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芹
摘要:把學校語文教師和音樂教師整合到一起,通過跨學科聯動,解決老師們共同面對的小學生喊讀喊唱問題,以朗讀助演唱,以演唱促朗讀,培養低年級學生控制演唱的能力。
關鍵詞:學科聯動;低年級;控制演唱;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都遇到過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喊讀喊唱。小學生剛剛入學,不知道怎樣朗讀怎樣歌唱,一說讀或唱,就扯開嗓子,無控制地喊唱起來,聽不出旋律,也分不出節奏,這既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也影響學生身體機能的正常發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喊讀喊唱現象,是許多低年級學生都會遇到的一種學習障礙,這是他們還不能有意識地體驗和控制自己聲音的必然結果。怎樣在最短時間內教會學生有控制地使用自己的聲音,朗讀時能夠注意語言的聲調、停頓和語氣;唱歌時能控制自己的音準、節奏、演唱情緒,是在小學低年級學段里語文教師和音樂教師要共同面對的教學課題。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喊唱習慣有很多復雜的形成原因,單單依靠有限的音樂課時很難在短期內有效地改變。如果各學科老師能夠及時引起重視,齊抓共管,從語文朗讀的角度,從音樂演唱的角度,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控制能力,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我校進行了“學科聯動矯正低年級學生喊讀喊唱現象”的實驗研究,把學校語文教師和音樂教師整合到一起,各學科協調聯動,尤其是語文學科和音樂學科互相配合,以朗讀助演唱,以演唱促朗讀。跨學科推進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解決老師們共同面對的小學生喊讀喊唱問題,成了目前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找到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聲樂教育家姚峰表示,朗讀與歌唱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者在氣息、發聲、咬字、音韻方面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朗讀沒有樂音。歌唱得好的人,朗讀一定也差不了。聲樂教授段嶺認為,朗讀是歌唱的基礎。無論是朗讀還是歌唱,都是表達的藝術,無論是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要想唱得“地道”,最終是看語言是否地道。這就是說,語文學科的朗讀和音樂學科的歌唱有著很多的相通之處,教好了語文課的朗讀,會為音樂歌唱奠定堅實的基礎;克服了音樂課喊唱的毛病,就自然提高了語文朗讀的水平。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完全可以和音樂課相互配合,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柯達伊提出:音樂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發展;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北京柯達伊學會的梁洪來老師提出聽、唱、寫、創的音樂教育思想,與我國語文界所提倡的聽、說、讀、寫教學理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我們的實驗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理論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注意到了學生喊讀的現象,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喊唱的問題也引起了音樂老師們的關注,找到了矯正的思路和方法。語文教學和音樂教學相結合,語文課上提出問題,音樂課上生成效果。把柯達伊教學法和梁洪來教學理念真正與我校音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改變語文朗讀教學中學生讀書時感情平淡、沒有節奏、大聲唱讀的現象;改變音樂演唱教學中學生大聲喊唱的現象。
參加實驗的是河北省易縣第三小學2015年新入學的一年級八個班的學生,這些班級平均人數兒都超過了60人。以往的教學中許多老師習慣使用擴音器,為此,學校召開專題會議,請專業人士講解擴音器對師生的聽力的影響,各學科老師達成共識,放下了擴音器,學習科學地使用嗓子,老師的音量小了,孩子們也開始學著輕聲慢語地交流了。每位語文老師都制定了朗讀計劃,開設朗讀指導課,對學生進行表情朗讀的指導。
以往低年級的音樂課上,我們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維持課堂紀律、在演唱姿勢和歌唱狀態上反復要求,但是收效甚微。而現在其他學科的老師都放下了擴音器,都有了保護孩子聽力的意識,孩子們在語文課上逐漸養成了規范朗讀的習慣,他們會把這種習慣帶到我們音樂課堂上來。
音樂課上,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們聽、唱、寫、創能力的培養上。聽老師準確地范唱,尤其是單音的范唱,一定要遵循梁洪來老師的單音模唱的原則:準確、穩定、長久,在音準上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聽老師唱之后,學生模唱,也是要強調準確、穩定、長久。許多人認為低年級的孩子在音樂課上不可能進行寫的練習,通過實驗,我們的孩子做到了,目前這些孩子已經能夠記寫兩個小節甚至四個小節的簡單節奏了,而且能夠聽辨并寫出s m兩個音。更為可喜的是,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在寫的基礎上創編節奏和簡單的旋律了。
通過聽、唱、寫、創能力的訓練,孩子們在控制能力上有了一個飛躍,這種控制能力反應在聲音上就是喊唱的現象基本不存在了。在音準訓練的同時,我們還特別重視孩子們穩定拍感的建立,與體育老師做好溝通工作,體育課上加進了每課跟音樂踏步或行進五分鐘的環節,這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作協調能力,達到了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對于我們矯正音樂課上趕拍子,節奏不穩的現象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雖然我們的實驗只進行了一個學期,實驗效果還不是非常明顯,但我們相信持之以恒,目標明確,孩子們的歌聲會越來越美的。
音樂教育關系到完整的人的終身發展,改變語文朗讀教學中學生讀書時感情平淡、沒有節奏、大聲唱讀的現象;改變音樂演唱教學中學生大聲喊唱的現象。各學科互相配合,以孩子的發展為本,提高教師的學科整合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控制地豐富地演唱。培養學生對自己聲音的控制能力,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以及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美]弗·蘭皮爾蒂.嗓音遺訓[M].李維渤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祁君.少兒發聲訓練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河北教育,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