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云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縣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縣內各類企業總量不斷增加,用工需求隨之增長。同時,由于我縣是一個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縣,大量勞動力外出就業,在家勞動力受其影響,留在家鄉就業意愿不強,致使縣內部分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和經濟的正常增長,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妥善可行的渠道,解決企業用工難題,促進全縣經濟發展。
[關鍵詞]企業用工;現狀;對策
一、我縣企業用工現狀
根據我縣企業落戶情況及經濟發展趨勢,預計近兩年每年將新增用工近3萬人。據調查,目前我縣各類企業約缺工2.2萬人。從理論上講,我縣目前可供轉移勞動力可以滿足縣內企業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我縣勞動力短缺現象將會在一定時間內持續。
二、造成我縣企業招工難原因分析
1.客觀因素——人員“招不進”
(1)大量勞動力在外地務工。因為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過去多年有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不少在外務工農民又以“親帶親,鄰帶鄰”的形式,帶走了不少勞動力;近年來靈璧籍高校畢業生又大多不愿意回鄉,大部分留在外地就業。
(2)本地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意識存在誤區。一些新成長勞動力,特別是初高中畢業后未能繼續升學的人員,認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門口就業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寧愿選擇外出闖蕩。還有部分勞動力地主意識較強,認為外地企業來靈投資是來賺靈璧錢的,在心理上有一種抵觸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與老板對抗,動輒就選擇辭職。
(3)年輕人缺少吃苦耐勞精神。“80后、90后”的年輕人在家庭中多是獨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來源,沒有生活壓力,因此對待就業機會不夠重視,只要稍有不滿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輕人自身素質較低,不能接受用人單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義,沒有責任感;同時在家門口務工,跳槽成本相對較低,而一旦外出,他們往往會考慮從辭職到重新就業期間的機會成本,輕易不敢選擇跳槽。
(4)我縣人力資源市場存在問題。培訓機構隨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甚至出現個別非法機構和個人倒賣勞動力現象,嚴重擾亂了人力資源市場秩序。
2.企業因素——人員“留不住”
(1)有些企業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條件。個別企業甚至沒有一間自己的職工宿舍,更沒有專門的生活區。
(2)工資待遇明顯偏低。調查發現我縣54.7%的職工月工資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務工人員中有58.9%的人月薪超過3000元。在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主要途徑的情況下,顯然外地企業的高薪對勞動力有更大的誘惑力。
(3)企業用工隨意性很大。部分企業生產季節性強,往往在生產旺季時千方百計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時又想方設法去讓工人離開,好像工人應當聽從企業的招呼,讓他們“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造成員工沒有歸屬感,人員流失嚴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對新招用員工未有全面的崗前培訓,缺乏愛崗敬業、廠規廠紀等方面的教育。同時只注重處罰、指責,不能進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導和關愛,影響了人員的穩定。通過調查發現,用工比較穩定的企業,除了其市場比較穩定外,還與其有著良好的食宿條件,能夠關愛員工有很大的關系。
三、破解企業招工難的對策
1.從政府和社會層面上解決人員“招得進”的問題
(1)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充分發揮我縣人力資源市場公共就業服務職能,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招工、求職登記,定期舉辦專場招聘會,適時組織鄉鎮(開發區)開展服務企業用工、促進群眾就業專項活動,動員未能升學畢業生等群體到縣內企業就業。
(2)引導中介組織服務縣內企業用工。對非法中介機構進行清理,實行《職業介紹許可證》制度,規范整頓持證勞務中介機構,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批準擅自開展職業中介活動。引導和鼓勵縣內職業中介機構優先保障縣內企業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機構,為縣內企業定向輸送勞動力。
(3)規范職業教育秩序。加強對職業技術培訓教育機構的管理,對現有職業技術培訓教育機構進行重新審核評估。對不符合開辦條件的一律取締。嚴禁各類職業培訓教育機構從事勞務中介活動,對違反規定的,依法處罰。引導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圍繞全縣主導產業發展需要,調整專業設置,開展適應企業需要的針對性培訓,為縣內企業培養輸送勞動力;引導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與企業合作,建立學生到企業實習與預備就業制度,積極推薦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引導培訓機構開辦定向培訓班,學員直接輸送縣內企業。
(4)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和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把握外出務工人員和高校畢業生集中返鄉節點,通過召開外出務工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座談會等方式,大力宣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就業環境良好等有利條件,挖掘報道返鄉務工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在本地就業的典型事例,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和高校畢業生關注外出務工增加生活成本、引發“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引導就地就業。
2.從企業層面上解決人員“留得住”的問題
(1)企業負責人的用工觀念要改變。現在的賣方勞務市場已經形成,勞動者在選擇就業崗位時肯定要選擇工作條件好、工資待遇高、工作環境舒心的企業。 我們的企業也應當在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更高層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環境。企業要按照行業標準來建設、布局廠房,規范企業的生產流程,要根據實際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同時要嚴格遵守勞動衛生法律法規,改革生產工藝過程,減少生產中的粉塵、噪音等污染,保持車間的溫度和濕度,讓員工在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中勞動,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員工的基本食宿條件。有條件的企業要建設自己的職工宿舍,開辦職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裝空調,食堂的飯菜要經常更新,保證員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礎上要逐步完善娛樂設施,滿足職工文化、體育、娛樂需要,不斷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時制度,減少加班時間。企業要根據勞動者身體承受能力來確定工作時間,盡量縮短勞動時間,同時要保證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處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過國家法定工作時間以外的工作時間應該算作加班,企業要按規定支付加班費用。
(5)不斷提高工人工資福利待遇。企業在確定工資標準時既要根據自身效益,也要與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相匹配,同時也要還要充分考慮員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現實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長機制,將工人的工資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蘇浙同行業相當的水平,起碼不能差別太大。同時企業要及時為員工辦理錄用備案手續,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并不得隨意裁減人員。對女職工和未年成人要實行特殊保護,還要根據行業不同按時發放勞保用品。
參考文獻:
[1]楊曉東.非公企業勞動用工短缺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工作通訊,2013(8).
[2]寇鳳超.解決我國勞動用工短缺問題的對策探析[J]. 北方經濟:綜合版,2012(22).
[3]邵愛國,韋洪濤.促進企業基層員工穩定就業的對策研究[J].人民論壇,2012(11) .