讓學生進行表演,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學生從中感悟到閱讀的樂趣。
二、有針對性地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
圖文結合是低年級課外讀物的顯著特征,但是在安排內容方面,一年級和二年級要有所不同。一年級要選擇以圖為主的讀物,二年級要選擇圖文并茂的讀物。以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為例,這篇課文的圖畫色彩非常鮮艷,畫面活潑有趣,文字也很流暢。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先讓學生各自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出低年級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一般方法:一是讀文字,從文字了解書里講了哪些內容。二是看圖畫,通過圖畫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意思,使文字敘述得更加形象、具體。三是看完后,講講故事內容或填寫填充式讀書卡。最后,讓學生根據這種方法讀《木偶奇遇記》,邊讀邊指導,這樣全班學生基本都能掌握這種讀書方法。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
小學生情趣不穩定,為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與愛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成果,并獲得成功的喜悅。筆者在班上建立了課外閱讀興趣小組,促進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風氣,并利用早讀課、語文活動課、隊會課等,組織開展“介紹一本好書”、“詩文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讀后感》交流會”、“《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動。這樣,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很多學生生怕自己落后于他人,無形中產生了一種競爭意識,從而不自覺地培養了閱讀興趣。
四、注重校本閱讀教材的運用
近年來,學校潛心于課外閱讀的研究,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煞費苦心。通過努力,一套緊扣大綱精神、便于指導學生的校本閱讀教材產生了,校本閱讀教材的誕生,無疑為閱讀的開展燃起了希望。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學后的練習,要求學生仿照第一段敘述的形式,寫一段小壁虎向某某借尾巴的習作。學生在寫作中,涉及課文中提到的動物以外的有猴子、松鼠、孔雀、啄木鳥等等。一位學生在寫向小松鼠借尾巴時,利用的素材正是校本閱讀教材《尾巴的功能》的內容。這種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的做法,不僅擴大了信息量,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運用。作為一名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從熱愛讀書和怎樣讀書開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飛到浩瀚的書海里,去探索奧妙無窮的大千世界,去欣賞祖國語言的優美絢麗,并在課外閱讀這個廣闊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