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麗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特點,同時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就業教育;就業指導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特點
1.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追求知識,注重實用。廣大在校的職專生能清醒地認識到知識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上的作用、地位和價值,普遍比較重視讀書學習,獲取知識,同時在專業的選擇上傾向于一些技術類的專業,如計算機、財經、建筑、美術等,表明他們在追求學歷的同時,也注重知識的實用性,以利于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擇業中過分強調自我,講究實際。調查中,把工資、福利放在首位的有36.8%;把工作環境放在第一位的占44.7%;“符合個人特點或興趣”占20.1%;選擇“根據國家社會需要就業”占32.8%??梢姡斍奥殞I校从吃诰蜆I取向的價值觀方面,對于追求個人名利,選系統、選地方,不顧工作需要,單看生活、交通、條件等現象仍較為嚴重。對職專生如何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諸關系的教育,迫在眉睫。
3. 擇業過程中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調查中,認為“主觀上為自己,客觀上為別人”的觀點正確的占35.9%;有10.1%的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正確的。有27.6%的學生對于見義勇為如“為保護國家錢款與歹徒搏斗而致殘行為”表示“很可貴,很高尚”,而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可能會考慮一下怎樣做”,“英雄偉大,但自己不能學”,“為人民服務精神高尚,但難以實踐”。這表明:職專生正處在思想轉型期,在商品經濟沖擊下,關注個人經濟、個人利益,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失去正確引導,將使理想信念、社會道德淡化而私欲膨脹。在精神與功利之中,我們必須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答案。
4.就業中更加趨于務實,傾向實惠。有的職專生認為“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以為發展市場經濟就是一切向錢看。有的職專生在人生價值觀“奉獻、索取”的關系上,講奉獻少,講索取多了,講有償服務多了,講共產主義理想少了,講實惠多了。從君子恥于利轉變為金錢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證明。在奉獻與索取、義與利之間的價值選擇上,二者并重。“到外資企業去,到掙到最多錢的地方去”成了多數職專生的取向與追求。職專生的價值觀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隨著社會進入一個新世紀,我們面臨著社會轉型的挑戰和信息時代的挑戰。
二、積極進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教育
1.從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著手,加強學生就業觀的形成。 首先,職業興趣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下,通過對職業的接觸、了解、認識,逐漸形成的。人的成長方方面面都要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對人職業興趣的影響,一是有意識地向子女灌輸對某種職業的評價或看法,甚至進行專門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二是家庭經濟條件,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的文化程度、思想水平、職業等因素形成的家庭氛圍和心理狀態,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主要來自學校教師的思想品德、興趣愛好和專業知識,而學校開展的職業指導教育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社會的影響主要是朋友、熟人的職業及關于職業方面的評論,還有社會輿論的導向,都會影響著人的職業興趣形成。 第二,使學校、家長認識到職業興趣的形成、發展是一個不斷從簡單到復雜、從模糊到明確、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它經歷了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在教育過程中遵守這個規律,善加引導。第三,讓學生認識自己未來要從事的職業的社會價值。任何職業都是社會發展所不能缺少的,就個人的發展和成就而言,僅有發展方向的不同,不存在高下之分,成功不在于從事哪種職業,而在于是否從事了創造性的勞動。社會職業中的任何崗位都大有可為。只要我們自己有干好工作的決心和本領,有百折不撓的執著精神,就能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就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業,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四,讓學生參加有目的的職業實踐學習,體驗職業的樂趣。學習不僅要從書本上學,而且要在實踐中學。通過職業實踐活動能深入了解認識職業的社會價值、特點等,并體驗它的樂趣。在專業課教學活動中,都有一下的時間到校內或校外的專業實習室實習。如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后,要到計算機房“上機”,進行實際操作;學習電工學后要到電工實驗室做實驗。另外,學校還要安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社會實踐。這些都是了解職業、體驗職業并從中認識自我、發展職業興趣的極好機會。 最后,培養學生廣泛而有中心的職業興趣?,F代社會要求人的職業興趣應是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相結合。因為廣泛的職業興趣能減少人們在職業選擇上受到的限制,在職業有變動時也能較快地適應新的職業。但要切忌被動多變,過去的興趣不斷由新興趣代替,這樣將一事無成。中心興趣能使人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深入鉆研,并容易有所發展或成就一番事業。
2.多方位、全過程的就業指導過程中,培養學生就業意識。職業教育在多方位、全過程的就業指導過程中,應制定行之有效的就業指導工作計劃。實施就業指導系列化教育,從學生入學到實習就業,全過程、多角度規范學生應該達到的職業要求,這不僅是教給學生謀生的手段,更是傳輸一種在未來職業崗位上謀求發展提高的職業意識,為學生走向社會開創事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3.培養學生的就業興趣與就業技能。入學前,學校要向學生介紹學校的概況,以及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就業方向;介紹各專業發展前景和社會需求情況;介紹往屆畢業生就業狀況。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激發其學習、就業的興趣和積極性。入學后,學生要通過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以及各種技能實習、實訓,特別是通過頂崗實習,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4.塑造職業性人才,按照市場的要求,樹立學生的就業觀。要對學生的就業觀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的發展為指南進行引導,加強就業興趣的培養。當然這對職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了解市場的變化,了解社會的需求信息,以便給學生正確的指導。
三、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指導
1.學校要專門成立就業領導小組,收集市場信息,把握好學生的心態,既要避免學生就業時的盲目性又要避免使學生失去機會,爭取使學生按照自己興趣找到滿意的工作。
2.學校要為學生舉辦行業宏觀形勢分析報告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轉變“等、靠、要”的思想,既不自暴自棄,又不好高鶩遠,擺正位置,認清形勢,認識自我,樹立信心,迎接就業挑戰。
3.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如:勞動用工制度,勞動者權益的保護等法律知識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要求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必須遵守法律。
4.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擇業技巧指導。
5.精心組織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供需見面會,架起兩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參考文獻:
[1]何曉紅,白玲.從就業后的職業問題看在校生的職業指導[J].教育與職業,2013(1).
[2]孫啟林著,職業教育[M].世界教育大系.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3]張宇峰.白炎根.職校生職業教育狀況調查[J].思想.理論.教育,2012(7).
[4]周和平.中職生價值取向特點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